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余姚将有大规划!

旅行   2024-12-28 19:30   浙江  

  《余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于2024年11月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政函[2024]157号),现予以公布。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等文件,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重大决策部署,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高国土空间规划治理水平,特编制《余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指导我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是编制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

现将规划主要内容公布如下: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其中市域范围为余姚市行政辖区内的陆域和海域空间,中心城区由城区六街道、中意生态产业园、小曹娥镇组成。
二、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为2020年,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三、目标定位
1.总体定位
围绕建设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的发展愿景,将长三角、上海大都市圈、宁波都市区、余慈统筹纳入规划研究视野,落实上位规划提出的大都市北翼一体新格局,明确余姚总体发展定位为:“中国-中东欧国际产业合作新高地、革命老区共同富裕样板地与浙东历史文化标识地”。
2. 规划目标
在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地的进程中奋力争先进位,加快建设更具影响力、更具美誉度、更具幸福感的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
到2035年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浙江建设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模范生的排头兵。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充分彰显,共同富裕率先取得实质性重大进展,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均衡度走在前列,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质量、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美丽经济发展全面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高质量建成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
到2050年科技创新形成前沿驱动力,产业集群形成区域影响力,产业生态高端、人居生态和谐、自然生态健康的发展格局全面形成,城市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全面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高标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质量建成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
3. 人口规模
落实上位规划分解的人口规模,到2035年预计常住人口为150万人。加强中心城区产城融合水平,推进人口素质提升,进一步引导人口优先向中心城区、重点镇集聚。
四、落实主体功能区定位
落实细化上位规划明确的余姚市定位,以乡镇为基本单元,按照城市化优势地区、城市化潜力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经济地区、重点生态地区等五类功能分区对余姚市各单元的主导功能进行明确,并结合余姚市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对部分乡镇提出了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地区的附加功能。
城市化优势地区包括中心城区六街道、泗门镇、小曹娥镇、大隐镇和前湾新区。城市化潜力地区包括马渚镇、丈亭镇、三七市镇、河姆渡镇和牟山镇。农产品主产区为黄家埠镇和临山镇。生态经济地区为梁弄镇、鹿亭乡、大岚镇、陆埠镇。重点生态地区为四明山镇。同时,对牟山镇、马渚镇、梁弄镇、鹿亭乡、大岚镇、四明山镇、三七市镇、河姆渡镇和丈亭镇等提出了历史文化资源富集地区的附加功能。
五、划定“三条控制线”
严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全市规划期内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9.80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36.76万亩。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全市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12.18平方千米。合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229倍以内。
六、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传导落实上位规划的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区域协同、陆海统筹,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坚守生态底线,推动城市能级跃迁,保障先进制造业、新质生产力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需求,形成“一主一副五片区,两廊三带融山海”的总体空间格局,构建生态、产业、人文复合共生的保护与发展新模式。
“一主”指中心城区构成的市域主中心,是宁波市级总规明确的余慈城区三大核心之一,是全市综合服务中心;
“一副”指泗门镇形成的市域副中心,打造辐射前湾、引领姚西北联动发展的姚北公共中心;
“五片区”指姚中核心功能片、姚西北杭绍联动片、滨海开放合作片、姚东翠屏活力片和姚南生态共富片;
“两廊”指城湾智造走廊和余慈联动发展廊;
“三带”指生态涵养发展带、沿杭州湾特色产业带和姚江文化产业带;
“融山海”指通过发展轴带将各类产业与余姚山海生态本底进行串联,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实现全域生态、产业、人文复合共生的发展模式。
七、规划用地结构和用途分区
落实上位规划下达的各项规划约束性指标,优先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满足生态保护需求,合理布局城乡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建设空间,通过用地结构优化,提升全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和质量。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在三条控制线基础上,深化国土空间用途分区,全市划定农田保护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海洋发展区和其他保护利用区,实现用途管制全域全要素覆盖。
1. 农业空间

依托余姚市特色资源优势,发展榨菜、杨梅、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一圈四带”的农业空间布局。
“一圈”指都市农业发展圈。“四带”为滨海农业产业带、姚西农业产业带、姚东农业产业带和山区农业带。
此外,持续优化全市耕地布局,打造 “一环三片一带多点”的耕地保护格局。“一环”指环绕中心城区的耕地集聚区。“三片”包括姚北耕地集中片、滨海耕地集中片和姚西耕地集中片。“一带”为沿姚江两岸的农耕文明带。“多点”散落分布在四明山区。
2. 生态空间

规划构建“一区四片多廊”的生态空间保护结构。
“一区”即指市域南部的生态保育区,包含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四明山省级地质公园、东岗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四明湖省级湿地公园等重要生态要素。
“四片”指北部滨海生态片、姚西北生态农业片、中心城区生态农业片和姚东生态片。
“多廊”主要指依托市域纵横交错的骨干水网和生态空间形成的多条生态廊道。
3. 城镇空间



