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Build Talk | 跟CXO聊聊Web3的机会和用人市场

文摘   2024-09-25 19:47   江苏  

各位builder,欢迎来到OpenBuild Talk。

本期播客是OpenBuild在2023技术播客节中出品的Web3专辑的第三期,大家可以上Apple Podcasts、小宇宙、喜马拉雅同名的官网以及官方公众号关注整体活动,收听、订阅、转发其他友台或社区共创的内容,也可在Apple Podcasts、小宇宙、喜马拉雅上关注我们的节目。

本期播客链接: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56e868640bce76618408366
本期我们邀请了Web3公司CXO们来聊一聊Web3招人和用人的话题,看看开发者在Web3世界里有哪些机会,以及如何抓住这些机会。如果你想找工作,千万别错过。

本期嘉宾

EmilySmartDeer Strategic Creativity Director
小白ola co-founder
SinkaFounder of Delphinuslab
xiongweiPermaDAO 发起人

Talk 回顾

Emily
这一期跟CXO聊聊Web3的机会和用人市场,我们是请到了小白,xiongwei和Sinka三位老师。首先作为本次的主持人,简单的介绍一下自己,我是Emily,现在在Smart Deer,一个Web3招聘平台工作,所以呢这次也是专门来跟大家聊一下这个机会和应用市场,然后进入Web3之前我曾经是一名记者,在36氪和兰州都写过稿子,那么接下来就有请三位老师介绍一下自己,那首先欢迎一下xiongwei老师。

xiongwei
好的,感谢 Smart Deer 的邀请!我是 PermaDAO 的发起人 xiongwei,我们主要在生态里开发 Web3 的操作系统。我是在 18 年进入区块链行业的,进入后在 IM Token 工作,IM Token 当时是最大的以太坊钱包。在 IM Token 工作时,我们遇到很多用户问题,像是助记词、密钥管理,还有区块链交易打包,使用起来对用户来说都非常困难。
在钱包工作两年多后,我们意识到这些问题。2020 年 7 月,我了解到一条存储型公链 Arweave,从那时开始我们探索新的开发路径,并提出了基于存储的共识机制 SCP。通过这种方式开发的应用,能更接近外部应用的用户体验,也因此创建了我们现在的公司。去年我们发起了 Arweave 生态中亚洲最大的 DAO——PermaDAO,目前我们主要在运营开发者社区和市场推广。
对,这是我这是我的介绍,谢谢。

Emily
感谢xiongwei老师,嗯,然后我们接下来邀请小白老师做一下介绍。

小白:
其实就像你说的一样,我确实是从 Web2 转到 Web3 的,对,然后我在这个行业其实都是以小白的名字来称呼。因为从 Web2 到 Web3,之前我是做通信的,转到区块链后,需要重新开始学习。所以我希望在这个行业里能持续保持学习的心态,所以我把自己称为小白。
现在我在做的项目叫欧拉,它是一个基于隐私的二层 zkevm rollup 平台,目前我们正在加紧进行测试网的上线准备工作。

Emily
非常非常感谢小白老师,这个名字确实非常的接地气,就跟大家没有什么距离感。
接下来我们欢迎一下Sinka老师介绍一下自己。

Sinka
OK, 我是老码农转行做Web3的,以前做系统做安全做的比较多,然后来Web3嘛,也是跟风嘛,对吧,Web3比较热,然后像我们可能年纪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觉得从事一些热点行业,就基本上看了一下Web3,看哪个热点在Web3里面比较热的话,就去做哪个吧,这一开始从什么做点Defi,做点Robot,后来做点NFT, 对吧,然后后来又跟风去做一些ZK,现在在 ZK 这边做一个 ZK 虚拟机。
可能这个风会持久一点,然后确实可能还有点用,所以我们可能在这上面可能多花一些时间,然后留下一些footprint,对吧,希望在这个Web3领域留点footprint下来。

Emily
其实三位老师之前都是从 Web2 转型到 Web3 的,因此对 Web3 肯定有一个接触和认识的过程。从最初的了解,到真正进入这个行业,这个过程应该也有一段心路历程。可以请大家聊一下,当时是如何真正了解到并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
在转型过程中,有哪些关键阶段?比如在学习上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或者在进入后,工作方式有哪些需要转换的?

小白
我想讲讲我的故事和感悟。我在2016年毕业后直接进入华为工作,做了两年的通信。在华为的发展并不是很好,我觉得通信行业已经进入夕阳阶段,看不到个人的发展空间。因此,在2018年我开始考虑跨行。说实话,那时我并不知道什么是 Web3,只是想寻找新的方向。于是我从身边的人那里了解到区块链的概念,买了一些书,花时间研究区块链是什么。
为了深入了解,我还联系了一些在区块链行业工作的前辈,询问他们的经验。因为我知道转行不易,需要一定的技术积累。我经常向他们请教技术问题,想为转行做好准备。经过大半年的准备,我在2018年8月成功转入区块链行业,加入了平安做联盟链的工作。
在这家公司,我做了两年,主要负责 ZK 的研究。ZK 对我来说是一个新方向,但我非常感兴趣。在团队中,我能担任模块的主要负责人,所以我选择了 ZK。在这一年中,我努力学习 ZK,终于真正掌握了相关理论。
然而,联盟链在国内很难落地,导致我们做的产品无法向市场开放。于是,在2021年,我决定跳槽,从联盟链转向币圈,想基于我的积累真正应用我所学的知识。当时,我已经对 Web3 有了一些概念。进入新公司后,我开始参与 ZK 产品的研发。
2021年下半年,我们开始研究 ZK-EVM,关注如何提升效率。在一系列探索后,我们的项目逐渐演变为支持隐私的 ZK-EVM。这一过程中,我们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了战略调整,但整体方向依然围绕 ZK-EVM 技术。
回顾过去,我发现我仍在坚持我最初的目标——基于 ZK 技术做出对行业有用的产品。如今的欧拉正是我想做的事情。今天上午,我面试了一位刚入行的年轻人,发现他的心态与我几年前相似。他把我称为“大佬”,而我自己并不觉得,因为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但我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渴望在这个行业尝试新事物,勇于在这个不稳定的行业中沉淀和积累,做出更重要的贡献,这让我感到欣慰。

Emily
其实小白老师从Web2到Web3的转型道路也挺有意思的,因为你是先进了平安,然后才进的真正的Web3项目,那你进Web3的第一个项目,是自己创业,还是也是做了一段时间才自己想创业的?

