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
初來步到的學生哥,與源自法國宮廷的講究美食無緣,日常最多光顧的是大學生飯堂。
學生餐由政府聘專人計算過卡路里,務求讓將來的社會棟樑吃飽吃好,以免有學生因營養不良而影響學業。
當年的飯票不到3法郎一張,持學生證便可以購買。飯堂在午餐和晚餐時間也開放,週末個別休息。
每餐有前後三道菜,款式多樣,日日翻新,棍包隨便吃,水喉水自便。因為宗教習慣,星期五一定有魚吃。
頭盆通常是油醋生冷沙律。
二道作為主菜,多是全熟的肉食配以瓜菜。最多出現的是土豆,蒸炸烤煎焗糊,花樣百出。其他瓜菜是烚熟的多。
有時也會有白飯,但始終覺得它未煮熟,更適合用來餵鴨子,這使吃米飯長大的人常常望飯興嘆。
第三道是甜品,有糕點、芝士、酸奶或水果供選擇。第一次吃酸奶以為是過了期的壞製品,不明白優雅的法國人如何下嚥?要到第二個學期才適應,之後愛上。
最覺得不解的是,為何地處亞熱帶的家鄉,人們都喜歡吃熱呼呼的粥粉面飯,餐前湯水餐後糖水,都是燙嘴的。小食攤上吃串魚旦也熱得冒煙。
而地處寒帶的巴黎,餐飲都是涼叟叟的。飽餐一頓也捂不熱肚子。小食攤賣的可麗薄餅是最熱的了,冬天也有烤栗子。有時想,或許紅酒和咖啡可以幫得上忙,可是一般學生哥消費不起。
中國胃極待撫慰,「大食會」是同鄉之間最受歡迎的活動,通常是相約到有炊具的「老巴黎」(指在巴黎生活超過四年)的學長家裡舉行。各人帶上家鄉親人寄來的傳統海味乾貨,買只大肥雞一同燉上。
北方朋友的拿手好戲是包餃子、涮羊肉火鍋和紅燒五花腩,等等,無一不是使人垂涎三尺的菜色,輪番出場。
平時忍受學生飯堂的生冷,在大食會上釋懷大嚼,不計後果。民以食為天,管它有沒有超標納入高蛋白卡路里。
奇怪的是,在飯堂得不到滿足,卻反而會使人發胖。原因可能是生活孤寂,零食安慰。
法國人的零食如巧克力、奶酪糕點、薯片花生堅果等,品種繁多,令人眼花瞭亂。雖然也明白全都超甜超油超熱量,但包裝漂亮吸引,對好奇的異鄉人來說,款款都是新口味。
除非意志力超能,經濟力無能,否則怎會還未到第二個學期,衣物便要重置,全部加一二個碼,而且要挑鬆身的款式!
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