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价还会降?

汽车   2024-12-17 17:57   北京  


产业链压力陡增

车价还在降。

图片来源:特斯拉

特斯拉Model Y目前给出国内上市以来的历史最低价,也是全球最低售价。根据特斯拉的最新购车政策,今年12月31日前购买特斯拉Model Y,尾款立减1万元,售价降至23.99万元起,同时还能选择5年0息金融方案。紧随其后,理想针对全系车型推出“3年0息贷”政策,进一步降低购车门槛

一些经典燃油车型在换代时都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下调了售价。如11月30日上市的新款大众高尔夫,售价区间为12.99万—20.99万元,整体售价下调了2万元左右。

不止于此,头部车企仍在不断推进“降本增效”。近日,一封比亚迪发给供应商的降本邮件引发争议,比亚迪向该供应商所供货产品提出降价需求,即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上汽大通也被曝向供应商致信称,希望供应商伙伴共同参与到成本控制的大项目中,目标降本10%。

持续了两年的汽车价格战又有卷土重来之势。但如今,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利润已降至新低,价格战还打得下去吗?

还有降价空间吗?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前几年的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战,一般在每年年末比上年末高4个点左右的促销增长水平,但2024年全国乘用车市场价格战持续激烈,新能源车的促销峰值已经上升7个点,并固化成降价。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1—9月降价车型达到195款,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150款的规模,也大幅超越了2022年95款的降价总规模。

上市不到四年的时间,国产特斯拉Model Y的入门价格已经降了10万。特斯拉中国方面解释降价的原因为:“特斯拉坚持‘成本定价’原则,在全球范围内持续降低智能电动车的入手门槛。”

目前,中国是特斯拉全球售价最低的市场之一,最多能比其他地区便宜18.5万元。按照特斯拉目前最新的购车政策,Model Y起步价仅需23.99万元。而在2021年1月1日国产特斯拉Model Y宣布上市时,其售价为33.99万元起。尽管目前入门车型配置与2021年上市时有所区别,但真金白银的优惠对于消费者来说更为实际。

降价带来销量的攀升。数据显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4年11月交付电动车7.9万辆,环比增长15%。11月特斯拉国内销量超7.3万辆,同比增长12%,环比大增82%,销量创今年新高。其中刚刚过去的11月最后一周,其国内销量超过1.86万辆,创本季度单周纪录。

特斯拉曾数度吹响价格战的号角,并引发众多车企跟随降价。

此次,理想虽未直接跟随降价,但随即宣布了免息金融政策。理想此次免息活动覆盖了在售的包括L6、L7、L8、L9以及MEGA在内的全系车型。其中入门款的L6,最低首付仅6.98万元,享受3年免息后利息最高可节省1.57万元。而售价最贵的MEGA车型,首付也拉低到了15.98万元,利息最高可节省2.77万元。

与此同时,有机构表示,新能源车型电池成本未来两年还将有明显下降。

高盛在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中称,到2026年,电动汽车的电池成本将大幅下降近50%,预计平均价格将从2023年的每千瓦时149美元(约1062元人民币)下降到2026年的每千瓦时约80美元(约570元人民币)。

报告研究认为,全球平均电池组价格在过去一直保持下降的格局,并在未来继续延续这一趋势。

价格的下降得益于电池技术的进步,在生产工艺流程得到简化的同时,电池的能量储存能力大幅提高。同等体积或重量下,新型电池的能量可以增加30%。

此外,影响电池成本的另一大因素是占电池成本60%的锂和钴等主要金属的价格。这些金属的价格已经从前几年的高位跌落,高盛认为,随着更多的采矿和加工能力上线,价格将继续下降。

而成本快速下探、性能大幅提升也是汽车智能化时代的特征之一。“高阶智能驾驶的发展遵循摩尔定律,将会快速普及。”MOMENTA CEO曹旭东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硬件摩尔定律影响下,高阶智驾的硬件的BOM每两年会减半,成本快速下探;而软件摩尔定律的行业平均水平,可以使产品的体验两年提升十倍。”

与此同时,包括比亚迪等头部企业不断推进“降本增效”。比亚迪称,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他们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大家可协商推进。

长安汽车副总裁、深蓝汽车CEO邓承浩表示:“价格战和补贴政策会有一定的透支作用,所以明年的市场我判断价格战不会停止,很可能会更加激烈。”

价格战下,淘汰赛加速

在价格战下,没有企业能够独善其身。

汽车流通协会表示,降价作为刺激汽车销量的手段已经逐渐失效,其产生的负面效应远超预期。全国半数经销商出现亏损,汽车厂家在整车和零部件供应、库存结构、售后支持等方面的目标和策略与当前市场实际情况严重背离。

数据显示,2024年前3个季度,汽车行业利润为3360亿元,同比下降1.2%,利润率仅为4.6%,创近10年来的新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表明,2024年1~8月,在“价格战”背景下,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1380亿元,汽车行业单车利润从2023年的1.7万元降至2024年前9个月的1.6万元,9月更是降至1.1万元。

邓承浩直言:“汽车企业要15%的毛利才能够基本活下去,如果一家车企毛利低于这个水平就意味着卖一台亏一台,它很可能就活不下去。”

面对不断下滑的利润,也有车企曾明确表示将退出价格战,但在市场压力面前,这样的抗争却显得极为无力。

2024年7月,宝马宣布退出价格战施行“降量保价”政策,以应对价格战导致的经销商门店亏损。彼时,有宝马汽车4S店的销售员工表示,宝马全系产品的价格开始上调,涨幅在3万—5万元不等。不过,这一决定带来的是8月销量几乎减半。为了挽回销量,9月宝马重新加入价格战。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宝马在中国市场共交付14.77万辆汽车,同比锐减29.8%。在利润层面,宝马的息税前利润由去年同期的43.52亿欧元锐减至16.96亿欧元,降幅高达61%。

事实上,不仅是宝马,包括丰田、奔驰、大众、奥迪等传统汽车品牌巨头三季度销量以及利润都出现了明显下滑。如三季度奔驰与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分别出现了10%和8.6%的下滑。奔驰的利润下滑了48%,而奥迪更是遭受了91%的巨额利润下跌。奥迪此次利润的暴跌,主要受到了布鲁塞尔工厂重组费用的影响。但不可忽视的是,中国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对其利润造成了显著冲击。数据显示,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利润同比下降了25.3%。

可以预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车价上调几乎意味着放弃市场。这也意味着,汽车产业的淘汰赛,也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长安汽车总裁王俊表示,中国71个乘用车品牌仅3家盈利,预计未来80%以上中国品牌将面临关停并转。蔚来CEO李斌则在内部信中表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资格赛最激烈最残酷的阶段已经来临,两三年后只有少数优秀企业能生存下来。

“传统车企利润出现下滑,但是很多新能源车企的利润起来了,比如问界、理想是盈利的。”岚图汽车CEO 卢放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我们要思考现在利润低是为什么,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利润做起来,从而保证整个行业能够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我们要做认真的思考。”

卢放进一步解释:“比如做更多技术的创新,做更多的管理创新,做更多效率的优化,我们要反对不正当竞争,反对企业之间的互相恶性竞争,反对互相拉踩,我们做一些积极的事情,把转型过程当中这个阵痛时期的问题找准,把利润做上去,这是积极正向地看待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中新汽车
一个敢讲真话、以小见大、还爱玩耍的汽车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