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特别报道 | 生态优先 城市竞争力有效提升

时事   2025-01-10 08:39   云南  

冬日的春城温暖宜人,老朋友红嘴鸥再次到来,在海埂大坝、翠湖等区域与市民、游客嬉戏,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象化。游客纷至沓来,享受昆明的蓝天白云和冬日暖阳,“天更蓝、水更绿、城更美”已成为昆明的标配。


昆明城区一景


长期以来,昆明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指示要求,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全力建设“高原明珠、绿美春城”,努力把滇池沿岸打造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公园城市建设的核心引领区、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让大观楼长联中描绘的“四围香稻、万顷晴沙”等美景立体再现,与市民共享生态红利。


科学处理好人口增长、产业发展与城市承载力之间的关系,昆明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2024年,昆明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让“人、城、湖、产”关系更加和谐。


数据显示,昆明空气质量优良率已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昆明蓝”的背后,是全市几十年如一日的全力保护。抓好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同时开展挥发性有机物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日常大气污染监管等工作。2024年,昆明主城区空气质量优223天、同比增加34天,空气质量优良率99.7%,环境空气质量污染综合指数2.59、同比降低9.44%,空气质量排名省会城市前列。


栖息在滇池内的海鸥


除了蓝天保卫战,昆明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2024年,滇池全湖水质为Ⅳ类,阳宗海水质保持Ⅲ类以上,72个国、省控地表水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84.7%,较2023年持续改善。同时,圆满完成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提升三年行动,雨污分流系统覆盖区域占比从改造前的34.81%提升至89%以上。


打好净土保卫战,昆明完成455个地块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组织46个纳入优先监管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或重点监测工作,推进124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排查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明显,全市930个行政村完成污水治理。加强固体废物管理,推进尾矿库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加大“三磷”企业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实现对全市161家涉“三磷”行业检查全覆盖。


明波立交桥下的“生态的植物风景走廊”


蓝天、碧水、净土……依托这些得天独厚的生态元素,昆明持续开展绿色创建、生态示范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昆明已建成1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3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7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个省级生态文明县、71个省级生态文明乡镇、24个省级生态文明村,1120个市级生态村、545所市级绿色学校。


2024年以来,昆明加快推进滇池流域“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通过总结滇池“两山”实践历程与成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典型案例,努力探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向转化的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扎实推进全市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


冬日的滇池边,水鸟翩翩飞舞,湿地风光醉人。滇池畔的诗意生活已成为市民、游客的生态福利,是滇池保护治理的成效之一。诗意美景的背后,是昆明数十年的艰辛治理。


滇池流域2920平方公里范围内,承载了昆明约64%的人口和77%的经济总量,是昆明人口最密集、经济最发达、城镇化率最高的区域。由于处于城市下游,滇池也是昆明城市污染物的唯一受纳水体。


星海湿地


截至目前,滇池流域已建成29座水质净化厂。2024年以来,这些水质净化厂日均处理污水201万立方米,出水水质均达到或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第七、第八水质净化厂入选全国绿色低碳标杆水厂,昆明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


为了加强河道专项攻坚整治,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根据河道溯源排查,提出重点治理措施和项目,滚动编修滇池流域35条主要河道一河一策(2024—2026)工作方案,并从2022年开始将35条河道水质目标纳入“绿美春城”赛道中的水环境内容实施评比,每季度进行评分。同时,大力推进滇池流域绿美河湖建设,2024年,牧羊河、冷水河、清水河、船房河、捞鱼河、大观河(篆塘河)被评定为市级绿美河流。


滇池绿道


在湖滨生态湿地建设工作中,截至目前,昆明已累计完成退塘、退田4.8万亩,退房233万平方米,退人3.35万人,建成滇池湖滨生态带6.29万亩。累计拆除滇池沿湖防浪堤90公里,恢复滇池水域面积11.5平方千米,湖泊自然岸线率达到89%。


针对2024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通报典型案例存在问题,昆明市迅速行动,立行立改与长效整改结合,全力抓好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根据西园隧洞来水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分批开展剥离整治,自5月14日起,每天产生的13万立方米污水已全部截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西园隧洞实现污水零排放;针对老海河、新螺蛳湾排洪沟,开展现场核查及溯源分析,通过清淤疏浚、处置渗漏点、河底平坦化整治等措施进行治理。照青路附近沟渠、福保大沟、东大沟、新螺蛳湾排洪沟、老海河均上报录入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围绕黑臭水体周边城中村排水系统不完善、片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编制治理方案,逐步落实源头整治。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治理,滇池全湖水质持续向好,连续7年保持Ⅳ类。“高原明珠”正逐渐绽放出往日光彩,全力奔向生态之湖、景观之湖、人文之湖。


