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人权研讨会聚焦新兴权利

时事   2024-10-23 11:09   北京  

以“新兴权利保障:中国与欧洲的视角”为主题的“2024·中欧人权研讨会”于10月22日在德国柏林举行。“中欧人权研讨会”创立于2015年,是中欧在人权领域交流合作的机制化学术平台,迄今已举办8届。本次会议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南大学联合主办,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与德国中国文化基金会共同承办。来自16个国家的6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当前全球人权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在致辞时表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所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变化,以及人的权利意识的不断提升,一方面催生许多新的权利,如数字人权、基因权利等;另一方面也对传统人权赋予了新的数字化形态,如数字经济与碳排放、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权、劳动者的离线权等。新兴权利的产生对当前全球人权治理体系产生挑战,因此,如何保障新兴权利成为全球人权事业发展中的新课题。


《环球时报》记者曾多次参加中国与欧洲在人权领域的交流活动,能明显感受到本次研讨会的变化:相较于以往研讨多围绕西方媒体热衷炒作的涉疆、涉藏等话题,本次的话题则更具有普遍性与现实性;中外学者探讨的少了许多硝烟味,多了一些学术性。


很多与会嘉宾也有同样的感受。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学院教授毛俊响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反映中国在人权问题上更加积极进取,更加自信,“以前我们就西方媒体炒作的涉疆涉藏话题进行澄清和辩论,这是防御性的,现在我们主动在新兴人权领域引领话题,因为中国在新兴权利保护领域有很多成就,有些实践经验在国际社会是值得借鉴的。”


毛俊响进一步表示:“这表明我们一贯反对西方一些人将人权‘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的惯用伎俩,对于中国而言,更为重要的是,围绕新兴权利的讨论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背后是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中国学界主动发起讨论新兴权利,坚持了中国对人权保护的一贯立场,即坚持人权的人民性。”


在中东局势不断恶化、俄乌冲突延宕胶着的当下,对国际热点话题的焦虑也在研讨会中体现。


“和平是至高的善,这也是联合国存在的理由,《联合国宪章》应该视为国际宪法的地位,所有人类的利益都集中在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前促进民主和公平的国际秩序独立专家阿尔弗雷德·莫里斯·德萨亚斯表示,和平是一切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基石,没有和平就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德国智库席勒研究院院长黑尔佳·策普·拉鲁什在致辞时说:“如果不讲讲我们迫切的人类命运威胁是很难讲人权的。因为生存权是我们最根本的权利,没有生存权一切都免谈。”俄乌冲突、加沙冲突都可能会扩展成为全球的热战甚至核战。


拉鲁什还表示:“这会把人类所有的生计都抹杀干净。我们最迫切的关切应该是超越狭隘的地缘政治,超越区域的利益。人权是全球的,我们要保护人权,就需要有全球安全和人权的机制来考虑到所有国家的利益,这在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中都有所体现。”



环球时报报赴德国特派记者 范凌志   刘欣 

审核 | 周扬

编辑 | 李迅典

校对 | 郭炜桐

了解《环球时报》的三观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or回到文章顶部,点击环球时报 (微信公众号ID:hqsbwx)


环球时报
报道多元世界 解读复杂中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