小白
嗯,我进入这个行业时,确实是想做项目负责人的角色。起初,我并没想到能独立做一个项目,管理技术和项目发展。然而,这个行业的魅力在于,只要你愿意坚持,就会有机会。在三家公司的时候,我努力成为一个ZK项目的技术负责人,专注于这个方向。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项目的发展,我开始寻找机会,逐渐把不错的点提炼出来,独立开展工作。幸运的是,我的老板也很支持我,这才发展到如今我能独立带领团队做这个项目的状态。

Emily
很有自己的目标,然后奔着这个目标也遇上了这样的机遇。
嗯,最后也让xiongwei老师再介绍一下了解和进入Web3的经历。

xiongwei
好的,听了两位老师的经历,真的很有意思。其实我之前也是在银行工作,2013年毕业后进入银行。在2015年,我第一次接触区块链,尝试挖矿,但由于钱包被盗,我就没有再继续。到了2017年十月,我在网上找了一些比特币的基础代码,自己研究了一遍,发现这个领域非常有趣。结合之前的银行工作经验,特别是了解到以太坊ERC20后,我意识到在银行核心系统中,每年结算都要处理多个系统的对账,而比特币则没有这些问题。因此,我下定决心要进入这个行业,觉得这里是一个能解决很多传统问题的新天地。这大致是我入门的经历,2018年3月份我就加入IM Token开始做开发。

Emily
大概了解了三位老师入门的经过,那你们在就是从Web2跨到Web3的这个关键的过程中,你们觉得是就做出这个决定比较重要,还是做出决定之后其实有很长的适应过程需要需要处理呢?

xiongwei
刚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时,我确实感到很不习惯。资本运作和我们在银行里的工作有很大不同。在银行,我主要做后端,处理数据,使用像Oracle这样经典的数据库。但到了区块链,特别是刚接触以太坊时,gas费等新概念让我适应了很长时间。
在IM Token工作时,我们的任务相对繁重,那时候Uniswap还未推出,我们主要研究了Zero X和0x协议,这些都是早期的去中心化交易协议。那段时间我花了很多精力去学习新的技术和合约代码,掌握新的写法。
虽然区块链本身以及Solidity并不是很难,但技术较为综合,需要我们了解密码学、经济学以及交易等多个领域的知识。这种跨学科的要求相对较高。

Emily
其实学习的时间也还是需要一部分的。

xiongwei
对对对,是的,基本我上认为,如果说是外行不进入的话,应该还是没有玩defi那些,如果说是纯粹直接进来的话,至少得花个半年的时间。
如果说是进来之后自己也不去玩,不去研究的话,那基本上还是挺难入门的,对,因为在IM token的时候呢,我们也遇到,呃,公司当时从阿里招了一些大佬,那招进来之后会发现啊非常的就是他们的适应能力,其实不是很么好,而且对过去的这个认知,呃,可能限制了一些新的认知,对。

Emily
太熟悉于Web2的一些做事方式了呢,是技术上还是说工作上,技术上其实差别很大啊,举个例子,我们做的时候以太TPS才几十,然后,但是Web2的大佬进来做之后呢,给我们开发的系统是叫做,基于事件的,然后用卡夫卡做,可以承载呃,20万笔交易的这种这种高性能系统,但其实dex也就那种量。每天可能也就几千上万笔交易,所以这个差距还是还是挺大的,主要是技术上的话,嗯,可能他们都想着要用原来的那套去做,但在区块链这边其实完全不work。

Emily
其实是一套新的东西了,但他们还想用老的方法来做,就不适应了。

小白:
我觉得其实嗯,就是从Web2到我Web3转行的这个对我个人来说最重要的点,嗯,还是说我事先其实已经想好了,就是坚定了我一定要转行,就说白了,我已经看出了,我现在传统的行业中心,已经不符合我的追求,就是我也追求不到很好的,就是对我个人发展的比较好的这样一个状况,所以我首先想好的一个心理就是说我一定要转行。
但是一开始转行的时候,其实我并没有坚定一定要是区块链,因为我只是我只是想转到一个新的行业,那这个新的行业里面,你也可以选AI,你也可以选区块链,但是相对来讲可能区块链更新,然后呢,为什么我是后面就是转到区块链,还是因为我去看了很多的书,然后呢也查了一些资料,你可以理解成我看了一些书之后,我被fomo了,我就觉得哎呀,这个技术确实挺厉害的,然后呢,然后我就被它里面的一些可能性所吸引了,所以我就觉得我就可能要转行。
我就想认真的找这个方向,然后我准备了很长的时间,就是去找这个方向,比较庆幸我后面选择了到这样的一个机会,就是我转过来呢,其实也是从通信行业转到了联盟链,那联盟链里面其实你是看不到。链圈的那种比较高波动,高不稳定性这样的一个情况,因为联盟链的话,你也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我这个企业,正儿八经的想做一个区块链方面的一个项目,所以说你不会看到经常看到政策上的风险,怎么着也是挺稳的。但是当我从这个联盟链转到币圈的时候,其实是我觉得如果你想在这个行业去沉淀下来,我觉得心理上的建设还是比较重要的,刚刚xiongwei老师可能说了一些,就是从技术上我怎么样去慢慢经历,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觉得心理上的这个建设仍然重要,因为你一旦进入到这个行业之后,你会经历它的一些高不稳定的这样的一个状态,有的时候是牛市的,这个大家都有希望了,有的时候可能熊市了,特别是现在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个行业没希望了啊,对应会觉得有些项目呢,可能是因为在熊市期间也会慢慢的去参与,就是被会被周边的一些不景气的这种现象,以及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而会影响你在这个行业是否要继续做事的这样的一个心理,对,但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坚持下来,就是说你觉得这个东西还有方向,还有未来,对你来说还有机会,那你只要能坚持下来,我相信一年后就是都愿意进入到这个行业的人,都会得到不错的这样的一个发展。
嗯,我一开始了解这个行业是看书,然后现在呢,我还是觉得就是在这个行业应该也是,嗯,也也是待了4年,我觉得,现在的洗脑呢,其实更多的就是不用看书了,就是我我现在已经在心里面树立这样的一个信念,我觉得这个这个行业会往健康的这个方向发展。
要离职的时候就从银行离职,那边都是非常稳定工作,然后其实做的也挺不错的,那看到区块链之后啊,真的感觉这个东西是颠覆性的,也看了好多,17年的时候看到好多那种各大公司的研报啊,还有去巴比特呀,那些还有Ethan Van Sciver去学习。
其实对我的冲击挺大的,我觉得这个行业还是非常有希望,进来之后也经历了两轮牛,没有太大改变,就上一轮牛市的时候,我们就是做dex团队,所有人都离职了,最后就只剩我一个人,当最后一个员工离职之后,过了两个月,牛市就来了。
对,非常的神奇。
因为我其实我个人经历其实不像Sinka老师一样,玩一些东西很快的赚到钱了,会有一些成就感,因为他是基于自己本身的一些啊工作,然后得出的一些回报,会有很快的成就感,而对于我来讲,我作为一个就是纯小白,前期我说实话我很少玩defi,我也很少玩现在生态里面的一些项目,所以说,我基本上所有的项目有空投的时候,我都没有任何空投,因为我很少去玩他们东西,我更多只是会去看,有去研究,所以说我其实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输出,然后呢,我也会写文章分享在知乎,巴比特,包括一些现在的什么HackerMD上,我是慢慢的从我的研究学习过程中,和别人进行技术交流反馈的这样的过程中来慢慢的成长,然后自己觉得自己在这个行业里面是慢慢成长的,也慢慢的给自己树立信心。

