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刚及格,第一本书被拒稿17次,后来一集版权费高达85万

文摘   2025-01-16 09:24   湖北  

文/七月

后台回复“听课”,听免费课程

后台回复“写作”,加入写作群


去年《解密》上映,11天就收获了3亿票房。


不过这部电影的口碑却是两极分化,有人觉得完全看不懂,是各种故事的嫁接,所以给差评。


而给好评的大多是看过原著再去看电影的人,他们觉得陈思诚能拍成这样已经很不易、很用心了,因为电影质感和叙事能力都不输国际大片。


甚至有《人生海海》的读者得知电影原著的作者是麦家,特意要去电影院观看。



提起《解密》可能知道作者是麦家的书粉,远不如《人生海海》多,可提起麦家一定有人能说出他的一两部小说作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解密》是麦家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经面世便获得了国内外读者的欢迎。


又被翻译成33种语言畅销世界各地,是世界图书馆收藏量第一的中文作品,还是继鲁迅、钱钟书、张爱玲之后,唯一入选“企鹅经典”文库的中国当代作家。


只是鲜少有人知道,这本小说麦家写了整整11年,被退稿17次,删除了100余万字,才成就了这部20万字的小说。


那时候没有电脑,每次几十上百万字的稿子都是他手写的,期间经历的诸多苦难和折磨只有他自己能体会。


麦家说在创作《解密》的过程中,他性情中的优点和缺点都被最大地显现。


他把这11年创作称为命运中的历险,书中不仅有他原生家庭的影子,也有他进入秘密机构工作的影子。


01


麦家1964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不幸的是从爷爷、外公到父亲,家里几个主要劳动力的身份都不被外界接受。


生在这样的家庭,注定从小被歧视。


因而麦家从小就没有朋友,不仅同学欺负他,连老师都会羞辱他。


他至今还记得,一个很冷的冬天。他坐在窗边听老师讲课,有几片雪花钻到他后背化成冰凉的水滑下,冻得他直哆嗦。


趁老师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字,他站起来把窗关上,没想到关窗时发出的声响,惊动了老师,因而被嘲笑一番。


被老师嘲笑的麦家虽然很气愤,但小小的他也无能为力。他只能回家把无法排解的孤独和一个个被歧视的遭遇写在日记本上。


家里长辈很节俭,吃完晚饭长辈就不让开灯了。麦家只好打开奶奶房间的木窗,倚着窗在月光下写日记。日记本成了他童年仅有的朋友,这一写就是十多年。


读大学后,麦家发现他读的很多小说和他的日记风格很像,就此他开启了写作之路。


1986年麦家以他曾经写的日记为素材,创作出第一篇小说《私人笔记本》,一经投稿就发表在大型文学双月刊《昆仑》上。


1988年麦家创作的中篇小说《人生百慕大》又成功发表,并获此刊年度优秀小说奖。


1989年麦家凭借这两篇小说,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正式与文学结下不解之缘。


毕业后麦家进入情报机构工作,被同事们天才般的才华和无私无畏的精神所折服,决定记录下同事们身上如金子般的精神。


于是麦家创作了长篇小说《解密》,历时11年,被退稿17次,终于在2002年得以出版。


后面几年他又陆续出版了长篇小说《暗算》《风声》《风语》等小说,并斩获国内外各种大奖,其中《暗算》收获第七届矛盾文学奖,被翻译成30种语言畅销国外。


后因作品被影视化,2011年被称为电视剧的“麦家年”,仅一年就有他作品改编的三部电视剧播出。


也正是麦家处于高峰这一年,他决定封笔。


02


2011年9月,麦家的长篇小说《刀尖》下册写得仅剩下最后几千字时,家里人通知他父亲时间不多了,让他回老家陪伴父亲最后时刻。


不过他赶回去后看望父亲后,觉得父亲应该没什么事,又因《刀尖》还剩1天交稿时限,决定先回去赶稿。


走之前他在心里默默地告诉父亲再等一等他,就等一天他交了稿子就来安心陪父亲,于是匆匆道别后就往自己家赶。


没想到这一别就是永久,麦家刚回到自己家,家人就打电话告诉他,父亲去世了。


他怀着悲痛的心情又赶回老家,出版社给他宽限了三天交稿时间。最后几千字麦家是一边为父亲守灵,一边写完的,写完后他大哭了一场。


他说,那是给父亲送终,也是给他的谍战小说送终。


麦家认为父亲选择在他回去赶稿的时候离世,是对他的惩罚。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想写任何东西了,哪怕做个流浪汉也愿意。


