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1科普】世界献血者日与诺贝尔奖的奇妙缘分——血型系统的发现

健康   2024-10-10 16:50   湖北  

BLOOD

世界献血者

与诺贝尔奖

血型之父卡尔.兰德斯坦纳









据媒体报道,2024年的诺贝尔奖获奖名单,即将于本周揭晓,每年这些奖项的颁发都会引发大家的热烈讨论。


但是你知道吗?在这些诺贝尔奖项中,一个与无偿献血密切相关的奖项也曾经闪耀过整个医学界和世界。


在1930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Karl Landsteiner)伟大地发现了ABO血型,这一发现,解决了病人输血中的一大难题。


    +

+


+   

+

01

血型的最初发现

不同血型在体内会危及患者生命

1900年卡尔·兰德斯坦纳在维也纳病理研究所工作时发现一个人的血清有时会与另一个人的红细胞发生凝结,这一现象当时并没有得到医学界足够的重视,但它的存在对病人的生命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威胁。



卡尔·兰德斯坦纳对这个问题却非常感兴趣,并进行了认真、系统的研究。经过长期的思考,卡尔·兰德斯坦纳终于想到:会不会是输血人的血液与病人身体里的血液混合后发生某种反应,而使病人死亡呢?之后,他用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交叉混合,发现红细胞和血浆之间发生反应,也就是说某些血浆能促使另一些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但也有的不发生凝集现象。


于是他将22人的血液实验结果编写在一个表格中,通过仔细观察这份表格,他终于发现了人类的血液按红细胞与血清中的不同抗原和抗体分为许多类型,于是他把表格中的血型分成3种:A、B、O。


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在一起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就可能发生凝血、溶血现象,这种现象如果发生在人体内,就会危及人的生命。



02

最终确定血型类型

至此,现代血型系统正式确立

1902年,卡尔·兰德斯坦纳的两名学生把实验范围扩大到155人,发现除A、B、O三种血型外还存在着一种较为稀少的第四种类型,后来称为AB型。


到1927年经国际会议公认,采用卡尔·兰德斯坦纳原定的字母命名,即确定血型有A、B、O、AB四种类型,至此现代血型系统正式确立。



卡尔·兰德斯坦纳对于人类血型的杰出研究成果不仅为安全输血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症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对免疫学、遗传学、法医学都具有重大意义。这一杰出贡献为其赢得了“血型之父”的美誉。


03

每年6月14日

庆祝世界献血者日

2001年将ABO血型系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尔·兰德斯坦纳(Karl·Landsteiner)的生日——每年的6月14日定为"世界献血者日",建议从2004年起正式推行,这为全球统一庆祝活动提供了特别的机会。


2004年开始到现在,每年的世界献血者日都有一个活动主题:


【历届6·14活动主题回顾】


2004年——主题"血液,生命的礼物,感谢您"

2005年——主题"庆祝您血液的礼物"

2006年——主题"让人人享有血液安全"

2007年——主题为"安全血液促进母亲安全"

2008年——主题为"定期献血"

2009年——主题为"继续重视通过实现100%自愿无偿捐献血液和血液成分的目标,改善安全和充足的血液供应"

2010年——主题为"向世界提供新鲜血液"

2011年——主题为"捐献更多血液,挽救更多生命"

2012年——主题为"每位献血者都是英雄"

2013年——主题为"每一份献血都是生命的礼物"

2014年——主题为"安全血液挽救母亲生命"

2015年——主题为"感谢您挽救我的生命"

2016年——主题为“血液连接你我”

2017年——活动口号是:“我能做什么?”,辅助宣传内容为“献血。现在献血。经常献血”

2018年——主题为“为他人着想,捐献热血,分享生命”

2019年——主题为“人人享有安全血液”

2020年——主题为“安全血液拯救生命”口号是:“献血,让世界更健康”

2021年——主题为“献血,让世界继续跳动”

2022年——主题为“献血是一种团结行为,加入我们,拯救生命”

2023年——主题为“汇聚青春正能量,无偿献血传爱心”;口号是:“捐献血液,分享生命”

2024年——主题为“在庆祝世界献血者日二十周年之际:感谢您,献血者!”


来源: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黄冈献血
黄冈市中心血站是公益性的事业单位。是一所集采供血、科研和为临床输血全面服务的现代化中心血站,血源主要来自无偿献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