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评 | 评剧《尉凤英》——辽宁省第十二届艺术节参演作品

政务   2023-09-28 17:38   辽宁  

文章来源: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工人的本色永不改
——大型现代评剧
《尉凤英》观后





作者:李志广


评剧《尉凤英》是沈阳评剧院根据“毛主席的好工人”尉凤英同志的真实事迹创作排演的。在进剧场前,我对这部剧的剧情和唱词的态度是矛盾的。真人真事的作品出彩很难,也极易落入俗套,很难吸引观众看下去;而我们熟悉的编剧老师写唱词的功力是极其深厚的,但如果单纯靠唱词撑起一部戏,也是不现实的。

剧场落座后,随着大幕的徐徐拉开,音乐响起,主人公唱起诗化和生活化交融的唱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观众不由自主地献上掌声。随着剧情的推进,演员的演唱与表演让我的担心消失了,矛盾化解了。

亮点一:唱词工整押韵,韵味无穷。如“我是谁,我是沧海一滴水;我是谁,我是花海一枝梅”“我是工人,与你朝夕相处的亲姐妹;我是老人,夕阳正好献余晖”“思不尽悠悠往事汗与泪,难忘那壮志不已走惊雷,风云万里情万里,志在长天心伴雄鹰飞”……

亮点二:编剧上采用时空变化的方法,以青年尉凤英和老年尉凤英的双重形象,全面地展示了尉凤英的人生轨迹、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尉凤英从一个小徒工一步步成长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工人工程师,她始终不忘初心,坚定不移地“做一个吃苦能干有用人,做一个好人能入党的人”。

亮点三:将主题以及要彰显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蕴涵在平凡的生活化的情境中。主人公的故事很多,先后完成了177项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但剧情并未对此进行过多的赘述,而是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让主人公刻苦钻研、痴迷发明的工匠精神和不畏困难、勇于挑战的劳模精神得到充分展现,让观众欣赏舞台艺术的同时,激发对生活的无限感悟,获得鼓舞前进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大连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心










辽宁戏曲艺术新
探索——由《尉凤英》
引发的思考





作者:钟一鸣


由全国劳动模范“毛主席的好工人”“最美奋斗者”尉凤英同志的真实事迹创作的现代评剧《尉凤英》登上了辽宁省第十二届艺术节的舞台,该剧以评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尉凤英同志从目睹沈阳解放到成为工业创新能手的人生轨迹娓娓道来,正面的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那段激情澎湃的火红年代。

《尉凤英》创作是有难度的,这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正面表现英模人物的“活人戏”不好创作,虚构空间小,真实生活又是细碎的缺乏戏剧冲突的,极容易成为流水账难以吸引观众。

二是工业题材不好展现,戏曲舞台空间是有限的,是写意的,对于表现的工厂庞大繁杂精密和硬朗的写实风格是勉强的。

《尉凤英》并没有避重就轻“曲线救国”,而是迎难而上“正面硬刚”。出人意料的是效果出奇好,整部作品十分连贯流畅,以老年尉凤英为引戏人,有机将场与场串联的异常丝滑,歌舞与唱段无缝连接,全程不给溜号的机会,彰显了优秀的导演技法和对舞台强大的控场能力。当然,该剧在剧场合成方面还需要改进,尤其是有些戏的灯光偏暗,重点唱段女主角的麦克风断断续续,影响了观赏体验。

评剧作为传统剧种,有其传统表现形式和观看习惯,然而在创作当代新剧目的过程当中,还是需要考虑到当代的审美习惯。《尉凤英》无疑是一部创新的戏曲作品,它打破了传统场与场之间的壁垒,将歌舞剧当中最具诗意的元素恰当地融合在了里边,可谓是在戏曲艺术表现形式上进行了一次很好的探索。

作者单位: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火热的年代火热的心——
现代评剧《尉凤英》简评






作者:马榕蔚


9月25日晚,以全国劳动模范,沈阳市东北机器制造厂工人尉凤英为创作原型的现代评剧《尉凤英》,在大连开发区大剧院上演。该剧力求以真实的故事打动观众,以现实的人物感染观众,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饕餮的戏曲盛宴。

现代评剧《尉凤英》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手段便是多元化时空环境的叙事处理。导演以光影为手段,切合多层次的舞台空间,建立历史与过去的交叉空间,将具有时间跨度的工人形象鲜活地同时展现在舞台上,以对比、象征、隐喻等手段,给予了舞台空间极大的遐想,将戏曲的写意美学与题材的现实主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扩大了观众的审美想象,延展了舞台的审美空间,为中国戏曲的当代发展提供了崭新的路径与思考。此外,剧中角色的肢体在保留戏曲的程式性动作风格,同时加入了更多“生活化”动作的思考,将“劳动场面”“生活场面”“奋斗场面”等情节中的生活的肢体动作,将“生活”与“艺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赋予了戏曲动作更契合的生活化表达,又给予了生活动作以程式性的艺术提炼,使舞台上的角色塑造兼具戏曲写意美和生活真实美。

近年来,现代评剧始终关注社会生活,始终以戏曲形式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为己任,现代评剧《尉凤英》便是深入挖掘了尉凤英劳模精神背后鲜为人知的典型故事。该作品从题材选择上,建立了以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原型的“大工业题材”的评剧创作原则,为东北评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更为讴歌“国家工人形象”“大国工匠精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大连市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心

END

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沈阳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沈阳市文化演艺中心)官方公众平台将为您提供最新的公共文化资讯,丰富您的文化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