Sinka:
我倒参与比较多,Uniswap刚出来18年底的时候就在玩,对后来Uniswap空投也空投了不少。
我们自己做,所以研究一方面要写,另外一个方面也用,所以从18年年年底开始就一直在用dex。

小白:
嗯,我非常羡慕,就是能拿到空投的,那确实是很多钱。

Sinka:
其实早期的时候,以太坊也没那么贵,那会儿也就几gwei的交易费用,就偶尔去弄一下,然后拿个几千美金去做LP啊什么的就完事了,主要是体验一下。

小白:
哎,后来Sinka你玩defi summer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的?是从YFI开始还是到后面?

Sinka:
哦,没,YFI我错过了。
我从Aave开始的,就是时候就可以抵押垃圾币,借币的时候,让我感受到这个机会,YFI我也没有玩,我玩的时候已经到算法稳定币了,应该是xiongwei老师,他们都是通过实操一些东西,然后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点,还有这个行业的可能消息,那我更多的是从理论分析上,就是从学习上,然后发现我可能有继续成长的可能,然后继续在这个方面去做。

Emily:
在平安两年的研究学习,让你对ZK非常的了解?

小白:
只能说是确实了解一点,但是和专业的这种密码学出身的相比,还是要继续学习,看了很多,就才知道梳理他的计算过程,我才知道他隐藏的东西到底是通过什么手段。
隐藏不了的就是我在那个时候,在没有太多资料情况下,花了很长的时间,整体下来我花了将近一年才知道,啊原来是这个意思,现在好多了,现在文档很多了,你像安比实验室,我们写了很多文档,每个人都写了很多啊,当初我就是看了安比的,但是那时候可能早期点吧,然后翻了好多篇,然后最后就看了一个星期没看懂,这个打击很大,其他地方那些就是业务嘛,看了就知道ZK真的是数学,而且最气的是那个Toronto,合约代码也就也就100多行嘛,是200行,代码非常少,但是就是看不懂,嗯。
对混币协议代码,代码量不大,但是呢,他的证明还是很多,在GS在链下去生成证明,对那一块还是有点绕。

Emily:
Sinka老师好像还没有分享,就是进入Web3过程中有什么关键的想要分享的经验吗?

Sinka:
经验就是就我觉得Web3这个东西代谢比较快,所以追一下热点是有道理的。
但追到热点之后,你这个是热点之后,不要轻易再去受其他热点的影响,我觉得这个是比较难的。
它热点快,它代谢快,所以有些热点它确实是有value的,但是但是如果你做了这个的话,其实你就说你一旦去工程化一个就是这个research的topic之后,你会发现其他的research出来,它就是会让你的技术这样变得老旧一点,
我觉得这个是比较难的,就是你在工程化和追逐这个热点当中找一个平衡点,就不能老工程化的,要不然的话,你东西做出来黄花菜都凉了,那你不能老追热点,你老追热点的话,你可能发现文章发了一篇又一篇,最后工程又没啥积累下,没积累出产品,所以这个平衡可能比较难找。

小白:
嗯,对,这个平衡感觉也还挺重要的,因为刚刚Sin哥说的这一点我非常的感同身受,就是这个就是你一旦追了一个热点之后,你可能在实现的过程中会有其他的热点出,热点出现这个时候说白了我现在正在经历这样的一个事情,当然我把我的团队摁住了,VM嘛,比特币的过程,然后我就是在现在我就是在尝试研究,就是说把那个设计进去,就是相当于我们去做一个就是Bit vm的一个扩散板,对,当然我的这个想法仅限于是我的个人的,我个人的想法过程中,就是我没有影响到团队。

Emily:
能够跟团队本来在做的事情结合起来的探索,其实也是好探索。

小白:
虽然确实能结合起来,但是的话,他可能会影响,稍微影响我们之前这个项目的这个定位,所以我觉得就是我个人保持研究,然后啊,未来情况下,我可以去拓展这个技术栈,然后用用我们欧拉的技术去支持别的项目去做,但是我们自己应该不会去转这个方向。
还是先真心把自己的项目做好。
对对,是的,他的确是这样的,特别是以前待在钱包公司的时候,如果说是钱包什么都接的话,可能什么都做不精,就像IMtoken呢,它一直就是以太坊这个系列,然后呢,其实也还是集中在以太坊的那个方面,还有layer2。
他如果长远的来说的话,其实很多的这个热点,很多的这个东西,它都会,最后都会失效或者失败,对可能像今天BRC20,其实明天这个东西就没有什么关系了,所以更多去对热点的项目方,或者说更可能更多是在炒作这个热度,但是如果说是要在场景里面做事情,一定是要有个长远的规划,还有自己坚定的一些目标的。

Emily:
那么刚刚也是跟三位老师都聊了一下你们自己的入门以及入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经历,因为三位现在其实也都是项目的创始人,也在招人方面有了很多自己的心得,包括怎么组建自己的团队,想在这个方面再听听大家的分享。
首先是大家都是怎么遇到现在这个创业项目的伙伴的,就你们怎么会评价,你们去判断遇到的这个人靠不靠谱,能不能跟他一起来做这个事。

Sinka:
我这里比较简单,就是我就是以前的队伍,就单位的队伍一起出来做,所以,还比较简单一点。

Emily:
哦,你们当时是单位的队伍,就整个全部都出来做了。

Sinka:
啊,也差不多1/3吧,然后以前上一个单位的队伍,上上个单位的队伍,再加上大学的隔壁的室友,都是已经认识的人,其实我们也是我们的团队一半都是来自IMtoken,然后新招人,其实还是挺困难的。

Emily:
小白老师呢?

