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春节假期,溧阳迎来了近200万人次的旅游高峰。其中,上海游客占比较上年实现翻番。
强链补链 带动产业发展
高铁不仅缩短了溧阳与上海之间的时空距离,更重要的是为双方产业合作提供了无限可能。
春节刚过,上海汽检常州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项目负责人——上检智联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寅便马不停蹄地从上海赶往溧阳,抢工期、抓订单,力争实现“开门红”。“沪苏湖高铁让溧阳跨入了上海1小时经济圈,不仅让企业能够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还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说明当时我们的眼光没有错!”曹寅说。
瞄准溧阳优越的地理位置,该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在溧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全场景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打造省级或国家级汽车产品开发、试验研究、质量检测、创新孵化的公共科技创新平台。2024年基地完成国际化道路土建、智能化管理综合楼和智能化城市区域及高速动态区域土建,2025年第一季度全面进入试运行阶段,大大提高了服务市场的竞争力。
“在溧阳,企业能很好地融合产业在长三角的地区基础,满足产业所需的聚集效应。”曹寅表示,如今,溧阳成为沪宁杭经济带节点城市,将吸引更多产业链上下游的重点企业落地,助力产业步入“快车道”。
与曹寅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上海燕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彦龙。
“不仅仅是区位优势,溧阳在铸造方面产能丰富,营商环境相当给力。随着交通网络的拓展,相信也会有越来越多沿线城市的企业选择溧阳。”许彦龙表示。
科技协同 促进产业联动
巨龙飞驰畅通了区域动脉,构筑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通道,还带来了产学研协同发展的乘数效应。
当前,溧阳集聚了以上海交大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院所,汇聚了一批行业顶流专家力量。上海的前沿科研成果将搭乘高铁迅速奔赴溧阳,落地开花,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成为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
在陈涛看来,沪苏湖高铁的通车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溧阳将因此融入更广阔的市场,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提供有利条件。
“我相信,未来产业合作的高度、深度、广度将更上一层楼,形成新能源产业的配套协作和加工体系,放大跨区域、跨部门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陈涛对此满怀期待。
一条高铁线,就是一条幸福路。当满载机遇的沪苏湖高铁呼啸而来,映入眼帘的,是绿水青山,更是金山银山;是江南城乡,更是产业空间;是市场活力,更是发展动能。随着区域间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互动提速,将进一步续写溧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也将助力长三角区域经济、县域经济、文旅经济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融媒出品 必属精品
排版:沈舒文
值班编委:杨 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