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下午,我校邀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理事长张铁明编审,在临港校区学术楼103报告厅为研究生作了一场《科研与学术发表中的诚信问题》主题报告会,深入探讨了当前学术出版环境下科研诚信的维护与学术不端的问题。张编审的讲解生动具体,引发了与会者对学术规范与科研道德的深刻思考,吸引了200余名研究生。报告会由研工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陈静主持。
报告会内容回顾
张铁明编审在报告会中全面阐述了学术诚信的核心概念及其重要性。他指出,科研诚信不仅是学术共同体的基本价值观,也是科学研究持续发展的基石。报告会以国内外学术不端的典型案例为切入点,包括翟天临的学术造假事件和STAP细胞造假事件等,揭示了学术不端行为对科研信任和学术环境的严重破坏。
报告会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全球学术诚信情况、我国学术诚信的压力与挑战、科研与发表如何规避学术诚信问题。
张编审指出,近年来,受“发表或淘汰”(Publish or Perish)压力和功利性驱动,学术界频现论文工厂和虚假署名现象。2023年全球研究论文撤回数超过1万篇的现象,凸显出全球科研诚信问题的严峻性及加强学术治理的必要性。而进一步剖析了学术不端问题的成因,其主要诱因是功利化的学术评价机制和监督缺失。学术不端行为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浪费宝贵科研资源,损害学术声誉,削弱国家科技创新能力。造假行为一旦被揭露,不仅会对当事人产生重大影响,也会对科研机构乃至国家的学术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张编审介绍了各国在应对学术不端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许多国家通过建立科研诚信体系,包括政策法规、惩戒机制和监督措施等,遏制学术不端。例如,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和科学技术与医学出版商协会(STM)共同发起的诚信倡议,通过“Think, Check and Submit”等工具帮助学者甄别可信期刊,防范“论文工厂”等现象。
在我国,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近年来,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加强了科研行为监管,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并通过案例通报和教育培训,倡导学术界的诚信自律。
最后,张编审在总结中强调,科研人员在研究和发表过程中应坚守诚信底线,遵循国家诚信治理相关规定,不断增强诚信意识。期刊编辑部应严格执行学术不端检测程序,包括查重、图片审查和伦理审查等,以确保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张编审报告会建议,高校在课程中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态度,共同营造健康的学术环境。
此次报告会让上海电力大学师生对科研诚信有了更深的认识,促进了大家对学术道德和科研规范的重视。期望通过对学术不端的有效治理,我国科研环境更加纯净健康,助力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图文来源丨
后期编辑丨
责任编辑丨
出品部门丨
许芯菱
许芯菱
许芯菱
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