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夜幕下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从县城桃花源街市广场到巴州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再到黄河岸畔的喇家考古遗址公园,富有创意的新春亮化灯饰,璀璨夺目,流光溢彩,为蛇年春节增添了温馨祥和的年味儿。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动物,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民和县每年春节的亮化灯饰中,“龙”文化是节日氛围营造中不可或缺的点缀元素。今年,民和县在京藏G6高速民和米拉湾出口与进入县城的迎宾大道交汇处搭设了一座“二龙戏珠”大彩门,巴州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内扎制了“双龙戏宫灯”灯组,在位于老城区的桃花广场还扎制了一组“蛇年大吉”主题灯组,烘托出一幅“龙腾盛世辞旧岁,蛇舞丰年迎新春”的浓浓年味。大禹治水、临津古渡、世界第一碗面、花儿曲令长廊……走进民和川垣新区桃花源街市的南北广场,一组组看起来并不辉宏壮观的灯组,以亮化彩灯形式,向观众呈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四千年前在喇家遗址出土的世界第一碗面和隋炀帝杨广从临津古渡渡河入青等历史人文画面。“九曲的黄河十八道湾,三江源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民歌的海洋花儿的天,要唱个美好的春天……”今年春节,民和县在桃花源街市北广场打造了花儿曲令文化彩灯长廊,以彩灯形式向观众呈现展出96首花儿曲令,让新春年味多了几许非遗文化的气息。同时,灯条上的每首曲令都配有一首花儿歌词,有的花儿好家们赏灯的同时还情不自禁的轻声哼上两首熟悉的曲令解“馋”。“花儿”是广泛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近年来,民和县多形式保护传承“花儿”文化资源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6月,民和县境内有着上百年历史的七里寺花儿会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梅花鹿、白牦牛、藏羚羊、蝴蝶、蜜蜂……在桃花源街市北广场扎制的动物王国、昆虫王国等点缀灯饰中,野生动物形象逼真,动态昆虫栩栩如生,加上蝉鸣蛙叫的模拟声效,为新春年味增添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景。另外,民和县对川垣大街、旧城主干道两侧绿化树木实施挂件亮化,营造了流光溢彩不夜天的节日氛围。家庭追求和睦,国家追求和谐。在中华文化中,“和”被视为一种理想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更体现了自然界中万物共生的理念。今年,民和县在桃花源街市北广场还增添了大型“和”字雕塑,体现出民和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儿女,在党的民族团结政策引领下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建和美新民和的美好愿景。图为巴州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内打造的“花灯闹岁·福满巴州驿”主题灯会
今年,民和县巴州镇首次在位于巴二村的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内打造了以“花灯闹岁·福满巴州驿”为主题的春节灯会,扎制的蛇年新春门楼、双龙戏宫灯、十二生肖福娃、宫灯长廊、花开富贵长廊、凤舞飞天、七彩鹿等27组大中型彩灯流光溢彩,吸引诸多游客和当地群众入园观光、赏灯留影,感受绚烂多彩的浓浓年味。图为喇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的“一面等你四千年”主题彩陶灯组
另外,喇家考古遗址公园今年也打造了“一面等你四千年”主题彩陶灯会,公园内扎制的大禹治水、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裸体人像彩陶壶、陶鼓和黄河馨王、世界上最早的一碗面等19组主题灯组,构思巧妙、栩栩如生,让游客在游园赏灯的同时,感悟了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和四千年前的黄河上游史前文明。蛇年春节越来越近。今年春节,绽放在民和大地上每一组迎春灯饰,烘托的不仅是璀璨夺目的蛇年味,还有多姿多彩的文化味。监制| 白林娟
责编| 岩 子
文图| 岩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