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 | “荆楚舞蹈人才培英计划”培训班学员风采 12:张盛亚

文摘   2024-10-19 09:18   湖北  



导 语


由省委宣传部文化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湖北省舞蹈家协会承办的“舞动新征程 凤舞长江边”——第三期“荆楚舞蹈人才培英计划”培训班顺利开班。






现任湖北省土家族(五峰)歌舞剧团

艺术总监


宜昌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五峰县舞蹈家协会主席

湖北省优秀青年文艺人才







7月的天气是炎热的,是汗流浃背的,是灵魂躁动,是手舞足蹈的期待。汗滴的滑落预示着脱胎换骨,第三期“荆楚舞蹈人才培英计划”如约而至。这是我即第二期以后的再次洗礼,我很兴奋,也很不安,期待再次从心灵上得到解脱,同时也预示着新一场头脑风暴的到来,会重复的焦虑,会重复的煎熬,但阳光总在风雨后,一个新作品的产生也会是幸福感和愉悦感的源头。对于一个喜欢创作的人来说,采风是遵循艺术创作规律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功课,我很幸运,能够再次有这样的机会去深入体验,去真切感受。在此非常感谢省舞协为我们搭建的学习平台。




对于我们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创编面临的最大短板莫过于对原生态文化的茫然无知,因为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关于“根”的重要性,任何没有根基的生命体,就好比行尸走肉般,没有了灵魂,所以,有时候不免就会产生“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感觉,在面对更深层次的创作中就会感觉到仿佛面对了一位白冉虬须的“老人家”,自己还是一个皮毛肤浅的“愣头青”。因此,学会深入基层,寻找起源、传说、典故、民间信俗和文化内涵以及感受文化生活等这一项重要任务就必须成为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的必不可少。因为“只有切身感受了,才能由心而发”。一味的空想、一味的用编创技法堆积,没有切实身心的感受,只会让作品虚空无味、缺少厚度。如果一个作品用一颗大树来形容,那么大树的“根”就是生命的起源,而生长的过程就是“历史的长河”,生根发芽后的茂密就是“再生创作的结晶”,反之,我们只有顺着历史的长河去回望、去探索,去发现其根源、去感受其根源内涵,我们也才能够创作出更厚重且更有内容的作品。



9天的时间,我们来到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实训基地,了解到了“漆器”和“皮影戏”两项非遗项目;来到了潜江渔洋拖船埠、熊口红军街,汉江兴隆水利枢纽管理局,龙湾遗址博物馆等地;亲身体验了市级非遗“严字门舞狮”、省级非遗“剧装戏剧制作技艺”和国家级非遗“草把龙”三项非遗项目;听取了北京舞蹈学院张杏副教授《中国传统文化关照下的汉唐古典创作》、原总政歌舞团一级演员唐黎维《身体开发与创作实践》主题讲座;踏访了仙桃地区沔阳小曲、花鼓、道情、雕花剪纸、川剧变脸五项传统艺术;学习了潜江碟子舞、天门碟子舞;到访了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石家河考古工作站、天门胡家花园;了解了天门糖塑文化;探访了天门茶经楼,潜江浩口古镇;参观了曹禺纪念馆、安陆文化馆水墨漫画博物馆等。


第一阶段的结束预示第二阶段的到来,我会将7月的炎热化为动力,怀着感恩的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呈现那最终舞蹈的样子。汗滴滑落形成的露珠将会是灵感的源泉,浸润在了我的身体深处,是愉悦,是洗礼,更会是重生…炎热不在可怕,一股强大的力量将其化为了泡影,这股力量就是湖北舞蹈,荆楚舞蹈人才培英计划。




ARTISTIC ACHIEVEMENTS




导演的歌舞剧《梦回古茶道》于2018年入选第三届湖北艺术节并于2019年荣获宜昌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





导演的舞台剧《烽火渔洋》在北京参加全国第十届青少年艺术节以及在延安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90周年文艺汇演中分别荣获得全国一等奖,个人荣获全国最佳编导奖,全国先进个人;


 

创作双人舞《偎依》荣获第五届湖北舞蹈“金凤奖”(职业类)三等奖和湖北省舞蹈“120”工程奖;






创作舞蹈《踩呀踩》荣获第六届湖北舞蹈“金凤奖”(职业类)评奖表演二等奖、获宜昌市第七届“三峡文艺明星奖”;




入选湖北省文联“湖北省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



创作舞蹈《下鱼壕》荣获第四届湖北省艺术节“楚天群星奖”;





创作舞蹈《鱼壕姑娘》荣获第六届湖北舞蹈“金凤奖”(非职业类)评奖表演一等奖;









导演的舞蹈影像《水润生息》、《偎依》荣获首届“荆楚舞蹈影像展演十佳作品(舞蹈艺术片)荣誉称号;



                     





创作舞蹈《薅呀薅呀薅》入选第七届湖北舞蹈职业类金凤展演活动以及第二期“荆楚舞蹈人才培英计划”成果展演活动,并成功入选第三期“荆楚舞蹈人才培英计划”培训班。


END


 



审核 | 张莉

排版 | 龚雪莹




  敬·请·关·注

努力筑就新时代的文艺高峰

湖北省舞蹈家协会
主要推送于舞蹈相关事宜的资讯,以及有效的发送湖北省舞蹈家协会活动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