小白:
嗯,我们差不多吧,我们就是团队,目前大部分人还是我们以前一起共事过的人,就是互相彼此了解,然后呢,也同时认可我们现在所做的事的一个方向,就是大家都能以创业者的心态去参与到我们这个项目工作中,当然我们最近确实也在招人,那招人的过程中呢,其实我们之前也尝试过通过推猎头,就是传统的外包那种猎头的方式跟我们推,推完之后,然后聊下来,我觉得太难了,首先说就是我觉得对于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项目来讲,我们是首先要告知这个行业,就是我们要真诚的告知这个行业的不确定性,因为猎头推过来的,他不一定对这个行业懂,他可能只是想找份工作,所以我们要花很大的时间去看看他是不是会被这个行业的这种不确定性吓走,如果是被吓走的话,他能力再厉害也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然后我们确实尝试了之后,发现太难了,基本上找不到,因为你把所有的东西和他聊完之后,可能基本上不会,就是你是很难在传统的行业里面的,这个行业里面找到愿意在Web3行业里面去做的人,所以我现在更倾向于在我们圈内去找,什么叫圈内,就是我们经常项目会参加一些黑客松,那黑客松活动,会有一些比较年轻的,或者是涌进来的这些开发者,那他涌进来,至少我能认为他知道Web3是一个什么样的方向,他想过来学习,那至少对我,对于我们招聘来讲,会至少减少了一个门槛,就是我不用告诉他这是一个有风险的行业,我只要告诉他我们在做什么方向,然后呢,你是不是对我们这个方向感兴趣,然后再聊一些其他的,就能去跟进这个样子。
打黑客松的,你可能会发现最后他们变化也非常大,就是,他可能更愿意去打黑客松,然后对于踏踏实实做的事情,可能不是那么愿意。
这个中间人我们都认识,然后呢,在这里打,如果说是要进来做个项目,除非是这个项目可能有非常好的这种投资,然后有非常好的这种业绩,这些可能有的人可以吸引进去,但是如果说是创业团队的话,留是留不住黑客松中的人的,因为他的心,他所参加的比赛的数量,会让他非常的浮躁。
是的,确实我们去参加黑客松,确实有专业的人,比如是我从我今年参加了巴黎,新加坡,香港,然后土耳其,我发现了,我在这个四个地方见了好几个,我在就是黑客松活动里面,我见到了好几个,都是我在四个地方都见过的人,就是他们的专门专面,就是在这个地方去推打黑客松,但是我刚刚说的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基本上因为参加黑客松的人,他有的可能是专门去打黑客松的,有的可能就是这去接触项目方去了解一些东西和技术的,对,那我就确实在这个啊,伊斯坦布尔的这个黑客松,然确实是遇到了一些比较年轻的当地的人他们去尝试,就是他自己也不是专门黑客松,他就想去跑跑,去了解,这样的人。
还是会有一些了解Web3,想要在Web3做事的开发者。
但是如果他们确实是专业打黑客松,那基本上也是很难。对这个事情我再稍微补充一下,就以我们的创业经验的话,其实最早的核心团队都是从我们IM token来的一些同事,这些同事呢,本身是知根知底,然后有一些一起共事这个经验,如果这个行业啊,从特别是从Web2招过来,,比如说碰到这种熊市,基本上很多都会退出了,我们在我们公司呢,也从Web2尝试招人,也尝试过好几次,但最终,其实离职率或者说是不合适,这个辞退等等,还是非常大的,然后这第一部分,然后第二点的话就是,这个招人这块的这个渠道,这些Web3可能还是没有Web2这么好吧,对,我最近也在帮助Arweave,就是公链生态在招亚洲的负责人。
而且最终投过来的简历也就30来份,其实能看的话,可能也就才五六个,所以这个量也非常少,我们也是在Smartdeer,还有各个平台都去推了,这个东西会碰到两点,就是圈子里的人才,然后特别原来可能有些人呢,其实在熊市期间也都退回传统行业或者做其他事情,然后另外一些人才,可能他们推的很多东西也不了解,所以哪怕是就甚至有这个公链在招聘的时候也不一定能找到好的人才,最后一点是,所有好的人才,我发现都创业了,大家能做事情,或者能把这些东西研究透的,基本上因为这个行业牛市了的时候非常好融资,只要自己有想法,然后代码能弄,包括我在的几个同事,他们也是出来就创业的呢,当时呢,我也想加他一起,他也想拉我一起,然后呢,大家都要创业,所以最后留下来的没有创业的可能,其实质量也没那么好了,在整体而言,就是关于创业这事情,就是其实在Web3里边可能很多有创业经验,或者说是当老板的,包括我自己作为一个创始人,其实我在银行里边,因为也和很多领导去接触嘛,我们的性格,还有各方面的处事的全面性的,其实可能和只能在传统行业里边当一个部门的leader的这个职能的人一样,他真的要当那种,非常全面的那种CEO的话,行业里边,本身有些大一点的大厂其实现在可能有些很知名的这个Web3企业,其实他都没有这么专业,就是要做专业的这种CEO,或者专业的这个职业的这种经理人呢,和Web2是没有办法去比的。

