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加强免疫 确保口蹄疫无疫

文摘   2024-11-20 15:41   甘肃  


加强免疫是指在完成基础免疫后,通过再次接种疫苗来提高免疫力。初次免疫抗体产生慢,水平低,离散度大,维持时间短,一般抗体保护率在80%左右,有时可能会更高。当再次免疫后,免疫系统发挥记忆效应,就能快速、高效地产生大量抗体,产生更高的保护率,确保动物机体能够长期有效地抵抗疫病。

一、初次免疫效果不理想的原因

1.

初次免疫的特点



初次免疫应答,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呈递抗原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特异性B细胞经过活化、增殖和分化成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抗体并释放进入血液。当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记忆细胞会分裂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会再次产生抗体。
相比加强免疫,初次免疫应答具有潜伏期长、抗体产生慢、抗体滴度低、维持时间短等特点。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相同但类型不同的抗体,一般是IgM最先出现,滴度不高,衰减也快。IgG出现稍晚于IgM,当IgM接近消失时,IgG达高峰阶段,最后产生IgA。若抗原量少,可能只产生IgM。

2.

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



幼畜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时间因品种和环境而异,而仔猪免疫系统的成熟程度决定其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和免疫水平。仔猪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时间为6周到8周左右,此期仔猪的免疫系统会逐渐发育成熟,并形成初步的免疫力,能够受病原或疫苗抗原的刺激产生足够的免疫应答。但往往在实际生产中,养殖场会采取“一刀切”(动物不论日龄大小,同一时间全群免疫)的方式进行免疫。如果仔猪在6周龄以下免疫,此时幼畜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会导致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日龄越小,免疫效果越差。

3.

母源抗体干扰



幼畜在母体时,主要依靠母体免疫系统获得免疫力,出生后则通过吸食母乳获取母源抗体(免疫球蛋白-IgG)来维持自身免疫抵抗力。

母源抗体是把双刃剑,既能保护幼龄动物免受病原的侵害,又在实际生产中有不利的一面,对首次疫苗免疫具有干扰作用。过早免疫,高滴度母源抗体会抑制免疫应答,导致初次免疫达不到理想的保护率,甚至造成免疫失败;而母源抗体越高,疫苗毒株与母源抗体匹配性越高,干扰作用越大。过迟免疫,低滴度母源抗体也会造成免疫空白期。所以,要根据母畜免疫情况,检测母源抗体水平,确定合理的首免日龄。

4.

动物存在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是动物免疫功能异常的一种表现,是指动物机体在单一或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机体暂时性或持久性的免疫应答功能紊乱,造成特异性免疫失败(疫苗免疫),并容易诱发疫病。产生免疫抑制的常见因素有疫病感染、霉菌毒素中毒、药物滥用、营养成分配比不合理、应激等等。尤其免疫抑制性病原的存在会造成疫苗免疫效果不理想,抗体保护率偏低。

二、加强免疫的重要性

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加之口蹄疫防控又比较复杂,仅免疫一次疫苗,在临床上会出现免疫效果不理想,甚至导致动物发病的情况,所以为了提高口蹄疫疫苗的保护率,需在首次免疫后30天再加强免疫一次。这样就可以突破母源抗体干扰和动物自身免疫系统的限制,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更加持久的免疫能力和更加牢固的免疫记忆力,从而产生远高于初次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使疫苗保护率更高,免疫持续期

三、总结

口蹄疫为动物烈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发病率高、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对于口蹄疫,我国目前采取以免疫为主的综合措施,自2001年起实施强制免疫。经过多年的努力,口蹄疫的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但由于生猪行情的影响,有些养殖场为了控制成本,会减少疫苗的免疫次数,导致疫情反复。动物是否发病与疫苗免疫后动物体内的中和抗体水平有关,这决定了机体抵抗野毒侵害的能力。首次免疫为基础免疫,免疫后抗体水平相对较低、保护期较短,需在间隔30天后加强免疫,这样抗体水平才能快速达到高位水平,保证在免疫持续期,对畜群有足够的保护力。

销售公司 杨儒爱编审 李克斌 田波


责任编辑:陈艳红

图文审核:马文奎

www.cavetbio.com

中农威特 / 精益求精品质保证

扫码关注

中农威特

点它,分享点赞在看都在这里




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企业文化宣传、品牌展示、内部信息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