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打造成像芯片精密测量平台,可用于智能手机成像和生物成像

科技   2025-01-02 13:58   北京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张泽研究员和团队搭建出一套成像芯片精密测量平台,其中包括稳态光场产生(即精密光场“尺子”)、光纤阵列及变换模块、精密位移装置、低热变基座、真空环境隔离腔等。

其中:

  • 稳态光场采用该课题组发明的消波矢技术,使得光场形态在局部区域非常稳定;

  • 光纤阵列及变换模块,被用于调控稳态光场的空间频率;

  • 精密位移平台则被用于精确地移动待标校芯片;

  • 低热变基座和真空环境隔离腔用于隔离振动、气流、杂散光等环境的干扰。

在芯片精密测量平台上,该团队对成像芯片进行标定,发现和验证了多个新现象和新机理:

  • 其一,测定了亚像素级的量子效率,研究发现位于边缘处的像素,量子效率会低一些;

  • 其二,像素内的量子效率分布非常随机,处处不同,同一个像素,其边缘和角位置的量子效率往往低一些;

  • 其三,成像芯片往往存在奇点像素,它们的响应显著不同于其它像素,分析可能是制造缺陷;

  • 其四,课题组测出了像素内量子效率,借此发现像素内不同位置的光电转换能力并不一致,这为超采样成像提供了依据,也是本次研究的最大发现。

研究人员由此表示:“一些宏观看似非常平整的东西,在微观世界真的是‘沟壑连绵’。”

在应用上:

首先,通过测量成像芯片的量子效率分布,可以评估成像芯片的制造性能,从而有助于改进芯片工艺,即本次技术最直接的应用是在成像芯片制造与检测领域。

其次,将该技术用于相机系统之中,可以突破成像芯片的固有采样极限,提升成像芯片的像素分辨率。

再次,该技术有可能实现对于成像镜头点扩散函数的精确测量,从而检测和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图 | 研发团队(来源:张泽)

“误差本身并不可怕,怕的是对它的未知”

大约二十年前,相机的显像器件主要是胶卷。它是一种把卤化银颗粒均匀散布在胶体中,并涂抹在基片上制造的感光器件。其中卤化银是感光物质,也是胶卷的显像核心。

胶卷显像是个不可逆的化学变化,因此形成的图像是固态的,不方便传输。后来,以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 camera)、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为代表的数字图像传感器取代了胶卷。

数字图像传感器的感像单元是像素,可以把光子变成电子进而存储成电子图像,这是个可逆的物理过程,因此非常方便记录和传输,为人类记录世界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技术手段,得到了大规模应用。

随之而来的是,学界开始关注对于胶卷和数字图像传感器成像质量的讨论。

相机总体的成像质量和诸多因素有关,包括镜头、装调、电子单元和成像芯片等,而成像芯片是像质恶化的瓶颈,尤其是感知物体细节时,成像芯片的传递函数是各因素中最低的。

传递函数是一个物理概念,可以通俗描述为从物体到像的信息传递性能。那么,成像芯片为什么是像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主要是因为人工制造的像素,在尺寸、格点位置、响应均匀性、像素串扰等方面存在较大误差。

胶卷中的感光颗粒虽然尺寸也不均匀,但经过技术手段可以把尺寸做得很小,并且它在响应均匀性、串扰方面也有显著优势。

其实,误差本身并不可怕,怕的是对它的未知。如能发明一种高精密的光场“尺子”,测量出像素的误差,在后面的成像过程中,就可以把它修补回来,从而实现高质量成像。在这样一个初衷下,该团队开展了针对超采样成像的研究。

(来源: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构建最精确的光场,拿到量子效率分布表

张泽本人最早主要从事激光应用方面的研究,包括光镊、纳米流体、无衍射光束、相控阵和光场稳态传输等。

2014 年,因工作需要部门领导拟调张泽到成像光学部门工作。因此,张泽觉得有必要给自己找一个成像领域的研究方向。

当时,张泽的同事正在开展简单光学方面的研究,即利用光学手段测量单个透镜的成像像差,在成像过程对图像进行像差补偿,从而实现高质量成像。

张泽的同事利用一片透镜实现一个复杂镜组的成像效果,并将其称为简单光学。受到同事研究方向的启发,张泽想看看能否测量成像芯片的各种误差,从而实现高质量的显像。

经过充分的调研,张泽发现制约相机成像质量的因素中,成像芯片是一个瓶颈难题,因此该方向有可能产生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于是他开始带领团队着手课题研究。

