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wéi)田也称为“围田”,是我国古代先民发明的用来改造低洼地和向湖泊争田的一种造田方式。在春秋时期,我国先民已经利用堤防治理洼地,圩田的基本营造方法是在浅水沼泽地带或河湖淤滩上围堤筑坝,从而把田围在中间,把水挡在堤坝外,在围内开挖沟渠,并设置涵闸,从而利于排灌。
为什么巢湖沿岸“圩田”众多?
就我国而言,圩田在人口稠密的南方地区尤为普遍,当然在湖泊周围建设圩田,实际上就是“围湖造田”。随着,我国对于湿地资源保护的重视,围湖造田的行为也就越来越不提倡了,但是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很多湖泊沿岸,还保留着许多之前先民围湖泊造田而形成的“圩田”。比如,在安徽省的中部有一个淡水湖名为巢湖,是安徽省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国第五大淡水湖。
安徽省地形图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巢湖、肥东、肥西、庐江二市三县环抱,湖泊形态呈元宝形,东西长度约为55千米,南北宽度约为21千米,总面积达780平方千米。巢湖平均水深约为2.89米,流域面积约为1.34万平方千米,湖水主要依靠地表径流补给。我们发现,在巢湖四周分布着数量众多的“圩田”,那么巢湖有哪些区位条件有利于“圩田”的建设呢?
巢湖日落
首先,是地形条件,我们知道圩田建设是从湖泊中围出田地,那么湖泊湖底及周边湖岸地区地势平坦,水深越浅,就越有利于圩田建设。巢湖平均水深不足3米,湖岸地区湖底坡度很小,十分利于建设圩田。从巢湖的流域范围来看,巢湖地区刚好是一个盆地地形,四周地势较高,而中部巢湖所在区域地势较低。
巢湖水系图
其次,是水系条件,由于巢湖周边地势高中部低,因而形成了向心状水系,巢湖周围分布着大小35条河流,较大的河流有杭埠河、白石天河、派河、南淝河、烔炀河、柘皋河、兆河等,这些河流从北西南三面汇入巢湖。这些向心状流入巢湖的河流,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在巢湖沿岸,由于地势低平,流速减慢,各河口及湖内泥沙淤积十分严重,为圩田创造了物质条件。
巢湖及周边湖岸
最后,是洪涝灾害加剧湖泊淤积,巢湖周围众多河流汇入湖泊,向心状水系使得巢湖在雨季时,汇水量大,汇水速度快,而东面的裕溪河是巢湖唯一的地表出口,巢湖水通过长约60千米的裕溪河汇入长江,加上长江降水的顶托作用,排水不畅,从而使得巢湖洪涝灾害多发。每当巢湖洪涝时节,就会有更多的泥沙淤积在湖泊及周边地区。
巢湖洪涝灾害
巢湖周边的圩田
喜欢就点右下方“在看”赞一下吧,并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