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味经典:金缕曲

文摘   2025-01-09 06:39   山东  
点击上方蓝色「书香人生」可快速关注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作者:顾贞观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 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顾贞观(1637—1714)字华峰,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清代康熙五年(1666)中举人,为国史院典籍。他是清词中的一大家。

从小序中,我们知道此词作于“丙辰”,即康熙十五年(1676)。这是诗人“以词代书”写给他的好友吴汉槎的一封信。吴汉槎是吴兆骞的字。清顺治十四年(1657),他因江南科场案件牵连而谪戍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诗人当时正在纳兰性德家中教书,写此词表示对朋友的同情与慰藉。纳兰性德见词后“为泣下数行”,恳求当时任相国职的父亲纳兰明珠予以救助,吴兆骞遂被放回。在历代官怨诗中,能以诗词感动他人而使谪戍之人得救者,大概唯此一例而已,这可谓诗坛佳话。

此词表达了作者对吴汉槎远谪的深切关怀、同情和慰藉,侧面反映了吴汉槎受贬之后的悲苦和怨愤。

词的上阕写诗人对好友的慰问和同情,对其远谪深表不平。

首句表达了诗人对远谪的吴汉槎的深切关怀。“季子”: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季札,有贤名,因封于延陵,遂号称“延陵季子”,后来常用“季子”称呼姓吴的人。“便归来”三句,是宽慰吴汉槎,意思说,你即便回到京师,也不会有多少愉快和欢乐,生平许多事纷纭复杂,官场坎坷,令人不堪回首。这既是劝慰,又含有对好友被贬之不平。“行路悠悠”两句,既显示友人迁谪之遥远,又发出谁人能予关心的慨叹,同时也写出了“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的世态炎凉。“母老家贫子幼”六字,写出了友人贬谪远方的家庭困境。江南科场案判决,吴汉槎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要一起流放宁古塔,后来由于友人的斡旋,其父母兄弟得免流放。吴氏之子吴振臣,康熙三年(1664)生于宁古塔,此时十三岁,故说“子幼”。诗人完全沉浸在友人远谪的悲伤之中,以至“记不起、从前杯酒”,可见诗人是先友人之忧而忧,二人情谊笃深。“魑魅搏人”三句,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官场上互相倾轧、反复无常、尔虞我诈的情形,而友人不过是江南科场案的一个牺牲品而已。可见诗人已悲愤至极。“冰与雪”暗喻诗人与友人都是当时冷酷的政治统治下的辗转反侧之人,不能自由。其间包含着诗人怨愤之情。“冰与雪”又与小序中的“冰雪中作”相呼应。

词的下阕,叙写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将竭尽全力相救的决心。

“泪痕莫滴牛衣透”,是劝慰友人不要过度伤心,心胸要开朗一些,豁达一些。牛衣:本指牛被,用草和乱麻编成给牛御寒盖的,这里指粗劣的衣服。从中透露了友人贬谪生活的艰辛。“数天涯”三句是说,数一数普天下远谪他乡而又能骨肉团聚在一起的,又能有几户几家?吴汉槎是同其妻一起远戍宁古塔的,在那里生了一男四女。在诗人看来,这又是不幸中的大幸。事实确是如此。吴氏的遭遇,同那些“红颜多命薄”的人们相比,“更不如”吴氏者“今还有”。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劝慰好友在“只绝塞、苦寒难受”.中仍然要达观些,坚持活下去。“廿载包胥承一诺”三句,是诗人向好友表示自己将全力以赴予以解救的决心。吴汉槎自江南科场案的发生至诗人写此词时整整二十年。这里,诗人运用两则典故表示搭救朋友的坚贞不移的信念。春秋时,伍子胥避害时从楚国逃往吴国,对申包胥说:“我必覆楚。”申包胥答道:“我必存之。”以后,伍子胥引吴国兵陷楚都郢,申包胥入秦求兵,终复楚国(参看《史记·伍子胥传》)。“乌头马角”也是典故:战国末,燕太子丹为质于秦,求归。秦王说:“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燕太子丹仰天长叹,知归期无矣(参看《史记·荆轲传赞》注)。诗人引用这两则典故, 旨在说明友人一定“终相救”。据说诗人曾为友人回京师奔走不息,并曾被传为佳话。据作者自序说:纳兰性德初见此词时“为泣下数行”,深受感动,最后终于鼎力相助,救出了吴汉槎。最后两句,诗人希望友人将“以词代书”的信件保存着,作安慰,放宽心,解忧愁,盼回京。

顾贞观善填词,曾自信地说:“吾词独不落宋人圈圃,可信必传。”他在艺术手法上重白描,不喜雕琢,以情取胜,真切感人。这首词,诗人以赤诚之心,对朋友劝导、宽慰,“以词代书”,如叙家常,痛快淋漓,宛转反覆,情深意长。

书香人生
淡淡书香,片片情,每一天一点香墨共享人生的喜怒哀愁,分享优秀的小说片段、书摘及诗词,感受文字的魅力,带你畅游人生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