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卫生健康系统2024年十件大事

政务   2025-01-27 14:38   四川  

2024年

南充市卫生健康系统

十件大事

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连续2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全省第三、省考全省第二

三、省区域医疗中心成功落户南充

四、南充市仪陇县“一个总医院”改革案例入选2024年全国改革典型案例

五、在全省率先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全域试点工作

六、精神卫生工作持续保持全省一方阵

七、南充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3%

八、链接科技与健康 谱写智慧医疗新篇章

九、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示范医院和标杆党支部培育取得新成效

十、市卫健委驻市政务服务窗口连续五年荣获“红旗窗口”称号





十  件  大  事


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连续2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全省第三、省考全省第二

三、省区域医疗中心成功落户南充

四、南充市仪陇县“一个总医院”改革案例入选2024年全国改革典型案例

五、在全省率先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全域试点工作

六、精神卫生工作持续保持全省一方阵

七、南充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3%

八、链接科技与健康 谱写智慧医疗新篇章

九、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示范医院和标杆党支部培育取得新成效

十、市卫健委驻市政务服务窗口连续五年荣获“红旗窗口”称号

一、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连续2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南充市医疗资源总量居全省第2位,依托丰富的医卫资源,近年来全力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全省第3、“省考”第2,连续2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一是聚焦医疗资源均衡化,推动“两个紧密型”建设。

6县(市)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仪陇县“一个总医院”改革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市辖三区组建3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全部挂牌运行。


二是聚焦医疗能力高质化,加强高水平公立医院建设。

引进国省级医疗资源,高质量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医学中心,加强国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跨区域专科联盟的建设,加强医疗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智慧医疗、三级公立医院在线服务建设,不断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是聚焦医疗价格惠民化,推进医疗改革降费。

全域取消药品加成,斩断药品耗材购销利益链条,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保障群众医药需求,减轻就医负担。



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考”全省第三、“省考”全省第二

我市紧紧围绕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建设目标,以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抓手,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标“方向标”“指挥棒”和“助推器”作用,我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得分位居全省三甲,其中“国考”得分729.94分,位居全省第3位,“省考”得分739.81分,位居全省第2位。


一是高位推动压责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先后印发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方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政策体系完善、工作重点突出、责任压紧压实。市卫生健康委成立以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医改工作专班,实行周分析、月调度、季考核,统筹抓好公立医院改革发展。


二是深化改革添活力。

全市所有公立医院以医院章程为统揽的10项管理制度全部建立,三级公立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稳步推进,权责清晰、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监督有力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进一步改革完善公立医院编制管理政策,建立员额管理制度,有效解决公立医院编制不足问题。全面实施公立医院绩效薪酬改革,逐步建立体现知识价值和岗位职责的薪酬分配体系,扎实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


三是紧扣核心提质量。

在公立医院开展以“制度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为主题的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活动,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机制,加快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诊疗行为规范性。探索实施临床科室质量控制员管理制度,专人负责临床科室病案首页质量控制,全市公立医院病案首页终末质控达标率为100%



三、省区域医疗中心成功落户南充

我市在成功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四川省医学中心(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基础上,全力提升神经疾病、儿童医疗技术能力,全力申报创建省区域医疗中心,经过申报、复核、答辩等多个环节,2025110日,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批复第二批省区域医疗中心遴选结果,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南充市中心医院)成功获批四川省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和四川省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南充成为“三中心”建设城市!

在神经疾病领域:

积极整合优势资源,组建了一支由业内权威专家领衔,涵盖神经内外科、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等多个专业方向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凭借先进的诊疗设备和技术,深入开展对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病、痴呆等各类神经疾病的临床研究与治疗工作,在急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溶栓治疗、脑动脉瘤的介入栓塞及开颅夹闭手术、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等方面成绩斐然,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在儿童医疗领域:

从儿科门诊到儿童病房,从儿童保健到儿科重症监护,医院不遗余力构建了全方位、全周期的儿童医疗服务体系。儿科团队不断探索创新,在儿童呼吸、消化、心血管、血液等疾病的诊治上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优势,积极开展儿童疑难危重症的救治工作,为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南充市仪陇县“一个总医院”改革案例入选2024年全国改革典型案例

我市在6个县(市)全面推进“一个总医院”模式改革,坚持“1+5+8+10”工作思路(1个总医院+5大资源共享中心+8统一+10大管理中心),全力加快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南充市仪陇县“一个总医院”改革模式入选2024年全国改革典型案例。


