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谈铸牢
中共中央政治局2023年10月27日下午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要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如何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提质增效、创新推进?“若羌零距离”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书记谈铸牢”栏目,将陆续刊发各部门单位党委、党组、党支部书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体会,敬请关注!
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确保机关事务中心工作始终
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民族工作历史方位和时代课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需要正确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逻辑,增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原创性论断,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重要成果,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共同文化、共同命运的认同,以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追求。其一,拥有共同的历史记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共同的历史记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让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情感认同。其二,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包含着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各民族在文化上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共同的文化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让各族人民在文化上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其三,都是共同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体现,让各族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的重大意义
其一,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信仰、多文化交融的地区,40余个民族之间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民族传统,各民族在这里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人类的文明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更好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有效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其二,新疆地处中国西北边陲,与多个国家接壤,是“古代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和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各族群众共同生活、共同奋斗,用辛勤劳动和无限智慧共同开拓广袤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培育伟大精神,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激发各民族创新创造活力,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交流合作、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其三,新疆自古就是祖国领土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到清朝设立新疆省,再到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历史脉络清晰的展现了新疆与祖国的紧密联系。新疆是反分裂斗争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境内外“三股势力”不断进行分裂破坏活动,严重威胁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增强各族群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决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三、坚定坚决贯彻党中央部署,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更是新疆地区党政机关单位的重要职责,机关事务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深刻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工作各个环节。
(一)坚持政治引领,提高政治站位,确保落实执行“有效”。一是深化政治学习,通过“集中学习+干部自学”、“工作例会+专题研讨”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不断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认识理解,引导干部树立正确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二是强化政治引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贯穿各项工作始终,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带头践行,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三是深化教育培训,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通过专题讲座、培训研讨、主题党日等形式,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专题培训,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消除文化差异和认知偏差,提高民族团结的政策理论水平。四是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四个与共”“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担当、积极的行动,将党中央和自治区、自治州党委以及县委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二)聚焦主责主业,贯穿工作理念,做到措施载体“有形”。一是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中心重点工作,聚焦机关事务管理主责主业,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方方面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依法履行“管理、服务、保障”工作职责,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推进机关事务管理各项工作开创新的局面、再上新的台阶。二是积极举办民族团结主题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系列活动,评选表彰、树立榜样,激发党员干部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新方式方法,多形式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使民族团结意识深入人心,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三是在会议会务、公务接待等公共场所,合理布置以五星红旗、中国结为主,以民族图案地毯等特色装饰为辅的元素风格,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在公务用车管理、办公用房分配等方面,充分考虑各民族干部的需求,提供人性化的便利、支持和服务;特别是在职工食堂运营管理、日常菜谱订制方面,增加抓饭、薄皮包子、拉条子面等民族风味菜肴,满足不同民族干部的饮食喜好需求。
(三)深化团结创建,创新活动方式,实现沟通交流“有感”。一是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机制,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社区)开展惠民政策宣讲、环境卫生整治、流动人口清查、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参与基层治理。二是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民族团结“结对子、交朋友、互帮互助”活动,组织干部入户走访慰问,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办实事、解难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让各民族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关怀温暖。三是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引导干部学习民族舞蹈、传统手工艺制作,亲身感受了解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魅力,增进相互之间了解、信任和友谊,建立深厚感情,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促进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四是深化机关文化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注重挖掘和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邀请各族干部讲述身边民族团结先进故事,激发共鸣、增强对民族团结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疆实现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守望相助、团结一心、开拓进取,把新时代民族团结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来源:若羌县机关事务中心
编辑:王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