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工匠|用数字化“神笔”构建建筑“具象之美”——记天津市政总院技能大师刘晴阳

文摘   2024-09-30 17:56   天津  

天津日报

2024.09


导读

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简称“天津市政总院”)稳步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以刘晴阳技能大师工作室为依托,充分研究运用BIM等前沿信息技术,做到了以智能化建造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以数字化推动行业转型、以绿色化引领可持续发展、以前沿技术驱动战新产业壮大。在近日,《天津日报》“海河英才谱”专栏报道了天津市政总院技能大师刘晴阳事迹。

全文


用数字化“神笔”构建建筑“具象之美”

新闻

热点




记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技能大师刘晴阳

走进刘晴阳技能大师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大屏幕,上面显示的是经由BIM(建筑数字化)技术生成的三维模型和二维图纸。指着纵横交错的图线、纷繁复杂的信息,刘晴阳耐心地给工作室的成员讲解正在攻关的路桥项目。

“10余年来我始终在工程行业一线,看到自己参与设计的一栋栋建筑、一座座桥梁拔地而起时特有成就感,在接触建筑数字化技术后,我更为它能精准展示出建筑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构件而着迷。”在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这位年轻的技能大师笑着说。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也就是BIM技术,是在虚拟环境中把实际建筑造出来,1:1、100%地还原建筑的实际情况,“它就像设计师得心应手的‘神笔’,能为建筑中的每个构件提供独有的ID编码,我们将之比喻为建筑结构的身份证,通过这张身份证就能了解建筑结构的每一个细节,这也是构筑智慧城市的基础。”刘晴阳解释。

10年前,刘晴阳刚接触BIM时,国内相关参考文件还很少,业内对这项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很迷茫,她却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建筑业转型的关键。“我从最基本的软件入手,日以继夜地学习,先后取得了BIM技术、造价、咨询等工程领域最高等级证书。”她清晰地记得BIM带给她的第一次惊喜:经过一个多月的测算,她通过对某建筑设计方案的全面优化,解决了管线碰撞的施工难题,为项目节约50余万元,这也成为她探索BIM之旅的首笔财富。

如今,走在津沽大地上,总能看到刘晴阳团队的杰作。天津港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就是其中的一个典范。这是个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工程,全长约21.3公里,桥梁路段占比高,施工难度大,对绿色智慧应用程度要求高,“我们采用了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在设计中能精确到每个零部件的细节,力求100%还原整个货运通道的实际效果。”这条通道如今已成为助力“港城共荣”的一道亮丽风景。

近年来,刘晴阳团队的作品,已经绽放在国内二十余个省区市及东南亚、非洲等地区,获得多个奖项。他们还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探索产教培融合,为云南、四川、长沙等地普及BIM技术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




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简称“天津市政总院”),始建于1949年10月18日,2021年完成转企改制,是国家认证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综合型国家甲级设计研究院,总院拥有工程设计综合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工程咨询综合甲级、城乡规划编制甲级、测绘资质甲级、工程监理甲级等“三综多甲”资质资信,并成为商务部对外援助成套项目管理企业,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

秉承“诚信、包容、进取、共赢”的企业精神,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跨江跨河特种桥梁、互通立交、隧道、给水、排水、污水处理、污泥后处置、固体废弃物处理、再生水利用、防洪工程、堤岸码头、基础设施综合配套、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土壤修复、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综合管廊、工业与民用建筑、供热、城镇燃气、风景园林、城市更新、乡村振兴、城乡与交通规划等领域方面在全国享有声誉,具备全专业、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服务能力。

恪守“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谋发展,以服务赢信誉,以品牌占市场”的经营宗旨,致力于创新引领的国际型工程公司发展愿景,坚持设计理念更新,跟踪技术发展前沿,与国内外同仁合作共赢,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天津市政总院
提供对外宣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