父亲离世后的三年他只字未写,整天就躺在父亲去世前睡的那张床上郁郁寡欢。直到麦家的母亲看不下去了,拆掉父亲的那张床,把他赶出家门。


但是他不知道去哪里,只能继续回到母亲身边舔舐伤口。


也恰是这样的时光唤醒了麦家对故土的感情,为他续起了一种新的势能,让他有力量从故乡出发重新去写一本书。


2014年麦家将过去的写作类型抛弃,无论是题材、情感、写作手法都与之前一刀两断。


重新回到故乡、回到童年、找回初心,去写父子情深、写世道人心,也写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


又是5年,2019年4月,这本至今畅销的《人生海海》出现在读者眼前。


今年4月麦家的又一部力作《人间信》也出版了,有读者评价这是他读过的麦家至今最好的一部作品。


如果用一种植物来形容麦家,他更像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小草,敏感、谦卑又坚韧。


早年他将外界的排挤、心里的孤独变成文字,成就了后来自己的写作之路,他把苦难变成了生机。


中年因为没能陪着父亲走完最后的时光,他敏感地认为那是父亲对自己的惩罚,从而封笔不再写作。就像被烧成灰烬的小草,看不到一点生命力。


在家人的滋养中,他又重新获得力量,去接纳自己、接纳生命中的一切。再次破土而出后的他,变得更坚韧也更谦卑。


再次执笔的麦家作品,更贴近普通人,更懂得体悟普通人的情感,所以他的作品能再上高峰,真正给我们诠释了什么叫烧不尽的小草。


03


麦家今年已经60岁,从童年被歧视到获得名利后失去亲人的痛苦,再到觉醒后回归初心再次创作出好作品,有很多写作中的心态与技巧值得我们学习。


一、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麦家无论是在童年被歧视时,还是后来在军营生活,他都细心地观察着生活中、身边人的点点滴滴,所以他才能以日记为素材写出第一篇小说。


麦家曾经分享过他的长篇小说《暗算》中塑造的每个人物都是有原型的,《暗算》出版后曾与他在情报机构工作过的同事还向他感叹:“终于知道怎么向别人介绍我们的工作了。”


麦家说,小说允许你虚构,就已经给了你很大的特权了,所以情感必须是真实的。


想让人物的情感真实,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给写作制定硬性规定


麦家曾分享过他写作质量高的原因有3个硬性规定:


  1.  开头不少于5个。


开头决定着一篇文章读者会不会继续读下去,所以麦家非常注重开头,他给自己的硬性规定是开头不得少于5个,实际上他的开头都是10个以上。


2.  每天写作字数不能超过500字。


麦家写《刀尖》时,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30万字的长篇小说,后来他出来给读者道歉了。他说写那部小说时,能明显地感受到对文字运用的松弛,那不是很好的现象,所以出版后收到很多差评。


那以后他会要求保护自己的分享欲,每天写作不能超过500字,要求自己写的都是精品。


3.  文章写出来后至少修改5遍。


有了以上硬性规定,麦家才能在重启写作后创作出《人生海海》这样受欢迎的作品。


三、丢掉功利心


麦家年少时,因为和父亲发生了一点冲突,长达17年没有叫过他的父亲,后来决定与父亲和解,特意调回老家杭州,却发现父亲得了老年痴呆症,已经不认识他了。


2011年是麦家名利双收的高峰时期,他为最后一刻送走父亲做了好几年准备,终了却没能如愿,他说那是父亲给他的警醒,也是对他为了名利写出《刀尖》的羞辱。


所以重启写作之路后他决定与过去一刀两断,回归初心写作。


《人生海海》的再次成功也告诉我们,放下功利心的写作才是真诚的,读者喜欢的写作。


最后用麦家的一句话送给喜欢写作的你:“顺风时多一些小心,逆风时多一些耐心。”


无论是写作还是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成功如麦家也不能避免遇到生命的无常。


也许无常才是生命的常态,如果我们能像麦家一样无论正在经历什么,把它记录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生命可能也变得坚韧和丰盛了。



作者介绍


 七月,汤小小老师年卡班学员。

汤小小高效写作变现圈,已经有700人加入啦,8项权益,物超所值,想了解详情点击:2025年一定要抓住风口,和高手一起成长

也可以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


有任何写作问题,加助理微信咨询:tangbao23336。


汤小小轻松高效写作
一起写作,一起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