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同居式”养老,等我退休了就这样过!
乐活
2025-02-07 09:18
福建
抱团养老,
一个国内没怎么听说过,
但在国外却很很流行的方式。
等我们老了,
就搬到一个地方住在一起,
一起喝茶,养花,散步,旅行。
美国德州四对夫妇“抱团养老”的故事,
启迪着全球的老人:
爱人在身边,朋友在隔壁,
就算老了,
也要有自己的生活。
来自美国的这四对夫妻,
是认识超过20年以上的好朋友。
孩子们长大后,
他们就买了一块地,
建了四座小房子,住在了一起。
他们寄身荒野,儿女缺席,
却丝毫没觉得晚景凄凉,
反而活得比谁都潇洒自在。
白天去附近的湖泊钓钓鱼,
晚上回来来个篝火晚会,
年轻人爱玩的那一套,
逃离城市、改装房子......
他们通通来了一个遍。
一开始他们想着建一所大房子,
然后四家人住在一起。
考虑到个人空间的重要性,
他们最后决定把这个地方,
打造成四处相连的独立房间。
每座小屋花费4万美元,
结构简易,容易建造,
空间使用率很高,
整个建筑相当低碳环保,
有雨水收集器,还有太阳能板供电。
小屋的内部精心设计,
结构和工艺将美学发挥到极致,
主人们可以安心在这里工作或是看书。
而墙壁则主要以原木为主,
设计师还特意保留了木头的纹路,
一片温馨自然的气息,
森林的味道让人特别安心,
有种回归最初的感觉。
同时不乏生活情趣,
用的杯子都是一样的。
看完之后你是不是心生羡慕,
十分向往?
看完美国人的“抱团”养老
再来看看德国人的“同居式”养老:
德国姑父前年去世,
只留下姑妈一个人,
守着一间大房子过生活。
姑妈虽有个儿子,
但在德国,
子女结婚后一般都不和父母住在一起。
一天早晨,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推门走了进来,
一进门就大声说:
施密特,我们‘同居’吧?
姑妈高兴地说:
好啊,我也正有此意呢。
之后,他们又高兴地说了一会儿话。
后来才知道,
原来,姑妈口中的同居乃是
现今德国老人十分追捧的一种养老模式
——搭伴养老。
姑妈告诉我,
他们是在老年大学里学油画时认识的,
他就住在姑妈家附近,
两人彼此性格也很合得来,
于是便都有了同居的想法。
德国人60岁后就可以进疗养院养老,
但很多老人厌倦疗养院里的单调生活,
于是,
便有一些老人因志趣相投,
而自愿组合在一起,
过起了同居的老年生活。
在德国,除了老人与老人之间同居外,
一些心态年轻的老人还喜欢与年轻人一起同居。
德国的出租屋很稀缺,
房租也贵得吓人,
青年人普遍遭遇找房难。
于是,一些老人甘愿把自己的房子低价
或免费提供给年轻人和他一起住,
但前提是年轻人必须
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义务,
比如,陪老人聊一会儿天、
打扫花园、外出采购等等。
如今,
让我们同居吧 ,
已经成了德国老人最热衷的行为。
老人之间或老人与年轻人之间,
相互帮助、相互关心,
即使老人身体出现状况,
也能及时被发现并得到救护,
所以这里老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
德国已成为目前欧洲最老的国家,
大概与此有关系。
可能很多人觉得,
这在中国是不太可能的,
但在我国,
“抱团养老”已经成为了现实。
浙江余杭的王阿姨老两口,
住着200多平的三层农家小别墅,
子女们工作忙,平时感觉很冷清。
今年5月,
她看到媒体对“抱团养老”的报道,
也想亲自试一试。
经过交流、面试和相互选择,
目前王阿姨的农家小别墅里,
一共住着7户人家,
大家互助互爱,生活和谐。
农家小别墅有三层楼高,
屋前小院别有洞天,
大门口绿意盎然,
中间有巨石作为照壁,
院子里的停车场能停四辆车。
