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报道《勇担能源安全职责使命 浙能集团奋战保供“潮头浪尖”》

文摘   2024-12-30 18:17   浙江  


编者按:今年以来,浙能集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省之大计”,围绕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六主”定位,在能源高质量发展战略引领下,聚焦高质量能源保供和高质量绿色转型,一体推进高水平创新驱动、高水平改革赋能、高水平开放合作、高水平价值创造和高水平党建引领,勇当浙江省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先行者。

今日,新华社推出浙能集团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报道,首期刊发《勇担能源安全职责使命 浙能集团奋战保供“潮头浪尖”》。


<<滑动查看更多>>

↑ 2024年12月30日,新华财经客户端刊发《勇担能源安全职责使命  浙能集团奋战保供“潮头浪尖”》。



勇担能源安全职责使命
浙能集团奋战保供“潮头浪尖”


浙江省能源资源先天不足,能源需求却高速增长。把能源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全力保障能源安全供给是浙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浙江省委、省政府能源产业发展的主抓手、能源合作的主平台、能源供应的主渠道、能源安全保障的主力军、能源科技创新的主引擎和环境保护的主战场,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浙能集团”)锚定能源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聚焦高质量能源保供和高质量绿色转型,在浙江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彰显更强担当、作出更大贡献。


“顶峰+调峰”诠释煤电“新定位”

电力是经济强省浙江的发展引擎,也是浙能集团履行“六主”职责的重要抓手。截至2024年11月底,浙能集团2024年累计发电1816亿千瓦时,供应省内电厂电煤5899万吨,供应天然气100亿立方米,不断以更有力、更绿色、更高效、更灵活的电力生产,为浙江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也为浙江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贡献力量。


2024年的夏天对浙江来说很不一般,时间最长、强度最强、范围最广的极端高温天气让全省能源保供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数据显示,今夏高温带动浙江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七创历史新高,最大超过1.23亿千瓦。


面对巨大的保供压力,浙能集团坚决扛起能源保供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迎峰而上”迎战“大战大考”,重大能源项目按期并网发电,为全省电力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浙江居民企业生活生产可靠供电得到保障。2024年8月3日,浙能集团单日发电量达7.487亿千瓦时,日供应煤炭量超23万吨,均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其中,嘉兴发电厂作为浙江省内最大的火力发电厂,面对“升级版”三伏天及凶悍“秋老虎”的考验,在今年迎峰度夏期间,累计46天单日发电量破1亿千瓦时,发挥了保供骨干作用。


浙能六横电厂二期工程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顺利投产。


多发电的同时还要发好电,清洁高效生产是浙能集团电力发展一直的追寻。2024年实现“双投”的浙能六横电厂二期工程不仅为浙江电力保供注入了新生力量,也标志着浙能煤电清洁利用再上新台阶。该工程3号机组是浙江省百万级火电机组首次应用二次再热技术,通过让蒸汽两次回到锅炉再热,同时提高主蒸压力和温度,燃料利用效率更高。


当前,浙江能源结构正悄然发生变化。截至2024年6月末,浙江的清洁能源机组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火电机组。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渗透率持续增加,给电力系统平稳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传统水电站持续发挥调峰作用的同时,煤电机组的角色定位也正在发生变化,不仅要做能顶峰的“压舱石”,还要做能调峰的“调节器”。


开展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是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主要举措,也是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浙能集团持续提升煤电可靠性和深度调峰能力,有力支撑浙江新型能源体系建设。2024年相继投产的浙能六横电厂二期两台机组可以实现20%的最低稳定运行负荷能力;计划2025年投运的嘉兴发电厂四期9号机组同样设计可实现20%的调峰,与传统百万机组深度调峰最低负荷率40%相比,有助于消纳更多新能源。


采储运检销一体化打造煤炭“全面手”

在浙江舟山六横岛的煤炭中转码头,三个大型抓斗正依次从一艘装载着15万吨进口煤的货船上卸货,卸载的煤炭通过密闭的传送带不断送入堆场,等待被运往浙江沿海各大电厂。这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储备、配煤及中转码头,可保障浙能集团乃至浙江地区的电煤安全。


浙能集团采购的进口煤正在舟山六横港抢装。


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煤炭及运输分公司党委副书记赵阳介绍,浙江是经济大省,但却是能源资源禀赋小省,发电企业燃料采购和供应存在巨大压力,浙能集团煤炭板块打造集采储运检销功能于一身的“全面手”,以更强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为电力保供夯实基底。


