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碧镇高山村:高山不高 用心可达 | 乡愁印迹·村史村事

民生   2024-11-08 13:17   贵州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黔西市金碧镇高山村,一个位于金碧镇南面的偏远村庄,因地势较高、境内山多而得名。这里距离金碧镇政府约9公里,是金碧镇最为边远的一个村。全村共有14个村民小组,其中汉族、布依族、苗族、彝族、白族等多种民族和谐共处,展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历史变迁与奋斗精神


高山村历史悠久,从1958年的尖坡大队,到1981年因重名更名为高山大队,再到1984年设立高山村村民委员会,高山村的名字和身份经历了多次变迁,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从未改变。这个远离喧嚣的小山村,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村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团结、勇敢、勤劳,共同创造了一段段朴实而动人的故事。


高山村村貌

团结一心,共渡难关

相传,很久以前,最早的一批村民踏上了高山村的土地,开始了艰苦的农耕生活。他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高山之巅建立起自己的家园。然而,他们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1973年,严重的旱灾让村民们陷入了困境。庄稼枯黄,水源枯竭,村民们面临着生存的压力。但正是这次灾难,让村民们更加明白团结的力量。1974年当时的红岩公社组织六勒、绿峰、红岩三个大队的劳动力,投工投劳,在1.2km外运来粘土填筑大坝,他们齐心协力、不懈奋战,共同修筑了高山村六勒水库,解决了全村520亩农田灌溉难题,最终渡过了难关。

高山村六勒水库

产业就业双促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山村逐渐发展起了自己的特色产业。村民们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传统种植养殖业,家家户户养猪养牛,耕种土地。2024年,村集体积累资金共37.6万元,用于发展壮大村社一体合作,与贵州黄牛集团合作养殖商品牛50头,利益联结8户脱贫户,按照“1+N+N”模式发展见犊补母养牛156头,为群众增收10余万元。高效经济作物、皂角、经果林等上千亩,采取“村党支部+村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把项目建在农户的家门口,通过技能培训、劳务用工、示范带动等方式让农户参与合作社发展产业,为他们提供创业、就业平台以及就业机会。2024年,解决了全村47户186人就业问题,增加就业收入10余万元。


杰出人物与文化传承

在高山村村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人物。其中的代表王仲襄,他不仅是民国时期贵阳法政学堂的毕业生,还曾任沙窝区区长,更是六勒小学和黔西私立养正学校的创办人。1930年,他用当时自家堂屋作为教学楼,从贵阳市运来脚踏风琴,鼓励周边老百姓参与办学,并创作出校歌:“出钱大家出,读书大家读,不读也要出,不出也要读,内教学子,外教乡族,团结奋进,讲信修睦,崇文尚武,为农为儒,做一个家给人足,唤醒我群众,光大我民族。”学校落成后,家家户户都把子女送去上学。他对地方教育的贡献不可磨灭,为高山村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荣誉加身,未来可期

2023年,高山村荣获省级“民主法治村示范村”称号,这是对高山村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所取得成就的肯定。同时,高山村还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有效改善了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如今的高山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破旧房屋被崭新的楼房所取代,泥泞的小路也被宽敞平坦的公路所替代。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娱乐活动也日渐丰富。在这个美丽的小村落里,一代代村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书写着高山村的村史故事;一个个充满奋斗、团结、发展与传承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期待高山村更美好的未来。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点击关注黔西发布视频

 ▼



监制:熊礼富
编审:谭瑛
编辑:万黎珊
来源:金碧镇高山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57-4222228      投稿邮箱:qxfb123@163.com


看完点亮下方

“赞”和

分享给更多人知道

黔西发布
乌江秘境·花都黔西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