Emily:
但是Web3的不确定性对于很多新入场的人来说,还是比较需要考虑的。
每次熊市的时候会劝退一波人。

自由讨论:
对,我们呢,之前在牛市的时候想着,哎呀,牛市人都这么贵,到熊市就好招了,嗯,来到熊市呢,发现人才或者说留下来也没有太好的。
所以其实还是要从一开始真的要去做这个事儿的时候,就已经找好一群比较厉害的人。
嗯,是的,核心团队的话还是要熟悉一些,然后需要凝聚一些,这这个行业毕竟太新,我们自己的前端架构师吧,就是我在IM token,他呢,就是在我之前三个月就离职了,就是我们团队最后一个离职的,然后他离职之后,然后我后来创业了,融资之后呢,就把他找回来了,找的时候呢,他都还不太想回来,后来也说服了好久,就是这个他离职的时候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就是他进入这行业其实是满怀信心的,然后进入之后呢,发现以太坊TPS是这么低,然后天天在搞什么KT,加密猫。然后呢,一通下来之后,他就失去信仰了,然后比特币就跌到500块钱人民币,500块钱非常低,所以说整个人就没有信仰了,写了一篇长文,说这个区块链这个东西完全就一个假的东西,然后什么都做不了,就是个玩具啊,怎么怎么的,所以后来我好不容易把他劝回来,然后才一直干到现在。
有的可能我看到他文章嘛,他也离职了好久之后,我再找他,我就去看了一下他写了什么,哎,发现写了篇这个,然后呢,我就给他观点给辩驳了一下,就是可能有些地方啊,不应该这样理解,或者这个行业毕竟也是早期,大家理解一下,所以现在我们的整个前端东西其实全部都弄得非常好。

Emily:
他回来之后,应该也没有后悔这个决定。
那三位老师在做自己的项目过程中,从来没有通过招人的渠道去给自己的项目引进过新人吗?

自由讨论
招的呀,我们招不少了。
对,不过最近啊,可能半年前的话,我们走渠道招的会多一点,其实到熊市,熊市的时候发现渠道也不是很好走了,所以我们现在呢,最近的几次招人都是都是偏向于就是认识的人,对因为有的确实有能力,但是呢,反到牛市的时候,可能没有套现足够多的钱嘛,对,然后问了一下这些朋友,然后有的又愿意回来干活了,对现在可能花钱也花差不多了,这种资源会更好一点。

Emily:
人脉圈里面又可以开掉一部分了哈哈,那你们在这种时候,就是给自己团队去招新人的时候,会更看重哪些方面的东西呢?
对,你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就是说当前这个时间节点,这个时间节点其实团队不太愿意扩展,包括我们都不愿意扩张,有有可能甚至还会进行裁员,因为融资,还有机构,在从去年年底到今年现在已经整整一年了,都守的非常紧,所以团队基本上都是只能养精蓄锐,所以招人这个市场我觉得可能也能感觉到,不是这么好做,然后如果招人的话,其实现在就是看过去的一些本身在行业里边已经积淀非常深的,一些大佬,然后可能就是把他们打打折,然后就招进来,团队再储备一下,但是核心的团队在这个阶段我觉得还是不太愿意花钱的。

Emily:
其实从前面几个月的,前面小半年的招人的趋势,你就来我们平台上来发招聘信息的这些项目的趋势,也可以感觉到大家发的招聘薪资条件。其实,有很大一部分的公司,哪怕是很知名的项目,给的薪水也没有特别的高。
但最近因为有一波小小的牛的趋势嘛,最近可以明显的看到职位数量确实是有一点增加的。

小白:
现在应该是在屯屯资源,如果说是两三年的周期的话,得准备一下。

xiongwei:
招人这个东西,我们团队在熊市期间确实是不大好找,因为这个也有几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就是熊市肯定是build,肯定是需要人的了,这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同样的我觉得熊市找不着人也取决于项目本身的可管理的资金到底有多少,如果是那种已经拿到很多钱的项目,他们可能不会特别关注这些,那如果行情来了,他们可能会因为行情来了,愿意给比较高的薪资,然后去找人,因为这个时候基本上你团队的就是说白了股份吧,基本上都是这,但是如果对于像我们这更早期的团队呢,其实我们招的人也是稍微偏精英,或者是偏把它真正当做共创团队之一来做的,所以说很难免里面就有一个东西,就是说有一部分肯定是股权,股权在里面的话,自然而然招就不会很多,特别是早期的项目也没有很多钱的情况下,所以其实目前招的大部分都是这样的,没有前面干活的,没有分股权的人嘛。
我知道我们团队应该大家都有,大家都有股权,没有什么不拿股权,只有工资的那种。

Emily:
还是比较精英化,然后就是我们也是根据团队限流的状况,那确实是需要。
有着初创心理的人,心态的人,然后去做我们这个项目,对,那如果我们后面再发展到两个阶段之后,那我们可能也会招一些就是专门来实现我们想要的这个模块,对他没有太高要求的,那么可能就是没有股权以及更高的现金的这种才行,我觉得就是这个取决于市场和手里的这个流动性资金的情况。

Emily:
确实对于项目的初创阶段,也是在这个招人方面很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对于早期来说,核心成员都是需要比较厉害,比较有经验,且真正能够去把这个事情做起来的人。

xiongwei:
对,这很重要。我觉得。

Emily:
Sinka老师这边呢。

Sinka:
哎,我们这里大部分人还是拿薪资的,因为我们薪资给的还可以。
是这样,因为我们有一半的人队伍是外包队伍,还有一半的人做项目,所以还是有个比较好的薪资循环的,就在我们组里。
在我们这里,一个人还是挺多的。每年的人民币。
所以就还好,就是他们如果不想忍受这个不确定性的话,可能工资还是OK的,但是核心骨干就是除了薪资之外,肯定还是有一些大量的股份,我们的核心团队的股份还是分的,不是所有人都拿share。

Emily:
嗯,肯定是。
就是其实也还是想知道你们现在面试的时候,真正去面试的时候。需要需求更多的是什么样的岗位,然后在找的过程中。
资源上,人才的质量和数量上有什么反馈或者感受?
就是一般如果真正去招人的话,怎么样的需求是更多的,比如说技术方面的或者市场方面的,然后先这个问题吧。

