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4年前上海市长陈毅写下的“上海人民按自己的意志,建设人民的新上海”,到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再到今年初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在城市更新推进大会上所阐述的“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从最初的旧城改造,旨在解决居民基本的居住需求,到后来的推倒重建,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再到如今以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为核心的城市更新,城市建设已超越了对城市外观的改造。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促进了城市从单一的经济增长模式向更加多元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转变。
“城市更新,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舒心。”这不仅是上海建工人的初心,也是所有参与城市建设者的共同追求。
超大型城市——既要有烟火气,也要有新功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什么是可持续更新模式?像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该如何打造可持续发展新空间?
其实,早在今年3月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开放日活动上,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杭迎伟已作出了回答:“超大城市的内涵式发展阶段,城市更新的关键是核心功能的更新提升。因为城市不仅要有高楼大厦,还要重视保护城市的记忆,背街小巷、烟火人家、繁花似锦,城市的更新不仅要强化保护利用,还要创造新空间、新功能、新价值。”
杭迎伟说,城市更新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激发城市发展的活力,即功能优先、功能复合、产城融合、绿色生态。比如上海“一江一河”贯通开放过程中,周边许多的老码头、老仓库、老建筑经过保护、利用和功能提升后,成为演艺中心、商业中心、创意中心和创新中心;需要注重科技创新能力供给,以先进的建造技术作支撑保护历史建筑和保护风貌肌理,比如张园石库门建筑群城市更新的项目中,就综合运用了建筑机器人加持的“顺做法”和平移技术加持的“逆做法”,不仅实现了保护,还增加了地下空间和功能空间;需要注重便民利民,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比如打造“15分钟服务圈”,做好教育、卫生、养老、交通和市民的“开门七件事”。
张园城市更新
回溯来时路——既与时代同频,也有产业布局
诚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更新已成为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自2021年起,“城市更新”这一关键词不仅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更被正式纳入“十四五”规划,标志着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城市更新的城市之一,上海自2015年起,便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城市更新规划的政策文件,并率先提出“微更新”理念,开展了从“拆改留”到“留改拆”的实践探索。
这一时期,上海建工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更新探索,并将其列入集团的两个五年规划——“十三五”期间成为能对城市更新给予全方位支持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十四五”期间把城市更新作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国际一流服务商的重要业务领域。
事实上,在城市更新首次写入我国五年规划前,甚至更早,上海建工已悄然布局,涉足城市更新的初期尝试。自1953年成立以来,上海建工始终与城市的发展脉搏同频共振,参与并见证了上海众多地标性建筑的崛起与维护。从上世纪90年代外滩建筑的“置换计划”,到2010年世博会期间对老厂房的创造性改造,上海建工始终站在城市更新的前沿。
随着上海中心城区新增建设用地日趋紧张,一系列“城市病”逐渐显现,对城市基础设施与老旧建筑的更新改造变得尤为迫切与重要。城市更新已然成为上海建工激发新动能、打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业务领域。这与上海建工在“十三五”之初提出的目标定位相吻合。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要继续扮演好工程承包商的角色,更要向建筑服务商转型,提供从项目策划到运营维护,乃至建筑更新的全方位解决方案。这一转变,不仅彰显了上海建工对城市发展需求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其作为行业领军者的责任与担当。
经过多年来的战略部署,上海建工旗下建筑施工、设计咨询企业均设有城市更新公司或研究机构,建工房产、建工投资公司也把城市更新作为未来主要的投资方向,形成了在项目策划、规划设计、整体开发、融资支持、总包管理、施工建造、系统集成、销售支持、物业管理、数据监测、运营维护、建筑更新等全生命周期领域的布局,和“三位一体”的独特优势——投资与建设无缝衔接、设计与施工相辅相成、研发与应用快速转化。
以黄浦区新昌路历史风貌保护街坊的旧改项目为例,上海建工汇聚了旗下房产公司、二建集团、装饰集团等多家单位,形成开发设计、风貌修缮、施工建设等全产业链的联动。数字化、工业化与智能化的建造技术应用,既保护了历史建筑的独特风貌,又融入了现代居住理念,实现了保护性卸解平移复建、沿街外立面精心修缮,以及地铁上盖与高端住宅的和谐共生,共同绘制了一幅绿色、低碳、智慧且富有韧性的居住新图景。
黄浦区新昌路历史风貌保护街坊旧改项目
通过全产业链的资源投入与联动发展,上海建工在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上编织着更新的细腻纹理:中共“一大”纪念馆、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上生新所等历史建筑修缮,传承历史文脉,焕发新生魅力;上海书城、徐家汇体育公园等文体建筑更新改造,提升功能能级,满足市民需求;春阳里、承兴里等老旧住房改造,提升居住品质,圆百姓安居梦;第一八佰伴、中央商场、锦沧文华等商业建筑改建,助力功能提升,擦亮商业名片;长三角路演中心、临港新业坊等厂区园区转型,以股权投资切入,实现价值重塑;静安区苏河湾绿地、和平公园等城市绿地修复,构建海绵型生态,打造城市绿肺;空中连廊、地下空间、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更新,疏通城市经脉,支撑城市运营;合杆整治、立体绿化、“一江一河”岸线贯通等空间环境提升,改善市容面貌,优化人居环境。
长三角路演中心
中共“一大”纪念馆
当前,面对“双碳”目标、“绣花”般精细化管理等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更高要求,需要运用更加环保和智慧的方式促进城市的有机更新。上海把“数字赋能、绿色低碳”作为城市更新的基本原则,上海建工也在这一指引下,通过数字化、绿色化、工业化技术,提供高质量的城市更新服务。
譬如,在百年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中,上海建工的EPC总承包团队遵循“水质保证、环境保护、运营保障、文物保全”的建设理念,从设计端引入倾斜摄影技术,对全厂进行逆向建模、数字呈现;充分利用BIM、三维扫描技术,对文物保护方案进行模拟,有效保全文物;深入应用自主研发的SMEDI-CBIM平台,促进设计施工一体化,服务水厂生产及管理全过程的“智慧化”,打造了全国智慧水厂的标杆。
杨树浦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
更新进行时——既有版图扩张,也有领域细分
将上海建工的城市更新版图轻轻收拢,我们还可以看到,海派更新的理念正在蔓延至全国各个角落。江西南昌,“一号工程”万寿宫的重建如同唤醒沉睡的记忆,让赣商的辉煌历史与现代经济脉动相连接;山东日照,海曲坊、星河iCO购物公园等城市连片更新,让老城区变身城市会客厅;云南蒙自南湖畔,历史街区的改造让时光倒流,古建筑焕发出新的生机;而天津,这个北方的港口城市,也与上海建工携手,共同绘制城市更新的宏伟蓝图。
南昌万寿宫
去年,上海提出开展城市更新六大行动,即综合区域整体焕新行动、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公共空间设施优化行动、历史风貌魅力重塑行动、产业园提质增效行动、商业商务活力再造行动。
上海建工默默地在城市更新的十大细微之处落下了关键的“十子”——从对历史建筑的温柔修缮与风貌街区的细心传承,到文体场馆功能的现代化提升与商业办公空间的智慧更新;从工业建筑的华丽转身与老旧小区的全面焕新,到公共空间设施的贴心优化与综合区域的和谐共生;再到城市生态环境的精心修复与基础设施的能效升级等十大更新领域,为中国的城市更新提供了“上海建工方案”。
来源:建筑时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