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将迎来设立两周年。作为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自获批设立以来,福州市福清元洪投资区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与完善的基础设施,迅速成为国内外企业竞相投资的热土。
两国产业如何深度合作?造血能力如何提升?园区如何引才聚才?连续两年,“两国双园”政协委员口中的热词。大家围绕汇聚侨海资源、跨国人才交流输送等方面给出了不少“金点子”,助力“两国双园”建设。
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记者 林双伟 摄
福州是中国着名侨乡,有460多万海外侨胞分布在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侨力资源雄厚、优势明显。作为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的元洪投资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亲自洽谈引进、参加奠基的重点项目。
致公党福州市委会建议,借助榕籍侨胞在印尼的人脉资源,通过经贸对接小组的访问活动,与华侨共同规划发展蓝图,深度对接合作项目,鼓励华侨通过直接投资和参与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园区配套服务。
福建鸿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两国双园”中方园区的一家重点企业。作为本届市政协委员,公司董事何艳霞建议建立中印尼“两国双园”联合工作委员会磋商机制与产业合作促进会,借助榕籍侨胞在印尼的人脉资源,深化与印尼各地商会的沟通联系,为两国政府、企业、商会搭建沟通渠道。
致公党福州市委会建议,要以侨为桥搭平台,深化海外侨社沟通联络机制,为两国政府、企业、商会搭建沟通渠道,助力推动中方园区和印尼方园区成立一个园区高级别的正式合作交流机构。同时,要做好侨企服务,中方园区可以考虑设立侨资企业服务中心,为侨资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在项目招引、政策咨询、融资支持等方面为侨资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实现跨国牵手的产业合作,是建设中印尼“两国双园”的重要目标。当前,中印尼“两国双园”以产业发展为牵引、以国际合作为路径,探索构建“5+5”产业合作联盟[即海洋渔业、热带农业、轻工纺织、机械电子、绿色矿业等5条跨国合作产业链和贸易、物流(冷链)、产能、金融、人文与健康等5个国际合作平台]。
致公党福州市委会认为,要发力“新”产业,充分发挥侨海群体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中印尼双方在海洋经济、机械电子等高附加值产业方面的合作,孵化更具合作属性的国际化项目。
九三学社福州市委会建议,聚焦中印尼资源优势,对补缺环节进行重点招商,以“一园一中心”为载体,重点推动椰子、宠物食品、海洋装备、东南亚风味预制菜等产业园上下游企业集聚,加速推进印尼禽类产品输华、清真认证中心等双向合作项目落地,填补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空白和薄弱环节。
何艳霞委员建议,印尼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中国先进的制造业技术与产业链管理经验结合,立足集约节约导向开发经营园区,以大项目带动大产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形成集群效应,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
产业和园区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鼎力支撑。近年来,元洪投资区与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共建元洪食品产业学院,并依托该学院共建中印尼产业合作研究中心、福建省-印尼海洋食品联合研发中心,为园区提供专业化人才服务。
致公党福州市委会认为,要畅通人才输送渠道,深化与海外侨领、侨商、侨团及侨企的合作关系,加大海外人才合作站建设力度,推动建立两国园区人才培训中心,设立人才培养实训基地、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等,依托在闽高校与印尼高校的合作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技能培训,以满足园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致公党福州市委会建议,利用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平台优势,紧扣中印尼“两国双园”重点产业,布局人才链,探索打造“侨海人才云端直通车”,让海外侨界人才在当地能够了解中印尼“两国双园”政策和福州引才举措、人才需求,同时提供线上产业对接、人才对接服务,实现“离岸”孵化。
何艳霞委员建议,应支持东南亚华文学校与福州联合办学,促进国内办学的师资与管理同国际接轨,为“两国双园”建设储备人才。应鼓励校企合作,在中印尼两国高校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同时,可在中印尼“两国双园”建立中印尼双方人才培训中心,为园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部门回应
加快推进跨国合作项目
记者6日获悉,2024年元洪功能区管委会围绕“做强产业、做大市场、做活贸易、做优配套”战略目标,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要素保障等重点工作,围绕海洋渔业、热带农业等五大跨国合作产业形成“走出去”“引进来”项目69个,总投资900亿元。
新的一年,元洪功能区将落实中印尼两国元首会谈精神,以印尼远洋渔业、鲜食椰子输华等合作为突破,加快推进椰子产业园、海洋渔业中心及宏龙远洋捕捞等跨国合作项目,在探索国际分工合作模式上迈出新步伐。
往期回顾
PAST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