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锦之。
这是锦之的第115篇原创文章。
回到县城上班后,我好像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
特别是下班回到家,感觉有很多时间,但好像没有好好利用起来。虽然娃在身边,但也没有尽心去带娃。
好像做不到像别人那样鸡娃,又或者是在一岁多的阶段,不需要教给娃太多东西,因为他还不明白。
我也试着教一岁多的宝宝学写数字,但教了很多天,他还是只会歪歪扭扭地写“1”,还是太小了吧。等到幼儿园,老师也会教,好像也用不着那么焦虑。
然后就放任娃自己在那儿玩,我在旁边玩手机,娃一个人玩得无聊了就会找我,我再教他认一些图片。
就是感觉娃也没有带好,时间也都浪费了。
我想,我也不知道怎么才能科学地育儿,偶尔也会看一些育儿的书籍,但我知道只是为了缓解我自己的焦虑,而不是真的就能变成育儿专家了。
主要是带娃也不需要考试,也没有什么确定的目标。
工作也是一样,只要努力去完成手头的事情就好了。至于能不能晋升,好像又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事情。
突然觉得,没有了考试后,就慢慢变成普通人了,不再是所谓的“天之骄子”。
想起这些年,一直处于一种紧绷的状态。因为各种各样的考试,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不知不觉中就变成了应试教育的产物。
其实,我感觉在我们那个年代,小学、初中还没有那么累。家长也没有那么卷,都是放养式的教育,能读就读,不能读也没有办法。
也有极端的家长,在孩子成绩不好时打孩子的。
但我的父母好像没有过多关注我的学习,最开始的时候也会督促我,后来问他们题,他们也不会,就让我问老师和同学了。
可能受农村的环境影响吧,大部分人都没有很用心地去学习,其实只要认真一点,还是可以到班级前几名的。只不过去县城读高中后,才意识到自己的差距。
高中的压力是高考带来的。
因为所有人的方向都围绕着高考,只要高考考好了,别的好像就不重要了。
我只知道,我花了很多时间在学习上。很多时候,我都是第一个进教室,回到寝室后还会去学习。
正是这样的经历,让我觉得努力是有回报的。班上大概有五六十人,到高三时,我从班级倒数几名考到了正数第几名。
成绩是不会说谎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正是因为这些可以被看见的分数,让我被老师和同学看到,好像自己就变优秀了一样。
本以为上大学后就轻松了,但好像也没有。
除了本科的专业,还辅修了双学位,期末考试还是花了挺多时间的。到毕业时,又面临法考、考研。
等到毕业了,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样子,感觉找不到工作的意义。
然后又回到熟悉的考试,开始准备考编,尝试换一份工作。
好像一直都活在考试中,好在考试的运气不错,基本上都顺利通过了。
有时候我在想,要是没有这些考试,人该做些什么呢?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情呢?我没有找到答案,可能没有走到那一步,都不会有答案。
以前,人们总是批评应试教育,觉得应试教育有多么糟糕,把人变成了考试机器,但等到自己经历了应试教育,好像又觉得没有那么绝对了。
难道自己真的变成了考试机器吗?好像也没有,只是在有这些标准的时候,刚好被筛选出来了。
突然觉得,这些考试只是在筛选自律的人。
如果不够自律,做什么事都处于摆烂的状态,大概也很难通过那些考试,毕竟只有花费了时间才能熟能生巧。
只是在没有了考试后,我好像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但总觉得应该做些什么。
有人说,我这属于没苦硬吃。连工作变得闲下来后,我都会觉得有些慌,总想着去做更多的事情,但也没有到非要加班加点的程度。
可能都是一个适应的过程。
应试教育过后,得学着和考试和解,毕竟这个世界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分数来衡量。
这段时间里,我有试着去重新捡起专业书,以前买的书都没有好好花时间看,等看完了就又该买新书了。
我不知道看书有什么用,因为工作的范围有限,很可能用不到。但等到真正可以用到的时候,估计又会觉得看的书太少了。
也在努力地去码字。四个月的时间里,居然已经码了十万多字,这是我刚开始没有想到的,没想到能坚持这么久。
尽管写了很多废话,但还是收到了一千多位读者的关注。
可能也会有成就感在里面,就像考试一样,有一个明确的可以衡量的标准,这也激励着我去码更多的字。
工作、读书、带娃、码字,好像已经成为我现在生活的全部了,我觉得还挺充实的。
30岁以前,我好像一直活在考试里,而过了30岁,我好像才开始学会有意识地去摆脱考试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