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24考研人来说,现在开始做前期准备不算早,可以做好信息的搜集以及简单的规划。但是直接开始备考的话,战线就会拉得较长了,后期比较容易疲乏。
在做规划之前,先要对考研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也就是做所谓的“扫盲”行动;紧随其后的步骤则是择校择专业;再然后就是复习资料的搜集和复习时间的规划;最后才正式进入复习。
扫盲也是有讲究的,并不是要囊括所有的,而是有时间点上的问题。需要知道哪些先做哪些后做,所以对考研的流程一定要有个清晰的认识。
流程方面,就比较简单了。从择校择专业、备考、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再到考试。
时间点的话,就牵扯到“考研大纲、招生简章/目录的公布”“预报名/正式报名”“现场确认/网上确认”“打印准考证”等等。
择校择专业一方面要考虑自身情况,另外一方面需要结合现实情况考虑。这里的现实情况既指学校所在地区,也指目标院校的考研难度。
从自身考虑的话,有利于优先择专业,一是看兴趣爱好,二是考虑未来发展和就业前景。这就会涉及到“跨不跨专业”了,可以从就业前景好、相对容易上岸的专业来考虑,也可以从热门、冷门专业的角度来衡量!
择校的话,把目标院校的考研难度延伸开来看,学校的考研数据绝对是个很好的辅助工具!从招生目录可以获取“计划招生人数、拟推免人数”,从拟录取名单中可以知晓“拟录取人数、拟录取初试最高/最低分”等。
除此之外,复试线、报录比、一志愿上线人数和成绩计算方式等等,都是衡量该院校专业考研难度和竞争程度的可靠依据。
做复习规划之前,需要了解到考什么科目。大部分专业都是考四门,也有考两门、三门的专业。
考试科目可以从“考不考数学”做个简单的区分。考数学的专业就是政治、英语、数学三门公共课,再加一门专业课;不考数学的专业,则是政治、英语和两门专业课。
各科目复习规划的话,是可以分基础、强化、巩固、冲刺四个阶段进行的,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目标,至于开始的时间可以视自己情况而定。
复习的重中之重还有资料,资料包含参考书、真题、辅导资料以及笔记。参考书怎么看、笔记怎么记,做题有哪些方法、技巧,考察范围、重难点怎么找……这些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慢慢摸索。
24考研想做好规划,准备工作必不可少。上面小编简单罗列了考研待做项,应该可以帮助到大家规划着去了解信息、搜集资料、各科目备考了!
抚医海之言为辅导员工作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