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行政复议“加减乘除”“四个一”全线升级……来看这些区公共法律服务方面的好做法→

政务   2025-01-09 21:50   上海  

市发展改革委介绍,静安、徐汇、闵行等区将法律服务与商业环境紧密结合、推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减乘除”、推出“四个一”让企业营商环境全线升级……来看他们在公共法律服务方面的好做法→



静安:担当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筑造者与守护者




多年来,静安区司法局积极响应企业核心需求,将法律服务与商业环境紧密结合,通过司法力量的精准施策,营造更加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安心投资、放心经营、舒心发展。

基层触角再延伸

搭建企业发展 “暖心桥”


持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楼宇、进商圈、进园区,将基层法治观察的触角延伸再延伸,拓展公共法律服务覆盖面。


科学设“点”,完善观察网络。构建覆盖全区的基层法治观察“神经网络”,目前已在全区设立25个基层法治观察点,实现街镇全覆盖,并延伸到营商环境、行政执法、普法守法等领域。比如,大宁路街道德必易园园区观察点发挥资源优势,将基层法治观察点、立法信息采集点、人大代表联络站“三重身份”平台和资源相融合,打造“大宁法治直通车”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探索实践基地;石门二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观察点跨前服务企业,设立南京西路街区楼宇工作室,将基层法治观察推广辐射到南京西路街区11幢商务楼宇。


法治楼宇,精准服务。设立“涉企法律服务专窗”,制定《静安区涉企法律服务清单》,有明确的涉企服务项目清单、对外服务窗口、服务指引,为辖区内中小企业设立、经营提供法律帮助,防范化解各类法律风险。加强区域协同治理,联合楼宇企业、法律服务单位等,设立4家特色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打通南京西路-苏河湾法律服务集聚带,成立中信泰富公共法律服务团,共同研究新问题,助力中小企业获得法律服务的力量支援。提供配套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开展“绎法扬帆”法律分享论坛,结合公共法律服务体验官机制,搭建营商交流平台,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向更高层次发展。


法治观察,扩容集智。邀请政协委员、企业代表、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基层法治观察员,全区基层法治观察员队伍100余人。围绕公平竞争审查、民营经济发展、营商环境优化等热点话题,组织开展基层法治观察行、观察会等活动,精准捕捉企业心声。搭建观察员参与区域法治建设平台,引导法治观察员提出优质建议,分级推进、分类办理,积极推动观察建议成果转化,实现观察建议的“落地有声”。静安寺街道市场监管所观察点提出建立街区消费纠纷化解机制的建议被区职能部门、街道采纳,设立消费维权“巨富长”街区调解室,助力“后街经济”良好发展,相关工作经验已经运用到三区四街道,案例被劳动观察、市司法局、上海静安等媒体报道,该建议获评2023年度市级优秀基层法治观察建议鼓励奖。



法律资源更聚集

打造营商服务“新高地”


着力打造“南京西路-苏河湾国际法律服务集聚带”,展现法律服务行业“在静安、为上海、链全球”的金字招牌。


政策引领,科技赋能。制定《静安区关于促进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从规模化发展、品牌化建设、履行社会责任和涉外法律服务等维度给予全方位支持。举办法律科技周活动,鼓励律所参加法律科技产品大赛,推动法律与科技的深度融合。2024年5月,启动“AI浪潮下的法智探索——静安律师法律科技周”系列活动,促成多项合作协议的签署。


搭建平台,“跨圈”交流。从“秋水邀明月,苏河话静安”中外律师联谊活动到“静安合伙人 法律职业精英圆桌会”,再到“法律护航 赋能发展,服务对外开放”交流研讨会,以及“一带一路”高端经贸法律人才实践基地项目等涉外品牌项目,全方位培育高端涉外法律人才。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律师行业发展新格局,成立“苏河·菁律汇”律师行业党建联盟,以党建促合作,搭建业务学习交流平台。积极引导律所入驻苏河湾地区商业体,激发国际法律服务集聚带的集聚效应和品牌效应,为引育法律资源创造更优质的法治软环境。


矛盾化解更多元,

织密和谐营商“防护网”


法治服务中心,推动矛盾化解“一门通办”。作为全市首个区级层面“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平台,静安区法治服务中心聚合政法、行政、第三方力量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法律援助等多功能于一身,参与调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矛盾纠纷,妥善调处行政争议,对特定领域事项提供律师援助、法律咨询等综合性法律服务保障,真正实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确保人民群众纠纷解决“只进一扇门,服务不缺位”。


三所联动,构筑矛盾化解“前沿阵地”。成立由区委政法委牵头的“三所联动”机制,推进派出所、司法所和律师事务所紧密合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


实体运作中,派出所在接到110警情、12345热线、现场及网络舆情等信息后,迅速进行分析研判,一旦发现矛盾纠纷隐患,立即引入“三所联动”机制。司法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的专业优势,派驻在纠纷调解室中,及时启动调解程序。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确保调解过程公正、合法。截至目前,依托“三所联动”机制,已成功化解3600余起突出矛盾,形成百余份书面调解协议书,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未来,静安区司法局将继续秉承创新、开放、包容的精神,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好法治服务“组合拳”,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靶心,强化法治保障、细化法律服务、畅通维权渠道、创新解纷机制,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发展空间。


徐汇:向内深耕聚力公正审理

做好提升办案质效“乘法”





徐汇区行政复议局以复议护航营商环境、服务基层民生、赋能一线执法为目标,主动适应新法实施后的各项新问题、新挑战,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蹄疾步稳推动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减乘除”,建立健全新法各项工作机制,多措并举实现办案质量和速度“双提升”,以行政复议改革的“小切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大格局”。


