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财经独家,速关注
自相关部门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的十多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金融服务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也促进金融机构在发展中转型,对其扩大客群基数、把握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服务机遇和提升专业化、综合化服务水平,起到了积极明显的作用。
普惠金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业。发展普惠金融的目的,在于关注薄弱领域,提升特殊群体金融福祉,积极践行金融为民理念,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让全民共享金融业发展成果。普惠金融对私人部门具有正向效应,最终能强化企业实力,增进民生福祉。除了降低非金融企业和个人的融资成本之外,普惠金融有望为企业创新创造条件,意味着为我国的产业转型奠定了金融基础,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有望更加顺畅;人民生活方面,普惠金融则能够改善居民收入、提振消费表现、缩小收入差距。
一、普惠金融提升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
1、普惠金融扩大金融机构客群基数,让金融机构抓住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服务机遇,提升金融机构影响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释放城镇化内需潜力的关键。城镇化过程中,新市民会产生贷款融资、资金结算、投资理财、信用卡、国际结算等方面的银行业务需求。此外,保险作为一种社会共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在新型城镇化中预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转移人口离开土地之后,急需统筹发展商业养老和医疗健康保险,完善城乡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缓解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人口转移带来的社保压力。对于保险机构来说,可以趁着时机进一步发展健康险、责任险、年金险等保险业务,推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2、普惠金融与科创金融联动,提升金融机构专业化、综合化服务水平。科创金融已经成为我国银行机构重要的业务增量,其中中小客户为主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截至2024年二季度,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6.17万家,获贷率46.8%,比2023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科技型中小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3.1万亿元,同比增长21.9%,增速比各项贷款高13.6个百分点。获得贷款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25.76万家,获贷率为55.6%,比2023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本外币贷款余额16.0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增速比各项贷款高2.9个百分点。科创企业大多是轻资产型企业,资产以人才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为主,金融机构给它们提供信贷服务,就需要摆脱传统的授信思维,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如微众银行,在挖掘科创企业知识产权的金融数据价值时,不仅纳入结构化的字段,并且通过从专利著录事项、专利说明书摘要、专利权利要求书等文献中采集大量的非结构化信息,通过运用科技手段将文字转化为具有总览、对比、分析及预测作用的字段,构建相应的规则,用以评估企业技术的有效性、质量以及价值等。科创贷款打开突破口后有望做更多延伸,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融资需求都纳入到银行产品及服务的设计和升级的逻辑中去。
3、普惠金融促进金融机构共同作用、各展其长。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可以相互协调、彼此配合,如对科创型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服务。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开发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在我国长期并存,彼此间合理分工、联动互补、协调发展,将成为我国未来金融业的常态。金融各行业功能互补,多个金融行业通过协调配合,可以降低单一金融行业参与普惠金融的风险与成本。
二、普惠金融改善宏观经济环境
近些年,我国普惠金融工作的不断推进,对居民、企业部门、金融行业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宏观影响。比如普惠金融发展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普及率、降低了金融成本、促进了企业创新和发展、带动居民收入和消费改善等,这些影响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1、普惠金融的发展为非金融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微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其成长的瓶颈。普惠金融通过丰富融资渠道、创新服务模式,有效缓解了这一难题。
2、针对小微企业创新提供种类繁多的政策工具,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对于服务小微企业、农村企业,这些年创新落地的工具类型丰富。例如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农支小再贷款、政府性融资担保、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这四类工具正通过不同方式支持小微企业进行融资。还比如,中央财政通过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转移支付,为多个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提供奖补资金,用于支小支农贷款贴息、支小支农贷款风险补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涉农业务降费奖补等方面。
从效果来看,近年来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保持较高增速。截至2024年三季度,发放给普惠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已达到32.9万亿元,同比增速持续保持自2018年第二季度以来的14%以上的水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