一是聚焦“紧密型”推进统一管理。

市级层面先后制定印发《南充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方案》《南充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医疗保障管理实施方案》等政策方案,制定《南充市医疗卫生人才“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工作实施办法》《县域医共体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县域医共体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配套文件,6县(市)全部成立十大管理中心,推行人员、编制、岗位、财务等统一管理。


二是聚焦“同质化”推进资源下沉。

市级层面结合对口支援,统筹安排城市医院18名医师支援6个县(市)医共体牵头医院。6县(市)分别制定医疗人才下沉工作方案及管理方案,选派361名中级以上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驻点服务,实现6县(市)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全面推进乡村一体化建设,落实乡聘村用404人。市县乡三级联动,广泛开展万名医护下基层活动,让群众大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三是聚焦“提能力”优化服务。

 市级层面加快建设市域数字医共体,持续推进“5大资源共享中心”建设,仪陇县实现全县信息化一张网,6县(市)医共体影像、检验中心覆盖乡镇卫生院115个,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共享。今年以来,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100余人,有效提升基层兜底保障能力。全市基层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占比60.73%,较去年同期增长9.64%,基层医疗机构向上转诊535.2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1.28%;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分别同比下降2.34%4.68%



五、在全省率先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全域试点工作

2024614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以建立健全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选拔标准、工作内容、教育培训、考核评价、绩效激励等长效工作机制为目标,促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为全省建立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机制贡献南充智慧。


一是建立5个机制,实行“制度化”运行。

结合公共卫生两个“责任清单”的贯彻落实,组织研究制定和完善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工作运行、报告、评价、考核等系列机制办法,为试点工作全面铺开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二是实行5个基础,实行“规范化”管理。

设立监督员管理办公室,确保监督员日常工作有人管、遇到困难有人帮、监督结果有人用;组建专(兼)职队伍,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方式派驻医疗机构开展监督工作;设置专职工作室,确保有阵地开展工作;组建“业务指导小组”,促使其由“单面手”变“多面手”;开发信息化工作系统,全面提升疾控监督工作效率和精准化水平。


三是解决3个问题,实行“目标化”导向。

破解了“谁来做”的问题,全市共选聘出854名专(兼)职疾控监督员,解决了人员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问题;破解了“做什么”的问题;明确专职疾控监督员以“督促医疗机构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为核心,并涵盖医疗机构落实疾控工作的五大职责;解决了“怎么管”的问题,通过工作培训、激励保障、绩效考核等方式,全面强化疾控监督员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成就感。



六、精神卫生工作持续保持全省一方阵

2024年全年每月重精管理工作综合排名都位于第一方阵,2024年度重精管理工作综合排名居全省第一名。

一是打造精神卫生精细化管理模式。

重精管理难在、重在,市精神中心对全市9个县(市、区),42个乡镇街道每季度开展4点对点技术指导,每季度派专家指导精防医师开展随访用药指导、家庭护理教育、康复训练等,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指导实现全覆盖。


二是高质量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

成立了全市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小组,组织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志愿者广泛开展义诊、健康宣教、健康促进、爱心帮扶等系列公益活动,擦亮了心理服务品牌。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活动,推广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进行团队心理健康测评,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去年共开展团队心理测评十四万余人次。


三是扎实落实重精患者免费治疗。

通过多元化渠道与创新举措,持续强化救治救助工作的常态化实施,关爱帮扶小组辅助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并助力符合条件的患者完成相关手续,切实缓解生活与治疗困境,统筹整合各类政策资源,确保所有在册患者均能享受城乡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定期下乡送医送药,保障居家患者的持续用药与病情稳定。对于高风险、监护力量薄弱及服药依从性不佳的患者,推荐使用长效针剂治疗方案,以进一步提升救助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七、南充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3%

我委持续组织开展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从 2021 年的 17.7%上升到 2024 年的 30.3%,较2024年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7.27%)高3.03个百分点。

一是机制建设更加深入,理念成果不断夯实。

市县两级均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卫生健康和爱国卫生运动领导小组,均建立了联动协调,分线负责的工作机制。嘉陵区、西充县通过健康县(区)省级验收,南部县、营山县积极申报创建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试验县。


