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从文昌启航。约3小时后,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顺利实现快速交会对接。
16日早上,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在地面配合下打开天舟八号舱门,开始太空“拆快递”。8时26分,航天员蔡旭哲打开天舟八号舱门,进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继续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本次任务,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上行物资总重约6吨,包括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验和试验装置等物资,其中科学应用物资400多公斤,并为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送去蛇年春节“年货”。后续,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继续开展货物转运等相关工作。
一日之内让航天员
吃上新鲜水果
天舟货运飞船肩负着运输空间站物资、支持在轨科学试验等重要使命。与中国空间站“牵手”后,天舟八号将化身空间站的坚强后盾,助力在轨科学实(试)验的顺利进行,承担起维护整个组合体姿态稳定、轨道控制的重任,最后还将“打包”带走空间站的废弃物。
天舟八号携带了超过80公斤的新鲜水果,为航天员的太空生活提供满满的维C。据航天科技集团董圣然介绍,天舟八号在临射货物的装载能力上实现了新突破。货运飞船团队在发射前11个小时上岗作业,迅速将装满了新鲜果蔬的7个货包妥善安置在船舱内,确保航天员能在一天之内吃到来自地球家园的新鲜水果。
此外,天舟八号实现了“发射自由”,解除发射窗口的能源约束。“以往,我们需要根据太阳的入射角、空间站的轨道,计算货运飞船的发射窗口,找到最佳的发射时机。现如今,通过技术创新与软件升级,我们打破了发射窗口的能源约束,发射窗口的选择也更加灵活。”董圣然说道。
自开始建设中国空间站以来,货运飞船的交会对接方案也在不断刷新纪录。从天舟一号的2天交会对接,到天舟二号至四号的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再到天舟五号创造的2小时快速交会对接新纪录,“万里穿针”速度的不断加快,为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掌握2小时的快速对接技术,意味着我国拥有了快速响应太空紧急状况的能力,无论是发射应急船、实施太空救援,还是提供应急物资补给,都更加游刃有余。然而,为了在速度、效率和安全三者之间寻求一个“最优解”,减轻各系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压力,天舟七号开始尝试3小时对接方案,并取得了圆满成果。董圣然介绍,天舟八号将继续沿用3小时对接方案,这也将成为日后对接方案的“常态”。
卓越的“收纳绝技”
作为改进型货运飞船,天舟八号不仅增强了常规货物运输能力,还可以运输超规格大尺寸大质量等特殊货物和试验载荷,展现出了卓越的“收纳绝技”。
在本次任务中,天舟八号的货舱内搭载了空间站舱门防护装置以及两组空间站氧气瓶组件,为航天员的在轨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那么,这位太空中的“超级送货员”是如何巧妙安排这些货物的呢?
12月5日
晚19点~21点
2025《航空知识》《问天少年》订阅开启!
双刊含赠约六一折!
在打包和拆解“快递包裹”时,研制团队始终将航天员的需求放在首位。“货运飞船的主要任务是为航天员的在轨生活运送物资,所以货包怎么装怎么拆,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为了方便航天员取放物资,我们持续优化装载方案,不断提升航天员的使用体验。”董圣然表示。
此外,飞船的装载策略还需兼顾整船的质量特性。在货物装载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精密计算,使整船的质量特性满足与火箭的接口要求,避免出现重量分布不均的情况,确保飞船在太空中的稳定飞行。
在本次任务中,天舟八号充分利用平台优势,搭载了多项实(试)验载荷。特别是静电碎片探测载荷,能在太空中捕捉到比头发丝还要细的纳米空间碎片,为航天器的安全保驾护航。
相较于标准型货运飞船,天舟八号的装载空间和重量均提升20%以上。自天舟七号之后,我国天舟货运飞船的发射频次也从一年2发调整为2年3发。董圣然介绍:“这得益于天舟货运飞船装载量的显著提升。货船已步入了‘精准补货’阶段,可以根据空间站的实际需求,缺多少补多少,不断提升补给效能。”
“神秘乘客”月壤砖样品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编辑/杨斯爽
审核/穆檀
监制/姜军
本文转载自:中国航天科普
内容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