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不如求己,芯片“卡脖子”倒逼国内车企搞自研

汽车   2024-08-12 12:34   北京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汽车产能都受到外资芯片的“卡脖子”限制。工信部电子五所元器件与材料研究院的高级副院长罗道军指出,尽管中国已经坐拥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产能,对芯片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眼前:我们的芯片自给率竟然不足10%。



在智驾芯片市场中,2024年1—5月全球智驾芯片装机量排名前5的公司分别为英伟达、特斯拉、华为、Mobileye、地平线征程,其中虽有两家为中国公司且市场占比较前几年有了很大改善,但和英伟达、特斯拉这样的外国品牌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这一数字清晰地揭示了中国智能汽车产业在核心部件方面的薄弱环节。为了填补智能驾驶芯片的长期空缺,同时为了有效控制汽车制造的长远成本,中国汽车制造商纷纷投身于芯片研发之路。在近期举办的蔚来汽车“NIO IN 2024蔚来创新科技日”活动中,蔚来隆重推出了神玑NX9031流片,这款由蔚来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5nm智能驾驶芯片,在当前我国芯片产业面临重重挑战的背景下,其发布无疑具有非凡的意义。


蔚来神玑敲开5nm芯片大门


蔚来汽车近日官宣,其自研的智驾芯片神玑NX9031已成功流片。这款芯片是蔚来根据世界模型量身设计的,作为全球首款5nm工艺智能驾驶芯片,它在车规级别芯片中无疑达到了先进水平。据蔚来介绍,神玑NX9031的算力惊人,单颗芯片的性能便相当于四颗业界旗舰ORIN X芯片的总和,单片算力超越1000TOPS,展现了强大的处理能力。



在工艺层面,与华为新推出的麒麟9000s芯片所采用的7纳米工艺相比,神玑NX9031的5纳米工艺显然更加先进。这款芯片集成了超过500亿颗晶体管,支持32核CPU,并通过自研的推理加速单元NPU,能够灵活且高效地运行各类AI算法。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球仅有英伟达和高通等少数外资芯片企业掌握了5nm芯片生产工艺,因此蔚来此次的成功流片,无疑是中国自主品牌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



蔚来创始人李斌曾坦言,去年公司购买了大量英伟达芯片,造成了不小的成本负担。正是出于成本控制和自主技术掌控的考虑,蔚来决定走上自研芯片的道路。据蔚来官方估算,神玑NX9031芯片的投资成本预计在一年左右即可收回。


目前,神玑芯片已成功流片,并已进入上车测试阶段。蔚来计划于2025年第一季度,在其旗舰轿车ET9上首次应用这款自研芯片。这一举措将使蔚来摆脱对外部芯片供应商的依赖,通过自给自足来降低成本并提升产能,进一步增强其在智能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中国车企争先走上“造芯路”


其实不仅是蔚来花费重金自研智驾芯片,近年来,随着智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造芯路”成为了中国车企和科技公司的热门选择。在这条道路上,众多企业如“蔚小理”、华为、比亚迪、吉利等纷纷投身其中,积极探索自研芯片的可能性。


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领军企业,早在2011年便开始了自研IGBT芯片的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2017年成功推出成品,打破了海外供应商的垄断,为国内车企树立了榜样。今年4月,比亚迪更进一步,启动了自研智驾芯片的项目,并吸引了众多德州仪器的工程师加入。这枚芯片在未来有望在比亚迪的技术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



从吉利公关部了解到,吉利集团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相当广泛且具有前瞻性。其通过投资、合资等方式不断拓展其芯片业务。其中,芯擎科技推出的“龙鹰一号”芯片备受瞩目。作为国内首颗7nm车规级芯片,它的诞生标志着吉利及旗下品牌在座舱芯片领域已具备与高通、联发科等芯片巨头抗衡的实力。


在新势力车企方面,小鹏汽车也积极投身自研芯片的研发。据小鹏内部人员介绍,早在2020年,小鹏就开始搭建芯片研发团队。经过与多家芯片设计公司的合作与探索,小鹏最新的智驾芯片已进入到流片阶段,与蔚来的进展较为接近,如果成功很可能成为国产第二款5nm智驾芯片。可以预见,小鹏的自研芯片也有望在明年与大众见面。




理想汽车虽然是“蔚小理”三家车企中最晚传出自研芯片的,但根据理想内部人员介绍,理想在芯片研发方向上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之路。据悉,理想所研发的舒马赫AI芯片并非传统的智驾芯片,而是一款依靠AI推理进行工作的芯片。采用Chiplet模式的这款芯片由不同功能的小模块组成,各司其职,有望在智驾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


华为作为国内最具实力的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虽不直接造车,但在智驾芯片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果。其自研的昇腾610芯片在已量产的智驾芯片中性能靠前,200TOPS的AI算力与目前的标杆Orin X不相上下。目前鸿蒙智选的问界、智界、享界以及HI模式的阿维塔等多个汽车品牌纷纷使用的华为自研的智驾芯片,其整个表现达到了智驾的“第一梯队”。




当然,并非所有车企都选择走上“造芯路”。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就曾直言反对自制芯片,认为车企应将精力放在算法上而非芯片制造。此前零跑汽车曾尝试自研智驾芯片凌芯01,但因投入产出不成正比而最终放弃。这也反映了车企在自研芯片道路上的不同选择与考量。

过去,不少自主品牌秉持着“造不如买”的理念,更倾向于从外部采购技术和产品。然而,随着全球局势的演变,这些企业逐渐意识到了潜在的危机,“卡脖子”的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在汽车产业链中的某些关键环节,即使无法达到顶尖水平,也必须研发出相应的替代品和解决方案,让有心之人无“脖子”可卡,也让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一路坦途。



汽扯扒谈
在这里轻松读懂汽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