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查尽查,应保尽保”,本着这样的原则,从实地调查工作开始后,由松江区文化市场和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人员为主力组成的区“四普”普查队全体队员就进入了“日行两万步”的超长步行工作模式。连日来,记者跟随普查队员先后前往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天马山公园,实地调查了大仓桥、陈氏宅、沈氏三宅、护珠塔、㫰甲岩等20多个文物点位。
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域内老宅产权复杂,普通建筑和文物建筑相连,部分建筑因已封门而无法进入。经过前期大量的沟通协调,11月5日,普查队员们进入一座座古建展开作业,不仅要运用无人机摄制文物全景图,仔细研究界定文物本体范围,还要运用测距仪、相机等设备对文物本体进行现状描述、坐标点测量、特征记录等。古建之间虽然距离都不远,但进来出去上楼下楼,队员们两三个小时内几乎一直在走路。
11月6日上午,普查队员们前往天马山部分点位开展外业调查。和上海其他地区不同的是,松江有十余处“三普”登记文物位于佘山、天马山、小昆山、横山四座山上,调查工作更加考验队员们的体力。上午9时,刚到天马山公园时,记者还调侃借着工作的机会爬爬山也蛮惬意,但跟着队员们从西门一路上山调查完护珠塔,再沿着山路走到东门㫰甲岩点位已是气喘吁吁,早就忘了欣赏沿途的风光。而这只是队员们当天任务的一部分,下午还有好几个点位要去调查。
松江区文管所所长张峰告诉记者,在每次实地调查的前一天晚上,队员们都会细致筹备,熟悉“三普”数据库信息,编制详尽的实地调查记录表,了解待调查文物点位的保护级别、文物类别等基础资料以及需重点核实的信息,以便在现场调查时更具针对性、更加准确高效。在每天的实地调查结束后,队员们还会及时对调查到的各类文物数据进行内业整理,上传至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系统,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统一性。
当前,松江区内共有已公布不可移动文物30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6处。“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以来,松江区紧密结合‘四普’文物工作部署,高度重视,快速决策,通过建立区普查领导小组,制定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宣传方案。采取‘先内业—后外业—再内业’的工作模式,建立‘一周一例会、一周一总结、一周一计划’工作机制。目前已圆满完成了普查第一阶段各项任务。”张峰说,“下一步,普查队员将进一步努力提升普查工作的进度和精度,健全完善本区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数据库,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全区文物普查工作。”
文字:贾丽
图片:贾丽 刘青
视频:刘青
编辑:沈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