(1)城镇体系
落实上位规划传导,构建“余慈城区(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的三级市域城镇体系。
余慈城区:为宁波市级总规对余慈地区传导的组合城区,包括余姚片、慈溪片和前湾新区片,强化区域统筹,共同建设长三角区域的新兴智造产业高地、“接沪联杭”的跨界合作引领区。余姚市域范围内主要涉及余姚中心城及余姚临湾城。
余姚中心城包括阳明、凤山、兰江、梨洲、朗霞、低塘等六街道,规划强化杭绍甬节点城市地位,推动历史人文资源保护与彰显,合理布局都市型产业与生态居住,优化发展文化旅游,大力扶持科技创新,提升综合服务功能,保障城区居民品质生活。
余姚临湾城包括中意宁波生态园及小曹娥镇,聚焦沪浙合作,加快产城融合,推进城区高品质建设,协同共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战略大平台。
重点镇:落实宁波市级总规传导的泗门镇重点镇,承担打造姚北公共服务中心,辐射周边乡镇,配套前湾新区的区域职能。
一般镇:落实宁波市级总规传导的一般镇,包括临山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等,作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的重要节点,增强传统文化魅力,实现集约化、特色化发展。
(2)城乡生活圈
规划形成与城镇体系相匹配、覆盖全域的公共服务设施格局,按照城市级、片区(街道、镇)级、社区(行政村)级三级3个层次进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体系化、均等化和品质化。
按照15分钟和5分钟两层级,构建全域社区生活圈和乡村生活圈体系,布局各类型面向居住生活人群的服务设施,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中心城区结合街道级邻里中心和社区邻里,形成15分钟街道级生活圈和5分钟社区级生活圈,通过“一站式”服务综合体的建设形式,提供公共服务和便民服务。乡镇地区以集镇和中心村为核心,完善乡镇级生活配套和村级生活配套。
(3)产业空间布局
衔接上位规划明确的宁波市域产业空间新格局,细化落实相关要求,规划形成 “4+12”的战略产业园和优势产业社区。4个战略产业园指前湾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前湾生命健康产业园、余姚智能光电产业园和余慈智能小家电产业园。12个优势产业社区指兰江产业社区、陆埠产业社区、凤山产业社区、丈亭三七市产业社区、低塘产业社区、黄家埠产业社区、临湾产业社区、节能环保产业社区、人才创业园产业社区、城北产业社区、梨洲产业社区和牟山产业社区。
4. 海洋空间
规划构建“一核一片一带”的海洋空间格局。
“一核”指中意生态园,以中意生态园作为海陆统筹的发展核心,合力推动前湾新区高质量发展。“一片”指滨海农业片,以万亩集中连片耕地为底,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带”指杭州湾生态保护带,结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进行海堤生态化改造建设。
八、综合交通
依托铁路、公路、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高标准构筑对外交通通道,高质量发展同城交通网络,高起点完善城市交通网络,高效能构建运输服务体系,打造交通强市,构建完备的多元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深度融入长三角,强化余姚在“杭甬双城记”中的枢纽地位。

(1)对外交通体系
打造“两高一普一货”的市域铁路网,推进上位规划明确的都市区轨道线网建设,形成“一纵三横”的高速公路网与“三纵三横”的都市区快速路网,改善四明山区域老区共富交通出行条件,优化“一主一副”的内河骨干航道,支撑“二横一纵”立体交通廊道的构建。
(2)城市交通体系
打造结构完善、功能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形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支路为辅助的城市道路网。积极引入轨道交通,推动交通出行方式优化,打造绿色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结合山水资源本底与历史人文禀赋,构建主题丰富、特色鲜明的绿道网络。
九、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
传导落实上位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重大设施与配置标准,明确重要基础设施布点,统筹协调骨干线网与廊道布局,强化韧性城市建设。完善综合防灾体系,明确各类重大防灾设施标准、布局要求与防灾减灾措施,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十、历史文化保护和风貌塑造
构建体系完善、全域全要素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加强对市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的整理和保护,完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名录,拓宽文化价值,延展保护对象。重点保护市域范围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与传统村落、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点)、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古树名木、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对象。古今结合,传承文化基因,彰显山水人文底蕴,塑造“千年山水新名城、东南名邑心学地”的全域风貌格局。

十一、中心城区
确定余姚市中心城区城市性质为宁波现代都市北翼核心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优化城乡区域布局,着力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形象,深化发展美丽乡村,全力建设安全宜居的宁波现代都市北翼核心区。深入实施“文化+”战略,凸显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协调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建设知名度和美誉度更高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加强重点绿线、重点蓝线、重点紫线、重点黄线、重点橙线、道路红线等城市重要控制线的划定和管控。城市重要控制线的调整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十二、规划传导与实施保障
健全规划传导体系与实施管理体系,加强对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的传导。按照“统一底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要求,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建设。遵循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总要求,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优化完善“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定期评估制度,开展动态监测评估预警,加强规划过程性管理。强化规划和自然资源执法监督,形成各方监督合力,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国土空间规划的各类行为。


关注姚时光

Time酱每天与你准时相约


:余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因为他,富巷菜场门口每天都围满了人!
找到了!朗霞这个东西最近刷爆余姚人的朋友圈!居然是因为...
垃圾站摇身变成打卡点!把很多余姚人给惊讶到了!
又发现一个小众打卡点!不必去四明湖人挤人,这里景美人少还免费!


姚时光
扎根余姚,不忘初心。传递“原创,潮流,文化,热点”,每天Time酱准时与你相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