xiongwei:
那这个其实也和创始人有关系,比如说我自己是做技术的,我们呢,在找技术的时候就很容易,因为技术做了什么,他写的那些bug或者钱包怎么连,gas费那些都很清楚,那一面就知道他有没有做过,但是呢,我们团队的话,可能市场就会稍微稍微弱一些,对于市场啊,运营这块,在这里其实主要的问题可能还是在核心团队,我们不知道一般的市场是怎么样的,所以真正的去招聘这方面人才的时候,那个自身的方面,还有这些。所以,主要是看团队的这种导向,对有的团队可能因为我了解一些朋友,他们本身是做市场的,他们呢,自己的市场就搞得很好,然后投入的就是技术,甚至我还遇到有融资1000万的公司,他们直接几个月一个技术都没有,会有这种情况,所以,整个情况就是旱的旱死,捞的捞死,这种情况,每个公司不太一样,像我公司的话就是市场这边可能会更想能找到这种,但实际的情况呢,就是一方面自己不专业,另外一方面找不到人才。
他们这种,就是对于一个创业公司的话,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然后自驱力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发现有自驱力的人真的是很难找到,然后自驱力不足,又加上原来的团队呢,在这方面可能就会导致后面的哪怕招了一些人,试用期的话也不会协调的很好。
因为没有一整套的这种市场运营的逻辑在里边,其实就是需要是有能力去把这块理顺。
然后我说一下,我这边就是我们这边招聘的时候说招聘的想法,因为我们项目还处于早期阶段,会更多的可能是招技术的人,但招技术的人的时候,就像我刚刚说的就是直接从Web2的行业里面大海捞针,效率很低。
所以我们现在的话,我我招聘的主要的一个原则啊,其实更多的就是这个就是先看这个人啊,第一就是背景,然后呢,第二呢,就是说他个人,他个人的发展的方向,是不是和我们的要求匹配,然后第三呢,就是看他自己是不是有一个特别想成长的这样一个心态,因为如果说对技能,对他们现有的技能栈有要求的话,那你基本上更难招到人,就说白了,有能力的人都去创业了,那你想招,你真正想招有能力的人,你要么花很高的钱把它就是就有能力的人,他即使不创业也是另外一个项目的核心,所以你要把他挖过来其实也很难,所以在这种前提情况下,我更多的就是关注他的本人的学习意愿,第二就是他的背景,因为我本人,我本人也是从什么都不懂去学过来的,所以我觉得只要把一个有技术背景的人,就是他可能是一个理工科的毕业的,或者说也毕业没多久的这种人,他只要愿意学的话,其实我们都愿意去给他这样的一个机会慢慢培养,其实我们团队里面的大部分人,虽然都是我们早期的同事,但是我们这些人呢,他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搞ZK方向,他们有的一开始可能是搞其他的,就是传统的什么前端开发呀,什么安卓开发,但是因为它背景本身不错,就比如说他,清华大学毕业的,他学习的这个ZK的东西也快,那我们只要愿意给他时间,那确实我也是给了这样的一个机会,然后他也是很快的领悟到ZK的核心,然后成为现在团队的那搞一个核心,所以我觉得目前我们的主要的点就是看这个人愿不愿意去。就愿不愿意去发展自己,愿意的话,我们是愿意给这样的机会的。
背景的话,其实更多也是看学校和他之前工作过的单位,单位的话,其实我并是并不是特别关注,应该是学校,就是说因为我技术的话,特别是基于ZK的,而且我们无论是我们的两端的编译器,还是中间的虚拟机,还是后面的知识证明系统,其实都和ZK相关,那如果最好的情况下,我们我们项目现在这个团队是不需要一个就是你只关注到某个块的那种螺丝钉的这种人的,要在一个工作过程中,你可能会牵扯到,假如说你是前面的编译器的,或者是语言层面,你可能也会了解到你后面的虚拟机的设计,就是说你自己影响到后面的这个电路的设计,它可能会必须要了解到的东西,那如果想要了解东西的话,我觉得灵活一点,聪明一点的可能会更好一点,再加上他本身又就愿意学,就没有什么问题,一个月就可以搞定,就成为一个能上手的一个人。

Emily:
就是在早期项目,其实需要的人才还是了解的更全面一些的。

小白:
不能说只了解他自己要做的这一方面,这个是在团队里面后面工作的一个方向了,但是我们在招人的时候,不会说他本身的工作能力,就你已经知道这个前后那啥了,只不过是我们招人的要求,就是他有不错的一个功能,然后还有愿意学就OK,对,那后面为什么需要他愿意学,就是因为他后面在我们团队里面的工作可能要涉及到就是ZK相关的嘛。

Emily:
嗯,那你今天上午面试的也是一个技术吗?

小白:
是的,然后这个人呢,说实话背景不是特别好,但是他学这个东西学了一段时间,这个东西学了,他是21年毕业的。
但是他很愿意学ZK这个方向,而且经过这段学习,这段时间学习,我问了几个,应该他对ZK还是有一些初步的了解,然后特别重要的是,他表现出的想在这个行业里面去基于ZK的可以去继续深造的这样的一个想法,那我觉得我这个角度来讲,我是愿意去实际上和他进一步去沟通的。

Emily:
嗯嗯,就个人的态度也很重要,除了学习能力外。

小白:
对,这个这个非常重要,因为你不学的话,你很容易就会被落下,你你先别说这个行业的热点更新有多快呢。
未来有可能说万一什么SSE火了,我们把这个项目做完之后,可能就是说后面要做全动态加密了啥的,这又是很数学的这种。
我们的CTO可能就建议带个7~8个人差不多了,然后我们外包组的人在带着一些什么前端的,接业务的,客服的也七八个人差不多了,所以我感觉我们可能招不动人了。

Emily:
团队一直处于规模比较稳定的状态,也挺好的。
现在看下来,因为在Web3都做了这么久,并且自己也在做项目了,你们感觉Web3的薪资水平跟传统行业有可比性吗?就是哪边会潜力更好?
包括工作环境,就是讨论一下Web2跟Web3工作上的一些对比吧。

