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林如海和林黛玉父女有没有见到最后一面的问题,历来是读者讨论的热点之一。这次旧话重提,是因为我前面的《黛玉回家奔丧,贾母为何指名贾琏护送?别人就不行吗?》下有人留言:“林如海是头一年冬底病重,写信让黛玉回扬州,第二年九月初三没的,怎么能说黛玉是直接回去奔丧?”这篇文章有一万多的阅读量。在那些大V,根本不值一提;但在我这里,已经算是个热文了。所以要专门回答一下。
黛玉有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要从时间线上来分析。如果不读上下文,只挑出两句话来看,的确是见了面的。
哪两句话?一句是“谁知这年冬底,林如海的书信寄来,却为身染重疾,写书特来接林黛玉回去”,另一句是昭儿的禀报:“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巳时没的”。
“冬底”到底是什么时候,我们不得而知。我也读过几部明清小说,《金瓶梅》里没见过“冬底”的说法,《三言二拍》里有“一日冬底残年”、“除非冬底要买过年物什”,《醒世姻缘传》里有“他流落在淮安,住到冬底下才往家去”,都是独立的说法,没有紧密的前后衔接。所以只能知道“冬底”是冬天、是年底,但究竟是农历十月、十一月,还是十二月?仍无确定结论。
好吧,不管是几月,总不会是九月,因为九月一定是秋天。冬天才来接黛玉,九月初三林如海就逝世了,一定是次年九月。这个结论很合理,对不对?
别急,我们联系上下文来看。
林如海病重,写信来接黛玉,是第十二回末。转头到了十三回,“话说凤姐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每到晚间,不过和平儿说笑一回,就胡乱睡了。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梦到秦可卿嘱托后事。然后是“二门上传事云板连叩四下,因将凤姐惊醒,人回:‘东府蓉大奶奶没了。’”
林如海写信来,是“冬底”;贾琏走后凤姐“拥炉倦绣”、“浓薰绣被”,也是冬日光景。这当然是同一年。
然后就是凤姐协理宁国府,办理秦可卿丧事,从十三回直到十五回。期间有一次凤姐和宝玉秦钟开玩笑,“正闹着,人回:‘苏州去的人昭儿回来了。’”带回林如海九月初三的死讯。如果林如海是次年九月初三死的,那这时一定在次年九月初三之后,却仍在秦可卿丧事期间。嚯,秦可卿身份再高,一个丧事,居然从前一年年底,办到第二年秋天?可能吗?
当然不会这么夸张。事实上,凤姐刚管事,宁府的仆人就私下议论:“我们须要比往日小心些。每日大家早来晚散,宁可辛苦这一个月,过后再歇着,不要把老脸丢了。”说是一个月,当然是个约数,可能是一个多月,也可能不足一个月。这里是一个多月,和“拟准停灵七七四十九日,三日后开丧送讣闻”可以吻合。
秦可卿的丧事办了一个多月,期间得到林如海死讯,所以林如海怎么可能是在“次年”九月初三才死的?而且次年九月才死,前一年就写信来叫黛玉,这“病重”居然“重”了大半年?死亡前大半年就病重、叫女儿来探病了?你觉得合理吗?
那么,九月初三就死了,怎么可能“冬底”才写信,来接黛玉回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