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就。
2021年以来,我国汽车出海呈现出高速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至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分别为201万辆、311万辆和522万辆。
在这期间,纯电动汽车的出口增速尤为显著,2022年和2023年的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129.2%和80.9%。
中国电动汽车也是在此时机“登陆”欧洲,当时汽车行业正面临芯片短缺的危机。
欧洲车企普遍选择将有限的芯片资源优先用于高利润的燃油车型,中国电车在当地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然而,汽车是欧洲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汽车的大量出口,势必会触碰到欧洲的核心利益。
况且,欧盟正在推动汽车行业的电动化转型,计划到2035年仅销售零排放汽车,这实际上意味着将禁止销售燃油车。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欧盟车企必须在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主导地位,否则将面临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
因此,为了保护本土车企,欧盟27个成员国在10月4日投票通过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正式反补贴关税动议,加征期限长达五年。
尽管中国还在和欧盟委员会磋商,希望达成价格承诺协议等替代方案,但谈判的进展并不顺利。
目前,欧盟已正式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在现有10%的关税基础上,对特斯拉加征7.8%,比亚迪17%,吉利18.8%,上汽35.3%,其他车企加征20.7%。
这意味着,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进入欧洲市场将面临最高45%的超高关税。
为了应对欧盟的反补贴关税,中国很可能会采取反制措施,例如提高进口大排量燃油车关税等措施。
但不管怎么说,欧盟这一反补贴关税,将极大地阻碍中国汽车出海的进程,情势急转直下。
2024年以来,我国的汽车出口增速显著放缓。业内普遍预测,中国汽车出口的峰值将在600万至700万辆之间。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中国汽车出口量有可能提前见顶。
其中在欧盟市场,2024年中国出口汽车的市场份额将达到25%,之后逐年下降,预计2025年至2027年,这一份额将分别降至20%、18%和16%。
欧盟的贸易保护政策并不是孤例,实际上由于中国汽车强劲的竞争力,不少国家产生了危机感,均采取一定措施保护本土产业。
2023年9月,法国调整电动汽车补贴政策和标准,事实上将中国产电动汽车排除在外。
2024年2月,俄罗斯调整政策,收紧了中国新能源汽车经哈萨克斯坦等国辗转入境渠道。
2024年9月,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并且计划禁止中国网联汽车进入美国,加拿大跟进采取同样措施。
由此可见,中国汽车出海所面临的国际局势异常严峻和复杂,出海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更多的是惊涛骇浪。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中国车企也在不断探索,寻找更多的可能性和增长路径。
首先,中国车企在寻找其他的增量市场。泰国、巴西、墨西哥、阿联酋和印尼等国先后被视作“希望之地”。
这些国家的汽车销量大多相当于中国一个省的销量,新能源汽车处于发展初期,销量增速惊人。不过,进入这些国家同样面临挑战。
以泰国为例,当地气候条件适合发展电动汽车,泰国政府也通过建厂补贴吸引了不少车企。
然而,泰国经济疲软,2024年汽车销量可能无法超过70万辆。而且已有7家中国车企在泰国市场发展,未来将增至11家,贴身肉搏,竞争激烈。
其次,中国车企需要考虑产业全球化,奔赴海外建厂。
有一种可能性是,与欧洲本土车企勾兑,曲线入欧,像零跑汽车可以利用其大股东Stellantis在全球范围内的渠道网点和生产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
又或者直接在欧洲投资建厂,比亚迪已在欧盟成员国匈牙利这么做了,还支持中国经销商集团帮助其在欧洲建设销售网络。
目前来看,2025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可能就会进入平台期。直接出口面临高额关税,且无法为当地带来就业。考虑到长期发展,只有实现全球化运营,才能真正与当地共赢。
文章用图:壹图网
本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