Sinka:
同样毕业几年。
如果你在Web2和Web3,他可能的收入你在这个行业的不同周期还不一样,如果你在牛市,你收入确实很高,因为你工资是一部分,你更多的可能是其他的一些,分红也确实挺可观的,然后,熊市期间呢,那就不一定了,你现在还面临着一些。产品员的这样的一个风险,所以我觉得其实这个也不大好说,就是Web3的工资一定就会比Web2要高,但是很明显的一个情况就是,如果,你作为一个刚毕业的一个年轻人,或者说你不一定刚毕业就是你作为一个在找工作的这样一个人,那要其实要看你自身对自己的这个追求,你是偏向于一个稳的工作,还是偏向于一个更有机会赚钱的这样的一个工作,如果是这样的话。
其实你在这个行业里面确实会有更好一个机会,但是如果你在传统的大厂里面,你像说在早期的什么字节,那种公司你也能等到他们能发展起来,那确实也能挣到很多钱,所以这个东西感觉也不大好说。
对,看个人。
嗯,我这边了解信息是这样的,可能区块链的公司啊,对于年轻人新人呢,待遇还是还是不错的啊,但是对于,非常有经验的人的话,可能薪水不如大厂,就是大厂的高管啊,或者那些别的,薪水可能还是还是更高一些,但是一个新人进入这行业啊,然后,新手进来之后,比如说是去大厂或者是去其他公司,他的薪水可能不一定有上限的高。
另外方面是工作环境,工作环境的话,其实Web3没有大厂卷,然后呢,之前在我们里边呢,有些小姑娘可能刚毕业,在这后来呢,毕业之后去字节或者是阿里这些,然后呢我们也想招他们进来,但是,一是我们的薪水呢,其实不比那边低,但是呢,他们还是想去大厂去锻炼,所以虽然大厂每天晚上他加班到10点钟,有时候让他说到这边有点事情来弄一下,然后他说,哎不行了,现在我们公司事情太多了,然后他过来,他也不太不愿意,当然这个也跟刚才说的信仰有关系,那Web3这一块,可能大家还是会抱有一些疑问的态度。
但是我觉得还挺好的,Web3有一个比较好的这个工作方式还是蛮自由的,就说白了,对于一些,有心的开发者来讲,还是蛮高效的,因为Web3公司里面不会像外包。
大家都觉得Web3会比Web2要好一些,Web2更卷。
哎,至少在我们的团队里面,我们其实没有严格规定每个员工每天必须几点上班几点下班,因为现在团队人也不多,然后大家的积极性比较高,都能比较高效的工作,比较高的效率完成,我们既定或者是提前完成,我们不做要求,他们每天几点醒了,几点睡什么啊,上班的日子是不是出去溜达了或者那啥的,基本上都不管。
对,只要把目标完成就可以了,Web2,就是这个技术人员嘛,其实像业务人员,Web2里边的人人要限制。
呃,因为他的Web2是非常血腥的,就是不仅他要做事情,然后他还有很多这种怎么说呢,可能算是勾心斗角的这种事情,所以Web2的员工其实也很难管。
就是如果说是真的有经验的,因为他们在大厂里面训练之后,所有的都照着最优解,包括是怎么去搞这KPI啊,这些也得有那种很好的制度,他们才能干活,虽然能力也很强,但是我自己不是特别喜欢,从Web2的,特别是技术人员招过来,还是得从应届毕业生里边去培养,可能会好一些。
但自己培养的话,也会遇到刚刚Sin老师也提过的问题,因为本身是技术背景,对这方面了解的没有那么多。
就只能慢慢的,养人了,肯定得花时间,那半年时间,对开发这边我们也是招过,好几个实习生,实习生其实到现在工作经验也挺丰富的,还是干着挺不错的。

Emily:
那觉得这条路子也挺好的。
相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他们进Web3跟可能在Web3也能拿到更好的条件。
如果他们对Web3有了一定的认知。

xiongwei:
对,只要自己可以学嘛,另外就是团队的这个文化啊,这些他可能进来就是在公司这个环境,他其实是挺好的,对Web2的公司的文化,我觉得太强了,不是那个模式的话,很多人啊,其实很难适应创业公司的。
嗯,是的。
跟创业公司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Emily:
确实,我个人也能感觉到。Web3比Web2要自由很多,在很多方面吧。

xiongwei:
自驱力,对,如果说是没有安排,他就不知道做什么,那就很尴尬了。

Emily:
嗯,他们的自驱力可能还是不够。

xiongwei:
对,那边就是很多在Web2呢,其实他做了之后,他都是完全就是螺丝钉,然后呢有leader给安排,也可以再安排下去,然后就整个流程其实已经已经很细了,另外一方面就是Web2和Web3本身市场构成也不一样,就是他们可能会觉得怎么样去做,做内容啊,可以有什么样增量,但是Web3用户是很卷的,就是那点用户从那边薅什么薅到这边来,薅来薅去也没什么可薅的,所以整个环境都不对,你们做招聘市场,我估计也是一样的,搞来搞去,我们其实现在人还是还挺少,只有等牛市来了吧,可能会再增加一波。

Emily:
大家就是,嗯,我们这个环节也就告一段落吧,最后我们想再跟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因为三位也都是技术背景,也现在还在Web3里做着跟技术相关的事情。
那么对于一些,想要了解,想要成为开发者的人,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推荐吗?比如说会给他们推荐什么样的学习资源,或者推荐他们什么样的路线?