落实简案快办提升办案效率


为落实新行政复议法适用简易程序办理案件的规定,以公安交管类案件为试点,建立“简案快办”机制,安排专人对案件进行“要素式审查”,坚持简化办案流程、提升办案效率,形成速立、速审、速裁模式,争取在30日内办结,极大缩短了办案时限。优化涉企行政复议咨询、受理、审查等操作流程,为企业行政复议办理开辟“绿色通道”,既节约企业维权成本,也注重及时纠正涉企不当行政行为,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落实繁案精办提升办案质量


对治安、拆违、劳动、卫健等争议点较多的案件类型坚持繁案精办,发挥能动复议效能,通过召开听证会、电话听取意见、现场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争议形成的历史、现实原因。2024年以来,召开听证会2次,电话听取意见600余次,对于涉及加装电梯、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拆除违法建筑等案件,办案人员实现100%实地调查,当面听取申请人和第三方的意见,摸准问题症结。充分借助复议专家委员会“外脑”参与办理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明晰办案思路,推进案件审理走深走实。


落实风险研判实现分级管理


在前期行政复议案件风险研判机制的基础上,开展以案件风险等级为导向的分级管理。如2024年履职类复议案件整体呈上升趋势,这类案件多涉及征收、征补相关事项,案件疑难复杂程序较高,且易引发群体性纠纷。区行政复议局一方面与市司法局保持密切沟通,分析研判案件风险点,及时反馈案件背景情况并争取支持;另一方面与区信访办、征收公司共同梳理此类案件的办理流程,建立即时收案通报机制,并确立部门工作联络员,部门联动形成模式化、规范化的应对举措与证据收集要求,将案件平稳处理。


下一步,区行政复议局将继续通过组织听证、现场勘察、专家论证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健全完善审理机制,增强行政复议案件审理透明度,切实提高行政复议案件审理质效,更好地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闵行:“四个一”让企业营商环境全线升级





闵行区人民法院问需于企——让企业从参与者变成设计者,通过司法服务企业需求的“一清单”为真正了解企业需求提供了线上和线下的便捷沟通渠道;通过普法菜单与情景剧的“一系列”为企业普法提供了定制化的选择;通过法治保障示范点的“一站式”打通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通过诉仲调商事纠纷解决平台的“一体化”优化了市场司法资源的配置,让司法服务更加精准、更有实效、更具温度,护航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一清单”

制发司法服务企业需求清单



围绕保障园区发展的工作重心,闵行区人民法院开展“敲门问诊”活动,法官不定期至园区企业开展调研、走访以及下沉。两年来共计走访了闵行区6大园区,近100家企业,明确企业需求,针对性开展司法服务。



为回应园区企业需求,闵行区人民法院发布“问需于企--司法服务企业需求清单”,力争把营商环境的政策向园区企业讲明白、讲透彻,让市场主体对司法服务政策“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依托该份清单,今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司法需求,可通过园区平台索取纸质需求函,填写书面需求函后寄送至闵行区人民法院。营商环境工作专班人员对接企业需求、分析后台数据、研判热门主题,视情况进行专题调研、专项研究,结合数助营商的重点工作,扎实解决问题。



“一系列”

推出一系列普法菜单和情景剧


一方面,结合商事领域新法修订,围绕典型公司治理、市场交易及商产权保护中的典型商事纠纷和经营风险,提供可定制式、菜单式普法课程。成立法护营商讲师团,发布“法进百企·法护营商”系列普法课程清单,力争把营商环境的政策向园区企业讲明白、讲透彻,让市场主体对司法服务政策“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


另一方面,围绕解决企业最关心、反映最强烈、影响发展最迫切的问题,推出“法护营商”系列情景剧,该系列情景剧以真实案例为基础,创作性展示了中小微企业从创立、经营到解散中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并以法官说法的形式进行风险提示及答疑解惑,7位法官和22位法官助理出演,展现了14个不同的创业故事,该情景剧受到了学习强国全国平台的推介。2024年发表的第二季法护营商小剧场,其中两集被学习强国上海平台转发,第7集《法定代表人的“权”与“责”》入围2024年度“法影新视界”上海法院首届短视频大赛候选作品。闵行区人民法院着力提升涉企案件办理质效,持续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站式”

构建一站式法治保障示范点


闵行区人民法院聚焦区域发展战略,高标准服务保障重点区域开发建设。先后设立优化营商环境法治保障莘庄工业区示范点、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示范点,以示范点为平台,搭建起法院与辖区企业沟通和服务的桥梁,提高涉企司法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打通重点发展区域司法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通过落实常态化运行、差异化服务,为企业提供精细化、定制化的法律咨询和普法服务,做到微事不出企,小事不出园,就地化解小微纠纷,构建模式成熟的“一站式”特色法治保障营商环境示范点。


“一体化”

打造一体化商事纠纷解决平台


闵行区人民法院与上海仲裁委员会举行“合作开展商事纠纷解决一体化平台建设工作推进会”,签署《关于发挥仲裁优势、共建一体化商事纠纷解决新平台合力推进商事纠纷多元化解的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构建非诉挺前、诉调衔接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将第三方专业力量引入商事纠纷化解,积极推动新型一体化商事多元解纷平台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一体化商事纠纷解决新平台的打造不仅降低了纠纷解决的成本,还有利于优化司法资源的配置,提高审判质效,为加强商事争议非诉解决服务供给,进一步释放商事调解服务潜能,走出了一条适合超大城市商事争议化解的多元化发展新路。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查阅更多

上海营商案例




资料:市发展改革委

编辑:刘蕊楠

上海发布
生活在这座梦幻的城市,与TA共同成长。我们提供上海的资讯,更希望成为您又一个喜欢上海的理由。这里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微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