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件 大 事
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连续2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全省第三、“省考”全省第二
三、省区域医疗中心成功落户南充
四、南充市仪陇县“一个总医院”改革案例入选2024年全国改革典型案例
五、在全省率先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全域试点工作
六、精神卫生工作持续保持全省一方阵
七、南充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3%
八、链接科技与健康 谱写智慧医疗新篇章
九、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示范医院和标杆党支部培育取得新成效
十、市卫健委驻市政务服务窗口连续五年荣获“红旗窗口”称号
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连续2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南充市医疗资源总量居全省第2位,依托丰富的医卫资源,近年来全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全省第3、“省考”第2,连续2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一是聚焦医疗资源均衡化,推动“两个紧密型”建设。
在6县(市)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仪陇县“一个总医院”改革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市辖三区组建3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全部挂牌运行。
二是聚焦医疗能力高质化,加强高水平公立医院建设。
引进国省级医疗资源,高质量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医学中心,加强国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跨区域专科联盟的建设,加强医疗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智慧医疗、三级公立医院在线服务建设,不断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是聚焦医疗价格惠民化,推进医疗改革降费。
全域取消药品加成,斩断药品耗材购销利益链条,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保障群众医药需求,减轻就医负担。
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全省第三、“省考”全省第二
我市紧紧围绕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目标,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标“方向标”“指挥棒”和“助推器”作用,我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得分位居全省三甲,其中“国考”得分729.94分,位居全省第3位,“省考”得分739.81分,位居全省第2位。
一是高位推动压责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先后印发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政策体系完善、工作重点突出、责任压紧压实。市卫生健康委成立以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医改工作专班,实行周分析、月调度、季考核,统筹抓好公立医院改革发展。
二是深化改革添活力。
全市所有公立医院以医院章程为统揽的10项管理制度全部建立,三级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稳步推进,权责清晰、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进一步改革完善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政策,建立员额管理制度,有效解决公立医院编制不足问题。全面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薪酬改革,逐步建立体现知识价值和岗位职责的薪酬分配体系,扎实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
三是紧扣核心提质量。
在公立医院开展以“制度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为主题的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活动,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加快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诊疗行为规范性。探索实施临床科室质量控制员管理制度,专人负责临床科室病案首页质量控制,全市公立医院病案首页终末质控达标率为100%。
三、省区域医疗中心成功落户南充
在神经疾病领域:
积极整合优势资源,组建了一支由业内权威专家领衔,涵盖神经内外科、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等多个专业方向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凭借先进的诊疗设备和技术,深入开展对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病、痴呆等各类神经疾病的临床研究与治疗工作,在急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溶栓治疗、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及开颅夹闭手术、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等方面成绩斐然,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在儿童医疗领域:
从儿科门诊到儿童病房,从儿童保健到儿科重症监护,医院不遗余力构建了全方位、全周期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儿科团队不断探索创新,在儿童呼吸、消化、心血管、血液等疾病的诊治上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儿童疑难危重症的救治工作,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南充市仪陇县“一个总医院”改革案例入选2024年全国改革典型案例
我市在6个县(市)全面推进“一个总医院”模式改革,坚持“1+5+8+10”工作思路(1个总医院+5大资源共享中心+8统一+10大管理中心),全力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南充市仪陇县“一个总医院”改革模式入选2024年全国改革典型案例。
一是聚焦“紧密型”推进统一管理。
市级层面先后制定印发《南充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方案》《南充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保障管理实施方案》等政策方案,制定《南充市医疗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工作实施办法》《县域医共体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县域医共体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配套文件,6县(市)全部成立十大管理中心,推行人员、编制、岗位、财务等统一管理。
二是聚焦“同质化”推进资源下沉。
市级层面结合对口支援,统筹安排城市医院18名医师支援6个县(市)医共体牵头医院。6县(市)分别制定医疗人才下沉工作方案及管理方案,选派361名中级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驻点服务,实现6县(市)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全面推进乡村一体化建设,落实乡聘村用404人。市县乡三级联动,广泛开展万名医护下基层活动,让群众大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三是聚焦“提能力”优化服务。
市级层面加快建设市域数字医共体,持续推进“5大资源共享中心”建设,仪陇县实现全县信息化一张网,6县(市)医共体影像、检验中心覆盖乡镇卫生院115个,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共享。今年以来,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100余人,有效提升基层兜底保障能力。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比60.73%,较去年同期增长9.64%,基层医疗机构向上转诊535.2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1.28%;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分别同比下降2.34%、4.68%。
五、在全省率先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全域试点工作
一是建立5个机制,实行“制度化”运行。
二是实行5个基础,实行“规范化”管理。
三是解决3个问题,实行“目标化”导向。
六、精神卫生工作持续保持全省一方阵
一是打造精神卫生精细化管理模式。
二是高质量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三是扎实落实重精患者免费治疗。
七、南充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3%
一是机制建设更加深入,理念成果不断夯实。
市县两级均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卫生健康和爱国卫生运动领导小组,均建立了联动协调,分线负责的工作机制。嘉陵区、西充县通过健康县(区)省级验收,南部县、营山县积极申报创建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试验县。
二是健康教育走深走实,健康素养不断提高。
三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做健康第一责任人。
八、链接科技与健康 谱写智慧医疗新篇章
一是持续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
二是积极推动智慧医院建设。
三是稳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化建设。
九、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示范医院和标杆党支部培育取得新成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二是严把标准条件。
三是培育成果显著。
十、市卫健委驻市政务服务窗口连续五年荣获“红旗窗口”称号
一是深化“简易办”。
二是深化“暖心办”。
三是深化“快捷办”。
四是深化“掌上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