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故事丨乡村“沉睡资源”成农民增收“聚宝盆”

民生   2024-11-15 20:52   湖北  





11月13日,天气晴好,位于竹溪县水坪镇大石门村的“仙暇小镇”景区游客如织,近百台车辆停放在景区门口。“一亩多旱地,种不动,流转后不仅有租金,年终还有分红。”该村一组村民全守秀看着门前不远处的“仙暇小镇”说,“满意着呢!”






全守秀今年54岁,家里有1.373亩旱地,由于丈夫和女儿外出务工,旱地一直荒着。今年5月,全守秀得知村集体联合经营主体发展“仙暇小镇”文旅项目后,主动提出将自家旱地折算入股,用于开发林下乐园,每年除获取土地流转金1098元外,预计还可获得年分红700余元。

大石门村位于竹溪县水坪镇西部,有5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301户981人。该村距城区约8公里,紧邻346国道和高速路口,交通便捷。2012年,得益于新农村建设试点,该村不仅通村主道由土路升级为水泥路,村民的老房子焕然一新,还引来经营主体建起200多亩的植物园,该村也先后获评“国家森林乡村”“湖北旅游名村”等称号。

然而,随后由于发展运营方式未获得广大村民参与、支持,该村一度沉寂近10年,当年由经营主体建设的大量商铺及植物园均成了闲置资产。

大石门村并非个例。长期以来,在广大农村地区,土地、山林、房屋等资源,为各个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所有,普遍以“低小散”的形态存在,难以形成规模优势,有的甚至长期“沉睡”。如何让土地、山林、房屋等资源要素“活”起来?


今年以来,竹溪县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为抓手,大力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最大程度地激活劳动力、土地、山林等资源要素,实现闲置资源资产向文创旅游产品的华丽转变、村集体和村民从低收入向高收益的转变、乡村运营从单一行政力量向多元市场化转变。

在此过程中,竹溪县一改过去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积极探索资源活化的新模式,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闲置房屋、设备等资源要素,通过协商评估作价,以一定形式入股企业、合作社及其他实体,从而获取股份权利,推动实现利益共享。

大石门村党支部书记周乐芬介绍,依托大石门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由村集体与经营主体联合成立竹溪县吕小仙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引进专业人才,共同实施大石门仙暇小镇项目。项目利用300亩闲置苗木基地开发林下乐园、萌宠乐园、森林木屋,利用40亩山场开发山地飞车、玻璃水滑,利用20亩荒芜沼泽地开发水上乐园,利用5500平方米闲置商铺开发仙暇酒楼、康养中心等方式,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让“老树发新芽”。

“最关键的是,实现了全体村民都是参与者、受益者。”周乐芬介绍,项目共投资7000万元,其中村集体将山场、林地等闲置资源和政府项目投资进行评估量化,折算股金3829万元,占股54.7%;经营主体通过固定资产和现金投资3171万元,占股45.3%。村集体所有的山场、林地等资源资产在折算成股份后,给全村301户村民配股,针对52名五保、低保、重残对象在配股基础上再赠1股。同时,将辖区168户村民257亩闲置土地折算为2570股,入股到运营公司,实现“村民变股民”。

“这是共赢的方式,合作心甘情愿。”经营主体负责人程琰说,尽管投资了3000多万,但公司近4000平方米、闲置了近10年的房产盘活了。仙暇小镇自9月28日试营业就火爆出圈,每逢周末、节假日,村里堵车堵两三公里。截至10月27日,综合收入近100万元。

一业兴带动百业旺。3年前,大石门村村民余印彩开办的农家乐,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可自大石门仙暇小镇开业后,余印彩整天忙得像个陀螺。“以前一天最多也就接待一两桌客人,现在10个包厢都得提前预订。”余印彩说,不仅农家乐增收明显,而且通过土地入股和村集体配股,年底还有1600元的保底分红。


在竹溪县,受益于“三变”改革的并非只有大石门村。今年以来,竹溪县在大石门村、黄花沟村、庙耳沟村等5个村先行试点“三变”改革,让乡村的房屋、土地、山林等“沉睡资源”摇身一变,成为村民增收的“聚宝盆”。据初步统计,今年这5个试点村的村集体年收入有望增长50万元,农户年增收将近5000元。








1
往期推荐


1、速看!今晚起,竹溪这个路段临时交通管制

2、名单公示!涉及这7家单位的128人→

3、【周五问政】建议调整中峰镇清凉路路灯亮度/工龄计算问题




欢迎关注
竹溪县融媒体中心官方视频号

“哈了视频”


来源/湖北日报

编辑/余清清  初审/洪 玲  终审/郭 军

投稿邮箱:jrzx2699@sina.com(投稿请图文并茂)

广告合作:2722699   18107197086

微竹溪
竹溪县委、县政府官方发布,权威、准确、及时,了解竹溪,从微竹溪开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