大概不到一年的时间,研发团队得到了比较好的仿真结果,并初步认定理论是可行的。

2016 年初,研发团队开始搭建实验光路,其后遇到了各种难题。他们起初采用的是小孔阵列,以用于产生一维的干涉条纹,但是发现条纹畸变很大,无法实现实际用途。

经过调研,课题组确定了单模光纤阵列的产生方案,借此得到了十分漂亮的干涉光场。接着却遇到了低频振动、气流、温差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条纹方程的拟合始终难以闭环。

于是,研发团队又采购了真空腔、微晶平台、殷钢板等继续开展实验,尽管实验效果有所提升,但是仍然达不到理论分析的精度要求。

这时,课题组在另外一项关于锋芒稳态激光技术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锋芒稳态激光束的高效率和公里级的传输。

借鉴于锋芒稳态激光的光场横向波矢消除机理,他们进一步提升了光场的波形稳定性。

同时,稳态光场是精确时变的,因此他们采取了在时域拟合光场形态,在空间域使用的方案,从而最终实现了测量光场的精确拟合。

纵观整个研究过程,稳态光场的研究花费时间最多,遇到的困难也最多最大。张泽指出,稳态光场也是整个实验最重要的工具,它也是测量成像芯片误差和量子效率的最精确的“尺子”。

2018 年,课题组补齐了理论缺陷和实验缺陷,最终产生了非常稳定的稳态光场。2019 年,张泽等人首次测出了成像芯片的量子效率分布。

但却发现该量子效率分布难以重构出超采样的图像,图像质量不但不提升反而降低。

经过多次的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课题组确定是环境中的低频振动对干涉光场产生了影响。于是,他们花费几个月去测量振动,借此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环境中无时无刻都有一个约 0.26Hz 的振动波;此外,还发现每当上下班高峰的时候,振动波总是变得很强,稳态光场的形态拟合也就不能闭环,因此他们只能在凌晨做实验,才能规避振动的影响。

后来,基于光场的振动敏感性,他们还研制出高灵敏的振动测量仪器,该仪器没有任何惯性质量块,因此灵敏度和波形测量准确度都很高。

接着,经过多次的努力攻关,他们终于采集到最精确的光场,拿到可以实现高精度成像的量子效率分布表。

此后几年,该团队一直在开展超采样成像实验,先后完成了针对人类、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无人机、月亮等目标的超采样成像。

同时,他们还开发了自动超采样算法和软件系统,使得本次成果距离工程应用更近了一步。

日前,相关论文以《通过稳态波场测量像素内量子效率实现超采样成像》(Hyper-Sampling Imaging by Measurement of Intra-Pixel Quantum Efficiency Using Steady Wave Field)为题发在 Laser & Photonics Reviews[1],薛鹤猛是第一作者,张泽担任通讯作者。

图 | 相关论文(来源: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后续:

首先,课题组将把标校装置拓展到可见光谱段,原因在于可见光相机的应用最为广泛。

其次,课题组将解决应用中的一些工程化问题,根据需求确定产品形态,形成标准化实验设备和产品。

目前,他们正在搭建一套新的测量装置,该装置将重点解决环境干扰、谱段拓展等问题,预计将能实现 6×6 倍以上分辨率的提升。

参考资料:

1.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lpor.202401306


运营/排版:何晨龙




01/ 英伟达将推紧凑型计算机Jetson Thor,专为人形机器人打造,此前已投资至少5家机器人公司


02/ 浙大团队提出抗衰新方法:通过嵌合多肽直接偶联,促进免疫细胞识别并杀伤衰老细胞

03/ 清华团队用主动学习模型筛选析氢催化剂,发现4种新型高熵氧化物,产氢性能显著高于铂基商业催化剂

04/ 美国四大厂出手核电:微软重启三里岛,谷歌牵手核新秀,亚马逊将投5亿美元,Meta已发核电征集令

05/ 15岁上大学19岁北大直博,他专注因果学习在推荐系统中的应用,已被业界用于预测及去偏任务



DeepTech深科技
DeepTech 是一家专注新兴科技的资源赋能与服务机构,以科学、技术、人才为核心,通过科技数据与咨询、出版与影响力、科创资本实验室三大业务板块,推动科学与技术的创新进程。DeepTech 同时是《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独家运营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