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暑假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秦韵水心,绿梦长存”社会实践队在校团委的协调指导下,立足实地考察方式,依托学校育人平台,依次前往太白山、宝鸡植物园、关山牧场等地开展实践调研。其中,实践团队于2024年8月3日至4日针对关山牧场的生态环境,采取实地考察和采访当地群众两种方式进行了调查探究,在深入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状况和政策实施的基础上,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思路,贡献力量,从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活动过程
实地考察
关山草原介绍
资料显示,关山草原位于陕西省陇县西南部,是八百里秦川和三秦西陲的天然屏障。这里气候湿润,长冬无夏,春秋相连,全年无明显夏季,自然景观荟萃了山峦、槽谷、森林、草原、河流等多种自然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欧式草原风光,是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因此,在对关山草原的实地考察中,团队主要从观察动植物多样性和植被健康状况,评估植被的生长状态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等方面来进行考察。
植物多样性方面,团队记录到丰富的草本植物、灌木和水生植物种类,特别是在高山草甸和湿地区域,展现出极高的生态多样性。植被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大部分植物生长旺盛,病虫害较少。此外,关山草原的海拔高地植被往往是森林或灌木林,而海拔低地区为草原植被。
部分区域由于放牧和人类活动,植物种类较为单一。在关山草原的海拔低地区,由于长期进行大规模的放牧或农业种植,会导致森林逐渐被清除或变成草原。
同时,关山草原是一个重要的动物栖息地,如牛、羊、马等,牧草地而积广大,有以生长天然草本植物为主的草地和及采用灌溉、排水、施肥、松耙、补植等措施进行改良的草地。综合来说,关山草原的生态系统整体健康,但局部区域面临人类活动带来的挑战,需加强保护措施。
群众走访
在群众走访中,实践团队主要了解了当前关山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以及草原上的游客活动、放牧和农业等人类活动是否对草原生态环境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与当地居民、牧民和游客的深入交流,团队了解到,近年来关山草原的有关管理部门新建了蓄水池,有助于蓄积雨水,减轻水土流失的问题,并且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对以往依赖打井取地下水的传统方法进行了改进。同时,通过设立环保标识,引导游客和居民意识到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性。此外,当地实施退耕还草,扩大草地分布面积,将原先种植的燕麦、亚麻等作物改造为草场,扩大了草地的分布面积,并且对草地实施人工改造,提高了草地的生态质量,增强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然而,走访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牧民提到,一些游客在未设保护区的边缘区域仍有不规范的行为,如随意丢弃垃圾、践踏植被等,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尽管关山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已有显著进展,但人类活动对草原的生态压力依然存在,亟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公众教育,确保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与建议
通过本次实践调研,团队深入了解了关山草原的生态环境现状,发现尽管草原的生态保护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草原的植被覆盖率整体较高,植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整体健康。然而,部分区域因游客不规范行为和放牧集中等因素,植被覆盖率和多样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进一步改善和保护关山草原的生态环境,团队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游客管理与教育:通过设置更多环保标识和宣传栏,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倡导文明旅游行为,减少对草原植被的破坏。在游客密集区域加强巡查,严格执行环保规定,避免因游客不规范行为造成的环境损害。
2.优化放牧管理:科学合理地划定放牧区,避免过度集中放牧导致植被退化。可以考虑轮牧制度,给予草地充足的恢复时间。加强对牧民的培训,推广可持续放牧技术,平衡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
3.推动社区参与与合作:加强与当地居民和牧民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草原生态保护工作。通过共建共管,增强草原保护的成效。设立社区保护基金,鼓励居民参与草原保护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关山草原的良好局面。
4.建立长期监测机制:建立科学的生态环境监测机制,定期对草原的植被、土壤、水质等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定期发布草原生态状况报告,提高公众对草原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图文 | 姚彦羽 陈湘兰
排版 | 姚彦羽 陈湘兰
初审 | 曹靓靓
复审 | 吕永奇
终审 | 杨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