二是健康教育走深走实,健康素养不断提高。

围绕爱国卫生月等不同的健康主题,开展多种形式健康知识普及。推动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深入开展健康服务。积极参加四川省2024年健康科普大赛现场竞演,获得三等奖。


三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做健康第一责任人。

持续开展“三减三健”宣传活动,共完成16个营养健康食堂、学校建设。开展第37个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目前全市无烟中小学校和无烟医疗卫生机构覆盖率100%



八、链接科技与健康 谱写智慧医疗新篇章

2024年,在省卫健委和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在智慧医疗建设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新增互联网医院3家、智慧医院5家、数字医共体1个,上线运行南充市互联网分院平台,32家医疗机构开通网上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智慧医疗作为打通科技与健康的桥梁,切实提升了我市各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患者就医体验感与获得感。


一是持续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

建成南充市互联网分院平台,接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安贞南充医院(市中心医院)、高坪区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阆中市中医医院、阆中市人民医院、南部县人民医院等7家医疗机构,入驻医务人员656名,为患者提供 “线上问诊”“一键续方”“用药咨询”“就医指导等互联网医疗服务。


二是积极推动智慧医院建设。

2024年成功创建智慧医院四星1家、三星1家、一星5家。我市智慧医院累计数量达到17家,其中三星级及以上医院3家。智慧医院建设切实提高了我市医院的诊疗效率与服务质量,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打破了传统医疗服务的时空限制,为医疗服务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是稳步推进紧密型医共体信息化建设。

按照省卫健委《四川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信息化建设指南》,我市积极谋划、主动对接,要求各县(市、区)严格按照《四川省数字医共体建设指南(2024年版)》,加快推进县域数字医共体建设。目前,仪陇县县域医共体全力推进智慧医疗项目和仪陇县总医院信息化提升项目建设,建成互联互通四个一数据网络,得到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被多家媒体相继报道。20249月,仪陇县就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全省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工作第二次视频调度会上作经验交流;12月,省卫健委徐斌主任现场调研了仪陇县总医院医学影像中心、医学检验中心、智慧医疗信息平台运行等情况,详细了解仪陇县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疗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开展情况,对仪陇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



九、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示范医院和标杆党支部培育取得新成效

2024年,市卫生健康委党组积极开展公立医院党建工作示范医院标杆党支部培育工作,培育工作得到国家、省卫生健康委的充分肯定。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

把培育工作作为推动公立医院党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精心谋划组织做好培育工作,广泛发动全市公立医院积极参与,形成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以高质量党建助力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二是严把标准条件。

严格对照省委、市委组织部培育标准条件,结合主题教育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重点工作情况,进行择优推荐。挖掘先进典型,总结先进经验,宣传好的做法,带动全市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全面过硬。推荐1个国家公立医院临床科室标杆党支部、3家省级党建工作示范医院、6个省级标杆党支部。


三是培育成果显著。

通过基层推荐、层层选拔推荐,成功创建全国公立医院临床科室标杆党支部”1个(北京安贞医院南充医院(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省级“党建工作示范医院”1家(西充县人民医院)、省级“标杆党支部”2个(南充市中心医院输血科党支部、阆中市人民医院肾内和肿瘤科党支部)。



十、市卫健委驻市政务服务窗口连续五年荣获“红旗窗口”称号

2024年,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不断优化企业和群众办事体验,我委部署开展了卫生健康领域政务服“卫您办”行动,实现政务服务“简易办、暖心办、快捷办、秒批办、掌上办” ,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连续五年荣获“红旗窗口”称号。


一是深化“简易办”。


通过推行“保姆式全程服务”、容缺审批承诺制、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等办理模式,即办件比率达80%以上。


二是深化“暖心办”。

大力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全程帮办代办”等精准服务,由窗口工作人员兼任帮办代办员,深入推动“一对一咨询、面对面指导、手把手帮办”全流程精准服务。


三是深化“快捷办”。

审批事项在纵向上集成办、在横向上秒批办,实行极简审、并联办、同步批,办理事项比法定时间普遍提速,最快提速达93.3%


四是深化“掌上办”。


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天府通办”,将卫健领域所有行政许可事项纳入“全程网办”。全市共办理卫生健康领域政务服务事项14000余件。
点亮+点
提醒身边人看看

健康南充
宣传卫生健康政策法规、实时动态,传播健康知识,倡导现代健康婚育,促进社会、家庭和谐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