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厚家底 发展新引擎——湖北唯一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将亮成绩单

时事   2024-12-11 16:53   湖北  
今年10月,在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上,宜昌电影纪录片《武陵土家》获“金海鸥”奖提名,并被《“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国家影像典藏工程”永久收藏。
这部历时5年拍摄的影片,在广阔的时空架构中,用传说、实景和人物编织出细密而极富烟火气的土家人生活图景,也成为武陵山区(鄂西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的生动展示。
据悉,武陵山区(鄂西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14年8月由原文化部批复设立。多年来,在这片区域内,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与人文资源,湖北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域性整体保护,实现了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有机结合,让非遗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蔚然成林。

(图/湖北文旅 陈丹平 摄)

整体性保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进行整体性保护,并经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的特定区域。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正在逐步分批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截至2023年8月,我国共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6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7个,涉及省份17个。
其中,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武陵山区(鄂西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面积2.9913万平方公里,范围涉及1省(湖北省)、2市州(恩施州和宜昌市),10县市(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宣恩县、咸丰县、鹤峰县、巴东县、来凤县、长阳县、五峰县)。
依托东临两湖、西通巴蜀、北连关中、南达两广的地理区位,武陵山区是中国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之地,是汉、土家、瑶、苗、侗等多民族的聚居地之一。数千年来,这里形成了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和艺术表现形式,构成了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与体系。对此,这一实验区的保护工作,不仅有利于鄂西南民族文化的整体性与系统性保护,是中国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不可或缺的一块,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坚实基础。

(图/魅力五峰)

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为方针,恩施州、宜昌市分别出台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传统村落和民族村寨保护条例》《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为实验区的保护、建设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非遗保护传承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不断迸发新生命力。截至目前,恩施共完成傩戏、扬琴、利川灯歌等60项濒危项目的数字化采集;宜昌完成廪君传说、都镇湾故事等182个非遗代表性项目、2470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数字化采集工作;长阳五峰片区先后完成了63个项目、206名传承人的数字化保护工作。

“非遗+”赋能,助力文旅融合新动能激荡

“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文创”“非遗+产业”……在武陵山区(鄂西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各类“非遗+”模式不仅创新了旅游业态,丰富了旅游供给,更使非遗通过旅游市场走出深山林海,走向千家万户,有效推动文旅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
在恩施,今年以来包括“2024中国旅游日”湖北主会场活动、“荆楚非遗宣传展示暨非遗嘉年华活动”“东方情人节·恩施女儿会”等系列活动相继举办;《非遗里的中国》第二季湖北篇对土家织锦“西兰卡普”、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等进行专题拍摄录制。

(图/湖北文旅)

同时,恩施还将非遗保护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紧密结合起来,打造非遗旅游游学线路9条,开展系列非遗驻景区演出活动1100余场。在唐崖土司城遗址、恩施大峡谷等景区,恩施土家女儿会、利川龙船调艺术节等特色节庆活动之中,非遗不仅成为沿途的一道道靓丽风景线,也成为游客行程中的热门打卡项目。
在宜昌,长阳、五峰两大自治县让非遗“活”起来, 更“潮”起来。长阳“民俗馆基地直播+分销商引流+万人卖货”模式,实现含非遗产品在内的农特产品年综合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清江椪柑”印上二维码,让土家山歌通过物流传唱到千家万户。五峰数字化一体机平台覆盖八个乡镇,市民“扫码享非遗”体验;建成五峰非遗传承展示馆(含非遗工坊);借助网络平台开启非遗购物节,萝卜糕、土家麻糖、五峰精细竹编等成为畅销货品。
此外,长阳、五峰还探索非遗与茶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长盛川青砖茶在武陵山区建设1.5万亩欧盟标准生态示范基地,带动26个乡镇、131个村、10万余农户亩平均增收2000元以上。目前,两县申报采花毛尖茶传统制作技艺、宜红茶制作技艺、长阳清江土家罐罐茶泡制技艺成为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成了金翔毛尖、香水茶业、白溢春茶业等9家非遗制茶工坊,共有200多家茶厂,带动近千名贫困户就业增收,成为“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图/文化e家)

多角度展示,推进非遗保护纵深性发展

为不断强化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抓手的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走深走实,加强各地区协调发展,增进交流互鉴,共同建设生态美丽中国,2024年12月10日至12日,“武陵同根 非遗同行”——2024年武陵山区(鄂西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成果展暨湖北省“非遗三进”活动启动。

据悉,这一活动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宜昌市人民政府、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采取“1+3模式”,即一项开幕式、三项配套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我省非遗保护成果和文化魅力,推进非遗保护纵深发展。
其中,在三项配套活动之一的“武陵风情 流光‘遗’彩”——武陵山区(鄂西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成果展之中,将聚焦保护实验区所辖的宜昌市五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八县市的创建成果。
本次成果展为期1个月,以“钟灵·毓秀”的奇山异水、“遗产·传承”的悠久底蕴、“传播·推广”的生动实践和“弘扬·振兴”的勃勃生机四大主题板块,通过引人入胜的影像记录,带你穿梭于保护实验区的绝美自然风光、浩瀚文化遗产、和谐乡村风情与活力四射的非遗双创实践之间,了解非遗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传承价值。
除了丰富多彩的开幕式和成果展,此次活动还将包括湖北省“非遗三进”活动,同步在全省开展非遗课堂进万校、非遗展演进万村、非遗故事进万家活动,多维度、多层次的展示与交流,立体展现武陵山区(鄂西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成果。
伴随这一系列活动的推进,湖北将亮出丰厚非遗家底,助推诸多具有民族特色、焕发时代光彩的非遗走向更大舞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点亮幸福生活,让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卫视
湖北卫视最新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