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统筹全域资源,抢抓政策机遇,加强科技创新主体培育,健全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不断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出实招、求实效,全力助推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科技政策保障,落实科技惠企资金。持续激发企业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潜能活力,深化政策协同联动,用足用活强科技行动政策措施,有效发挥财政科技资金引导作用。落实科技资金政策措施,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聚,为86家科技型企业争取省级奖补资金940万元、落实市级强科技奖补资金995万元。为230家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加计扣除金额3.43亿元。为研发投入大于500万元的15户规上企业落实奖补资金300万元,为首次投入研发费用大于50万元的12户规上企业落实奖补资金60万元。
完善梯度培育体系,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健全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将创新能力强、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的企业纳入培育库,分层分级进行培育。今年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04家,同比增长19.69%,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17家,较上年增长19.4%,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达到45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2家,预计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家以上,较上年增长19.6%。
促进研发投入扩面增量,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在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体系中,连续两年设立研发能级提升专项计划,组织实施无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摸底调查,建立完善工作台账,组建政策顾问团队,“一户一策”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精准服务,撬动全市 46 户历年无研发投入规上工业企业首次开展研发活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37.9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7.36 个百分点。全市科技创新型企业2023年产值达到131.2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09.77亿元,科技型企业拥有有效专利2180件(其中:发明专利248件)、注册商标415件、植物新品种137项、国家或行业标准32件。
推进企业产学研合作,提升成果转化能力。支持全市92家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重通成飞公司与扬州大学合作编制《水泥混凝土用回收碳纤维》国家标准,泰康制药公司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研究所、甘肃中医院大学合作开展祖师麻关节止痛膏体外释放及透皮吸收评价研究。通过甘肃科技成果转化(评价.交易)综合服务平台征集发布待转化科技成果139项、企业技术需求60项。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及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会4场次,促成产学研合作签约项目2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