一是前端保资源丰富。浙能集团煤炭及运输分公司通过长协合作、投资参股等方式落实资源,供货渠道广泛覆盖国内主要煤炭产地和海外多个市场,助力浙江实现资源小省的“逆袭”;二是中端保运力丰沛,旗下宁波海运拥有船舶31艘,总运力规模达152.9万载重吨,名列中国主要航运企业经营的国内沿海船队规模前十位;三是末端保优质供应,浙江浙能港口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用足、用好、用活省内外中转港口,科学调整库存,以“高价低库存、低价高库存”策略平抑价格波动,同时利用进口高热值优质煤与国内低热值煤的配煤,在满足电厂需求的同时,实现煤炭掺配的增益。


浙江浙能港口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党总支书记戴智勇说:“除了保障浙能集团旗下电厂用煤,在台风侵袭、迎峰度夏、迎峰度冬、重大活动等关键时期,我们还充分利用舟山六横码头的近程急供优势为周边其他电厂储备、发送动力煤,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保供。”


2024年夏天,受罕见持续性高温影响,浙能集团省内煤电机组长期顶峰运行,燃煤消耗量也屡次刷新历史纪录。浙能集团煤炭板块千方百计确保煤炭资源到位,迎峰度夏期间,集团省内电厂电煤库存可用天数维持在21天以上。


当前“迎峰度冬”大幕已经开启,预计冬季期间,浙江全省最高负荷1.1亿千瓦左右。为迎战冬季用电高峰,浙能集团继续狠抓资源采购,一方面努力提高国内煤炭长协供应商的兑现量和兑现热值,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进口资源,适时加大现货资源,尤其是高热值煤炭资源的采购力度,力求“保量提质降价”。


与此同时,浙能集团煤炭板块将持续优化自有运力、长协运力、市场长协运力三级运力保供体系,通过精细化调配运力持续做好“北煤南运、南煤北运”工作,为电厂提供量体裁衣、保量保质的“煤粮”,以浙能力量守护万家温暖。


多元产业协同打出能源保供“组合拳”

在能源保供的征途上,浙能集团从未懈怠、始终前行。在“双碳”目标下,作为全国能源产业门类最全的地方能源企业,浙能集团发挥多元能源优势,打出了保供“组合拳”。


天然气作为清洁的化石能源,被广泛视为“双碳”进程中理想的过渡能源、桥梁能源。“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具经济活力的省份之一,浙江省的天然气市场增长潜能是不容置疑的。“目前浙江天然气已经实现了‘县县通’,未来天然气的利用还会更加普及便利。”浙江浙能六横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郝君第表示,目前正在建设的六横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设计年接卸规模为600万吨,将助力浙江省及周边区域居民企业“用得上气、用得起气”。


全产业链协同是浙能集团天然气发展的核心和优势所在。为保障供应平稳可靠,浙能天然气集团在上游不断丰富资源池;推动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并与bp合资成立英能液化天然气公司,补齐天然气“液态销售”空白,满足山区等无管道地区居民用气需求,夯实全省“共富”底气。在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面对浙江省发电用气不足的考验,浙能集团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实现增供500万-600万立方米/日天然气,充分发挥了兜底保供作用。


位于杭州湾口的舟山大洋山岛上,交通能源供给匮乏。随着浙江省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浙石油”)舟山大洋山综合供能站建成投运,岛上居民就此告别“加完油再上岛”的历史。近年来,浙能集团围绕石油储运、石油贸易和销售、燃料油加工加注三大体系,从无到有,构建油品全产业链。


如今,从东海之滨到钱江之源,从太湖南岸到瓯江之畔,浙石油在浙江省已投运综合供能站250余座,其中坐落于乡村、海岛的站点高达67%。浙石油综合供能站以服务民生为主旨,全力打造消费者最满意服务窗口,能源供应能力以年均10%速度稳步提升。一座座蓝白相间覆盖全省各地的浙石油站点,日渐成为“浙”里共富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浙江石油图影综合供能服务站。


能源保供征程中需要不断凝聚新智慧。浙能集团牵头组建的白马湖实验室发挥亦“研”亦“企”特色、秉持“以产带研”理念,紧密围绕产业场景,开展海上能源综合开发利用相关的重点研究课题,并聚焦太阳能、氢能与储能、能源清洁低碳利用等方向开展战略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市场导向的应用研究,力求为浙江省能源保供探寻关键绿色增量。


(作者:董时珊   参与调研:江宇娟、张琼)


内容来源:新华社

本期编辑:江  欣  祝益军

浙江能源
这里是浙江省能源集团交流平台。传递资讯,分享信息,传播新鲜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