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房地产税怎么改?增量政策能否稳房市?权威解读→

财富   2024-11-27 16:15   北京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中涉及很多大家非常关心的话题。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有哪些亮点,热点问题怎么看?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刘尚希在中国经济网《深谈》节目中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解读


个税改革怎么改?



现在人们的劳动性所得越来越多元,在这种情况下该如何征税?《决定》提出,完善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经营所得、资本所得、财产所得税收政策,实行劳动性所得统一征税

刘尚希表示,有的人可能没有固定工作岗位,没有工资薪金所得,但其他收入很高,譬如直播收入,目前这种新业态下,这些收入的界定变得越来越模糊。所以应把一种性质的,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相关的,也就是说与投资、资本、财产没有关系的这类的收入并在一起,适用同一个税率,这样更加公平

“羊毛出在猪身上”该怎么征税?


《决定》提出,研究同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刘尚希表示,互联网平台借助数字技术搭建虚拟平台,免费供用户使用,使供求之间匹配的物理时空限制被打破。这种盈利模式就是大家现如今常说的羊毛出在猪身上”,在这种新业态下,国与国之间、行业之间的边界变得不清晰,纳税人身份更难界定,所得属于哪一类也比较模糊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目前税制与经济社会的适配性已经下降。整个税收制度,包括征管制度,都需要进行重塑,一步一步去解决


房地产税还会推迟吗?


《决定》提出,完善房地产税收制度。刘尚希表示,之前一直按照财产税的逻辑来设计房地产税。房产是财产,收财产税,这是没错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房产主要是消费,它的基本功能就是居住,房产税从住房消费税的角度来设计可能比按财产税的思路设计更容易操作。

目前在我国房地产深度调整的情况下,房地产税到底怎么改革,怎么推进,面临着很多困难,还要继续研究

增量政策能否使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财政部公布的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备受关注。在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中,专门提到“支持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刘尚希表示,财政政策的作用实际上是多方面的,不是单一性的,不能用线性思维去理解财政政策的作用。

任何政策都有一个传导的过程,一揽子的增量政策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面临的风险点,如何去防范化解,避免这些风险进一步扩散,风险出清了,预期改善了,自然就稳定了

中央财政支出比例应提高到30%以上



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中,中央财政本级支出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在14%左右波动。一般来说,随着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中央财政本级支出的比例就会越来越高。从全球来看,一些主要经济体中央支出占比基本都不低于50%。

刘尚希表示,目前,中央支出比例显然太低了,根据我们的研究,2030年中央本级的支出比例最好提到30%-40%,这样有助于提高治理的效能,降低治理的成本,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解决很多基层政府、地方政府解决不了的很多问题。

“一税两费”合并将增强地方自主财力

      

《决定》提出,研究把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合并为地方附加税,授权地方在一定幅度内确定具体适用税率。

刘尚希表示,地方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这毫无疑问是给地方更大的税收管理权限,等于扩大了地方的税权

从“零”开始管好政府钱袋子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近期,安徽、江苏、广东等多地大力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受到广泛关注。

刘尚希表示,“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是让各个部门协同起来。每个部门都有资金需求,但预算盘子里就那么多钱,必须由政府层面来协调。这不仅仅是一个资源配置、财政资金分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政府治理水平,让政府各个部门通过零基预算编制,变得更加协同,避免政府治理中出现“合成谬误”“分解谬误”。


不要误读了消费税改革



《决定》提出,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刘尚希表示,目前消费税是中央税,无论在哪个环节征收,归属都是中央。如果要下划地方,还在生产环节征收的话,税就会交在生产地。但消费税的税负是由消费者承担的,应当由消费地征收。一个地方生产,全国消费,在当前的情况下,没法把消费税准确分配到各个消费地。所以需要后移,直接在零售环节由消费地征收。在哪儿消费,税就交在哪儿。

消费税作为调节税,性质上是适合于作为中央税的,如果把消费税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税目增加,就会有一部分下移到地方,适当增加地方的财力。对此,消费税不会全部下划给地方。

点击播放深谈完整版↓


你可能关注的新闻


下调!低至1分钱!

腾讯突然官宣:这项服务即将停止!网友:这一天还是来了……


来源: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 杨淼)

监制:韩霁                  审核:彭金美
编辑:王俊杰、陈婧琳  校对:卢杨静(见习)

 关注↓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