阳光和煦,
一个大伯在专心看报纸,
屋子很安静,
只有一只小狗在汪汪叫。
▵ 几位大伯在院子里打香泡
房子很大,
每一户房间都带有卫生间,
各人隐私得以保障。
每个房间都有空调、网线、电脑,
设施齐全,生活便利。
▵ 屋内设施齐全
来入住的人,
向房东王阿姨交了房租,
签署了《结伴养老协议书》。
▵ 住户的房间都有独立卫生间
协议书对卫生绿化、
不打听个人隐私、
房屋租金、伙食费、值日等做了规定,
一共11条,
所有参与抱团养老的人都有签字。
▵ 下午两位阿姨在三楼露台收被子
他们用房租雇了3个工人,
分别负责做饭、种菜和修剪打扫院子、保洁,
平时吃饭也在一桌,
其乐融融。
▵ 本子上面记录每个人用餐金额
业余生活也很丰富,
打麻将,下棋,打拳,
在这里,
他们不再孤单。
同一个屋檐下,
同吃一锅饭,
大家相互帮助,互相陪伴,
其乐融融。
养老,
是一个人人都得面对的问题。
许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
空巢现象很普遍,
养老靠子女成为一种奢求,
搭伙互助养老成了一种明智的选择。
大家可以择邻而居,
与亲密伙伴,志同道合之人,
生活在一起。
面朝草坪,背依水流,
能够呼吸新鲜空气,
逛莓园、挑野菜,游农场,
这都是极好的。
想到以后身边的若干好友在一起,
一道晒太阳、散步、
聊八卦、寄养孙子孙女……
想想都会笑起来,是不是突然间觉得,“老”也不是那么可怕了?
懂茶道
弘扬茶道文化,与世界茶道爱好者一起品茶、识茶、泡茶、懂茶、习得茶道讲究的五境之美。了解各地茶艺、茶俗、茶道、茶叶。更有茶艺师、评茶员考级培训,企业茶文化培训服务!
最新文章
若懂,请惜!
为人的涵养!(必读)
给自己泡一壶好茶,释放自己的灵魂
致自己,这段话永不过期
运动后可不可以立马喝茶?
家庭最好的风水,就5个字!(准)
人这一生, 无非四杯茶!(深度共鸣)
“同居式”养老,等我退休了就这样过!
留一把快乐的钥匙给自己!(说的真好)
一壶清茶煮人生,静如是,沸亦如是!
陈道明:如果一个人熬到没有人联系你,没有饭局邀约,没有所谓的社交,那么恭喜你!
茫茫人海,以茶会友。
少和这种人在一起,不管你是谁!(精辟)
爱茶,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
不要过打折的生活(非常经典)
不管关系多近,去医院看望病人,都不能带这三样,这是基本素养
人像茶,随缘!
走过了的路,就别再问是非对错
真正聪明人,从不吵架 (醒悟)
路不会白走,茶不会白喝
贵的茶不一定适合你,一定要看看这张表!
开间小茶室,余生的“慢事业”
短短一辈子:为谁辛苦,为谁忙!(句句穿心)
什么茶配什么器,一篇文章全知晓!
命运靠自己转弯(写的真好)
“男凹女凸,不寡就孤”,为何这样说?男凹、女凸指的是啥?
杨绛:如果看不惯一个人,记住三句话你就赢了
喝一杯淡茶,读一本好书
饮盏茶,让恩怨得失都归于平静
有一种关系,和而不同
一个女人最顶级的福相,不是丰满,也不是善良,其实就1个字
喝茶,既健康,又能丰富生活
深刻:“活着!”
最好的生活,是袋里有钱,手中有书,杯中有茶
修炼自己(此文无价)
“四时不开窗,开窗遭病殃”,奉劝大家,这4个时间段千万别开窗
总有一盏茶,在等你
人,一辈子,四个字!
这样泡茶,更好喝!
让心,静一静(年度美文)
人到中年,这些人就不要再联系了,毫无意义
两个和尚的对话,渡了无数人!
善良之人,如茶一般幸福!
人,一定要懂得拐弯(好文)
这些杂散的茶知识,你未必知道!
“男看耳朵,女看嘴”:告诉孩子,找对象之前,这句老话一定要明白
灵魂的品级(写得真好)
品一杯茶,丰盈你的似水年华
人心,人格,人品(写得真好)
沏一壶好茶,等一个对的人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