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残疾人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是构建包容性社会的关键一步。这不仅有助于消除对残疾人的歧视,还能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为残疾人提供适当的培训和工作环境,能够使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从而增强个人自尊心和成就感,而吸纳残疾人进入职场可以为企业带来多元化的视角和创新思维,同时也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整体生产力。
位于河南省孟州市的杨掌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掌柜公司)就是一家助残企业,在其所打造的杨掌柜残疾人直播基地,充满着活力与希望。在一个直播间里,身高仅1.2米的焦金洋坐在轮椅上,正用他那副金嗓子尽情歌唱,而他的妻子龙万仙则在一旁打着节拍。这对“夫妻档”明星在网上直播间赢得了众多粉丝的喜爱和支持。
焦金洋与龙万仙的“夫妻档”直播间 周雨涵 摄
而在另一个直播间,52岁的索罗森正用双臂夹着一支毛笔,一笔一画地创作书法作品。出生于武陟县北郭乡的索罗森,天生没有双手双脚,却凭着一份热爱练习书法,写得一手好字。“在这里,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直播带货的同时,还能与大家分享书法乐趣。”索罗森说。
索罗森正认真创作书法作品 周雨涵 摄
杨掌柜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立志于帮助残疾人就业,现有员工1500名,其中586名为残疾人,占比近四成。2021年,该公司在全国首创了残疾人直播间,为重度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目前,有300多名残疾人在厂或在家从事直播工作,享受着每月2200元的基本工资、五险以及销售佣金等福利。直播云管理平台上的红点闪烁,代表着每一个正在努力工作的残疾人主播。
在安阳市殷都区文源社区,56岁的范保文坐在摊位前进行馒头销售。据了解,他是一名肢体三级的残疾人,之前一直没有相对稳定的工作,而在浩宇农庄推出了“阳光馒头”这一助残就业的项目后,他的生活得到了保障。“我每天下午3点多来取馒头,4点半出摊,3个多小时就差不多卖完了,销售50袋以内不管多少,都能得到保底收入20元,超过50袋还能再提成,收入不错。”范保文兴奋地说。
殷都区文源社区范保文的“阳光馒头”摊位 周雨涵 摄
“阳光馒头”项目由浩宇农庄推出,旨在帮助像范保文这样的肢体三级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阳光馒头”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残疾人的参与。浩宇农庄董事长付向东表示,“阳光馒头”的寓意是希望这种帮助能像阳光一样温暖每一位残疾人朋友的心灵。自今年5月以来,浩宇农庄已在文源社区设立了5个“阳光馒头”摊点,全部由残疾人运营。通过专业培训,残疾人士学会了制作馒头的技能,逐渐掌握了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现在,他们每个月可以增加800多元的收入,同时也在社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无论是杨掌柜公司的直播间还是浩宇农庄的“阳光馒头”,都是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感驱使下为残疾人创造更好生活的缩影。这些企业和社区的努力,不仅改变了残疾人的命运,也展现了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注和支持。未来,随着更多类似的项目涌现,相信会有更多的残疾人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绽放出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