Sinka:
我的感觉就是Web3嘛,还是比较费技术的,得多动手多写。
多写多碰瓷,多写,,但是不要多到天天打黑客松就行,可以打几个自己喜欢的,然后尽量能把一件事情干到端到端上线。
我觉得可能收获会比较大,因为来Web3的,我觉得如果在传统做过端到端上线的人,可能来Web3意愿没那么强,所以来Web3的人大部分应该还是。
可能就端到端,没有做过端到端产品的,那到Web3来了之后,很容易就是POC之后。
再换另外一个对吧,一个一个做。
不太容易能够跑完最后一公里,所以所以我觉得可以应该模式是先跟风,然后找找感觉,然后发现有的地方settle下来,然后争取做完,然后再追下一波,可能好一些,而且有些事业他是不需要追下一波,他可以往里面深挖的嘛,所以嗯,一开始先跟一波,然后找到一个自己确实喜欢的。
那虽然可能大部分人来Web3是在找机会,但是万一跟风的过程当中碰到自己喜欢的某一个赛道的话,可能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indicate了。
嗯,就是可以在跟风之后,找个自己想要深耕的领域,去真正的完成一些事情。
对我这边的建议,我们最近也在探索嘛,就是开发DAO啊,一直有些开发者,然后也有的是自由开发者,也有的是传统来的,如果开发者真的应聘上的话,直接到派到开发公会就可以了啊,最近呢,我们就遇到一个开发者小伙子,这也不知道是不是小伙子,进来之后呢,我们开发工会之前的定价的,其实定价挺低的,就是是50u,一天。
然后呢,我们在开发公会有个特点,只要你做了东西呢,用我们的产品,或者用存储啊之类的,然后呢,你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然后把你的东西呢,就在我们任务看板建一下东西,我们会给你看任务,然后建的东西,自己去让负责人给你评估一下你的工作量,可能一天两天,然后这些代码呢,也都是属于自己的,但是可能需要开源啊,就有个这个前提,然后就可以做,然后就50U每天,后来呢,这个开发者进来之后呢,就觉得这个金额有点低了,对我们这边也比较,然后呢,他就自己找到了方式,就自己提案,就是说想要把这个精力提高一点,因为在他之前的话,我们的开发者也是零零散散,不是很活跃,有的开发者也是嫌激励低,然后可能又走了,然后来来往往的开发者很散的,这次呢,他就提了提金额,挺高的,就直接提到200美金一天,后来呢,也和他讨论一下,就是这个该怎么去弄。
大概就是给工会分了一些层级,如果是自己自发兴趣想做的项目,要用我们的,要用这些,就是50美金,那如果说是你的项目是其他项目方可能外包有有点关系的外包项目方会出一些,我们这个这边也会出一些,那这个金额就会高一点,可能到80~120多美金,对,然后最后一种呢,就是比如说要开发那个W的SDK,或者说是我们的LP的SDK,那这种就是官方直接发的,这种的话可能如果是个高级开发人员呢,我们也会给到200美金,对,所以新人的话,其实在Web3里边是有很多机会的,就自己去研究,然后呢,还有像这DAO的方式,都是可以学好多东西的,我觉得就是多参与,多去尝试就可以了,而且这种去主动参与的人呢,他本身可能也会更具备一些这种创业的素质。
因为Web3里边大家都是一个生态,然后不管你是做了一个VM还是做了一个公链,或者说你做一些东西,现在可能大家都是偏底层式的多一些点嘛,所以就会碰到生态这种问题,碰到生态的话,可能还是希望有更多项目,用自己的产品去创业,做做一些新兴的产品,所以这是我们的一些想法吧,或者给新人。

Emily:
其实还是要真正的参与到项目中去的。

xiongwei:
是的,我们现在那个工会的负责人,他是在传统的公司里边,当然呢,就是业余爱好,然后工会的所有规则呢,就是他自己写的,他自己是最早写了一个pin推的这种工具,就把推文pin到相当于存档,做个永存。
所以感兴趣,还有各方面都是可以加进来做一些小东西,从这种这种探索会对于新人会比较友好,就是对你,你如果说对于Web3还不确定的话,你没有必要直接离职,然后呢找一个公司,而且在熊市可能也不是那么好找,你可以直接先去做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尝试一下。
然后很多Web3的大佬,像uniswap这些创始人,其实都是业余时间写,然后这些的门槛又不高,学习defi的,如果说真的有一些传统的点子,就是一些金融的点子可以挪上来,也是非常容易的,那自己要落个项目啊,创业门槛还是低很多。

小白:
其实刚刚就是Sinka老师,还有xiongwei老师,基本上都说的差不多了,我觉得就是作为这个。
行业的就是Web3的一个开发者来讲,就是你刚进来,你可能是一个开发者的,那如果是在这个上面,如果你想快速。
了解某一赛道,你最好的方式还是自己去尝试去动手去做这些东西,但是在这里面我想给大家的一个建议,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比较有野心有欲望的人,你未来想尝试从一个Web3的开发者变成一个Web3的一个创业者,其实你是需要在在你工程实现的过程中,还是要多了解一下,或者说多阅读一点,多了解一下你关注的这个赛道的,他们现有的实现的这样的一个目前的进展和状况,然后你要对他们的一个技术的实现有一个充分的把握,这样的话你会,基于你前期的这样的一个技术积累,你才能有机会去从Web3的开发者变成一个Web3的一个创业者。
对,我觉得,我觉得Sinka老师应该就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一个事例,Sinka老师一开始他们会写很多很多的东西,那写东西的时候他自己维护了很多这种很厉害的这种代码库,那在这里面如果他在这个ZK,ZKUM和ZKVM的赛道里面,发现了一些做就是我做另外一个zk项目这样一个点,那他就可以基于他出早先的这种工程的积累,去快速的变成一个新的一个项目出来,然后就可以变成一个Web3的创业者。

Emily:
这是想要留在Web3,我觉得Web3还是对稍微年轻一代的这一批人,比较友好的一个行业,就真正想要做一些事情,并且有野心的人,想要在这个地方去做事。
付出努力以及付出时间。之后,还是比较有可能能够去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小白:
对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只要你想做的话,你是能得到一些人的认同的。

Emily:
我们今天聊下来的话,大家对于Web3以及Web3的一些人才的需求都有一些自己的经验吧,其实总结下来的话,感觉Web3这个行业在还不了解的时候,外面的人看来可能不确定性会比较高,包括当他经历牛市,经历熊市的时候,这样子的变化也很大。
如果一个不是很了解的新人进入到这个行业,马上见证了这样剧烈的变化之后,很有可能一下子就想要退出。
但是这个行业他同样也坚持了这么多年,所以也不断的是有新人加进来嘛,真正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人,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还是真正的参与到项目中去。
因为这个快速变化的行业中会出现非常多的新的热点。
在这些热点中,不要只是看,只是跟风。
在跟风的过程中,一定要扎下去,哪怕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进入一个自己感兴趣的DAO这样的组织。
然后从实际操作中去积累自己的一些开发经验,因为各位老师都是技术背景的嘛。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些自己的野心想要去做一些项目的话,那么Web3也是一个非常适合的领域,因为你真正想去做这件事情,而且你有决心的话。
那么今天也非常感谢三位老师,也非常感谢大家这一些亲自经历的分享和对行业的一些见解。
我们今天还是到这里。
感谢大家收听本期播客,如果您想进一步交流本期的观点,欢迎加入open build开发者社区,可以在我们的官网openbuild.xyz获取加入方式,同时欢迎在Twitter或微信公众号关注open build. 我们一直认为加入一个好的开发者社区是一个开发者获得快速成长的秘籍之一,所以下一期我们邀请了目前一些知名开发者社区的组织者们来聊一聊社区和他们的故事,那我们下期见,拜拜。



扫码关注OpenBuildTalk,收听更多精彩播客
扫码关注OpenBuild官方公众号
扫码进入OpenBuild官网,了解更多Web3开发技术


OpenBuild
OpenBuild 中文社区,OpenBuild 是一个致力于帮助 Web2 开发者更好的进入 Web3 的开源社区,助力开发者成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