推开窗户,树木郁郁葱葱,鲜花娇艳绽放;走出家门,就能在行路见荫的绿道、花香鸟啼的公园徜徉。这些对于昆明人来说,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近年来,昆明以创建优良人居环境为目标,完善绿化景观建设,提升城市绿地总量,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工作。截至目前,昆明已累计开放共享绿地88片,超126万平方米,新增和提升改造公园(游园)超过1000个,滇池绿道环草海段全线贯通开放,新增城市绿地206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45%。


昆明市五华区普吉公园一景


在绿美春城建设中,昆明紧紧围绕打造城市生态绿轴及城市绿带,持续开展道路景观提升工作,栽植了以高杆树状月季为主,其他品种花卉、绿草为辅的多样化绿植,全方位、多层次丰富道路景观空间,把门前路打造为舒心路,实现让市民“走花路”。


为不断改善城市园林绿化品质和人居环境,昆明提出路园相连、城景相融系统改造思路,在北京路、广福路等路段作了实践探索。在北京路示范段,昆明市选择交三桥地铁站B出口广场、茶花公园、小白楼周边绿地、东风广场地铁站H出口广场、震庄宾馆红墙5处节点,提升道路空间品质;在广福路示范段,昆明市在西郡机动车检测站与福硕街口打造植物景观丰富、“可见也可达,可赏也可享”小游园2个,满足市民休闲、游玩需求。


市民在翠湖慢行步道跑步


在翠湖片区,对城市绿道、慢行步道、公园内和周边及历史遗迹实施改造,进一步提升翠湖周边城市品质。针对翠湖慢行步道,进行重新涂刷、跑道外围沥青铣刨更新等,升级改造后的翠湖慢行步道崭新呈现在广大市民面前,共同绘就焕然一新的“翠湖风景线”。翠湖公园作为城市核心区域,新增5组立体花坛,将花艺与雕塑有机结合,展现出翠湖的文化底蕴与自然之美。


昆明积极探索“公园+”多元融合发展新模式,印发《春城添彩·场景融园——昆明绿地开放共享工作指南(试行)》,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场景营建规范管理的通知》,对“公园+”工作进行指导及规范。官渡区社牛牧场儿童宠物公园占地面积5058平方米、绿地面积3380平方米,公园补充社区服务功能,嵌入集读书、儿童游乐、绿植服务、宠物之家、草坪休闲、社群活动于一体的社区会客厅,是昆明市首家完全由社会企业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的公园,是“公园+”发展模式的生动实践案例,得到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及专家的积极肯定,并入选国家部委可复制经验清单。


“车在花中行”美景


“公园+苗圃”的宜良县三角梅产品中心,位于昆明绕城高速与宜良小渡口至狗街公路交叉口,占地面积378.93亩。它以三角梅创意园艺产品展示、生产为核心,突出宜良县花三角梅主题,优化三角梅品种收集、驯化功能,形成目前国内最大三角梅品种主题园。


“公园+消费场景”的高山铺多肉口袋公园,位于正义路与庆云街交会处,于2024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该公园是城市更新与公共空间创新的重要成果,通过“公园+消费场景”新模式,提升城市品质与居民生活质量。公园以多肉植物为主题,种植了超过30万盆多肉植物,为市民打造了一个独特的绿色休闲空间。核心区域设有阳光草坪广场,并配以蓝花楹等特色乔木,形成四季变化的自然景观。在规划设计中,公园充分融入昆明地方特色与历史文化元素,如西南联大、讲武堂、滇越铁路等历史地标,通过景观小品、文化展示等方式,让市民在休闲中感受昆明历史底蕴与文化魅力。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绿色既是昆明发展的底色,也是昆明的天然优势,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康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昆明要用好用足生态优势,做好“生态+”文章,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昆明绿色能源装机占比达90%,绿电已成为昆明市的招商名片,昆明将在推动绿电价值转化上下功夫,积极建设区域性绿色能源枢纽,加快构建绿电绿证交易及消费认证、溯源体系,探索开展优势产品碳足迹核算,有针对性招引先进制造、智能算力等好项目落地。


山间的风力发电机


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昆明将加强各专项规划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统筹衔接,优化城市人口布局、城乡布局、产业布局、生态布局,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着力构建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公园城市建设,做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抓好智慧昆明建设,持续完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城市形象品质实现大提升。


人、园、城、景和谐相融的建设新路径,让诗意栖居的美好城市愿景渐行渐近。昆明将持续推动生态空间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提升城市颜值,建设宜居城市,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邂逅“诗和远方”,让绿美春城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来源:昆明日报


撰文:常有林 孙潇 董宇虹
图源:周密 赵伟 王俊星 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制图:张伟
编辑:范志强
校对:王仪
审核:达娃梅朵
终审:董小龙

昆明发布
昆明党务政务信息公众微信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