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变脑子,“还精补脑”真的可行吗?许多人误以为百日筑基只需禁欲一百天即可成功,然而即便坚持了一百天,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一旦又开始“漏”,之前的努力便白费了。今天,我们来聊聊修行的一大误区,以及如何避免身体被掏空并将失去的补回来。
此前我们讲过戒色禁欲的具体方法和欲望的本质,不少同学认为只要戒色禁欲,就能让原本要下行的“精”改变方向上行,进而补益大脑。一些同学觉得戒色后头脑确实更灵光,人更聪明,双目也更有神,这真的是“还精补脑”的功劳吗?
先来说“还精补脑”这个概念,其最早源于三国时期曹植登泰山时所留的《飞龙篇》,诗中写道“授我仙药,神皇所造。教我服食,还精补脑。寿同金石,永世难老。”从这段内容不难理解,叙事背景是曹植登泰山时遇到两个仙童,他跪地问道,仙童给了他一种仙丹,并教他服食可“还精补脑”,从而长生不老。这里的重点是,“还精补脑”概念出自于此,但说的并非修炼,而是吃仙丹。先明确一点,自称吃了仙丹的曹植,史料记载只活了 40 岁,显然他未能凭借仙丹“还精补脑”成功。
且不论曹植这段经历的真假,单说“还精补脑”这个概念,除了吃丹药之外,能否用于修行呢?虽说曹植通过丹药“还精补脑”失败了,但在现实修行中,排除丹药,“还精补脑”确实可行。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需先明确“精”字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含义。
了解道家修行体系的同学肯定知道“精气神”这个概念,那么“精气神”的“精”与“还精补脑”的“精”是否为同一回事呢?很多人认为戒色就能“还精补脑”,这里的“精”对应的其实是“精子”的概念,即只要不泄露“精子”,就能把“精子”变成“脑子”。但从医学和修行角度来看,这都是错误的想法。从医学角度讲,“精子”属于人体排泄物,一旦产生就无法再吸收回去补脑,排泄不畅还可能引发前列腺炎。从修行角度讲,“精子”又叫“浊精”,道家认为,人一旦产生色欲,“浊精”就已产生,污浊后便无用了。所以首先要排除“还精补脑”说的不是“精子”这个实物的“精”。
前面提到有些同学戒色后确实脑力变强、精力更旺盛,这是客观事实。下面先把“还精补脑”的误区说清楚,再细说其正确方法。
按照上古《黄帝内经》或传统道家的说法,普通人的天寿是 120 岁。从当今西方科学视角来看,这个 120 年的理论寿命极限也是可靠的,符合正常人类五脏六腑及身体机能使用极限。在排除器官机能衰竭之外,道家还有一种观念,即人秉受父精母血和“先天真气”而生,这个“先天真气”在人体内又叫“先天元气”。人有与生俱来的“先天元气”,它是生命的原动力,一旦耗光,人就会死亡。所以普通人能活 120 岁,在道家看来,是在对“先天元气”平均分配、合理消耗的情况下,普通人的寿命极限。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来举个例子将“先天元气”具象化。假设人能活 120 年,一年 365 天,那么普通人的理论寿命极限为 43800 天,这就如同拥有 43800 块钱。身体如同银行,每天仅能取出一块钱,如此“先天元气”才可支撑人活到 120 岁。倘若一天花费 2 块钱,超支就意味着在透支银行的钱,寿命便会打五折,只能活到 60 岁。许多人仗着年轻,肆意挥霍,不在意浪费,感受不到健康变化,只因看不到生命银行的余额。只要还能取出钱,就觉得没问题,直到某天突然发现余额不足,却已悔之晚矣。
现在回到所谓“还精补脑”以及戒色后脑力变强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还精补脑”,好比每天只有 1 块钱,若平时将其中 5 毛用在淫欲上,脑力只能分到剩余的 5 毛钱。当然,人还有其他身体消耗,所以脑力可能连 5 毛都分不到。若不把这 5 毛用在淫欲上,脑力分到的钱自然就多了,人的脑力变强、精力旺盛也就理所当然。之所以说这不是真正的“还精补脑”,主要原因在于,无论花费多少、花在何处,都是在花钱,都是在消耗“先天元气”,只是花多花少的问题。因为没有学会往生命银行里赚钱充值,所以谈不上“补脑”,并未真正进行补充。
这里涉及到开篇所讲的“百日筑基”。很多同学认为只要戒色 100 天就等于“百日筑基”了,然而真正戒了 100 天后,却不知下一步该如何,过段时间又开始“漏”,之前的努力全白费了。关于“百日筑基”,并非单纯戒色。在以往的内容中我们多次提到,在道家“百日筑基”的概念里,只要思想上有想法,就等于“漏”了,并非只有实际行动才会产生浊精。而且造成精气泄露的不只是淫欲,包括一切思想欲望乃至情绪,都会导致精气耗损。所以我们会发现多数人年龄越大,情绪和欲望越小,因为精气快耗尽了,情绪欲望都难以发动起来。
大家必须明白,真正的“还精补脑”中提到的“补”字,要补充能量,就离不开“百日筑基”。而“百日筑基”的真正意义,即通常人们所理解的不再耗费精气,以及让淤堵的任督二脉彻底通畅。这并非单纯不耗费或少花钱就能做到,而是要学会赚钱。因为人只要活着就必然有消耗,只有学会赚钱才能达到起码的收支平衡,不再耗费生命银行里原本的“先天元气”。进而赚得多花得少,往身体银行里存钱,才能同步弥补之前花掉的钱,也就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这个过程中,返还先天要往里存钱,要存钱就得先赚钱。所以我们之前也讲过,“百日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实际上是同步运转的过程,就如同一边省钱,一边赚钱再存钱。
那么究竟要如何做才能达到真正的“百日筑基”或者说“还精补脑”呢?“百日筑基”的核心宗旨是“开源节流”,即节省开支,增加收入。基于这个核心宗旨,我们将“百日筑基”的真正方法分为两大步骤,首先要懂得“减少消耗”,然后学会“增加收入”。
首先,要想“减少消耗”,就得明白每天是什么在消耗着自己。我们在之前戒色禁欲的内容中讲过“人无欲不可活”,同理,消耗人的正是这些欲望,分为“基本生理欲”“基本心理欲”“过盛生理欲”“过盛心理欲”。之前已经讲过,这里不再赘述。只说“基本生理欲”和“基本心理欲”是人赖以生存的正常需求,而“过盛生理欲”和“过盛心理欲”则是需要“减少消耗”的部分。
我们将“过盛生理欲”和“过盛心理欲”结合起来,形成具象化的概念,分别是“多余的思维”“多余的情绪”以及“多余的行为”。这三者紧密相关,由“思维”产生“情绪”,又由“情绪”产生“行为”。例如,早上去菜场买菜遇到一个商贩缺斤短两,当发现这个问题时,“思维”就发动了,进而越想越不是滋味,于是“情绪”产生了,接着特别气愤,由这个情绪引发“行为”,跑回去找商贩理论。这样一番吵闹下来,再回到工作和学习岗位时,就会发现自己难以安静,思维混沌,情绪焦躁,身体疲乏,美好的一天不复存在。
没错,正是“多余的思维”“多余的情绪”以及“多余的行为”过度消耗了能量,进而影响到正常的“思维”“情绪”和“行为”。这就如同每天只能花一块钱,却在错误的情况下动用了它,那么到该花在正经地方时就需要透支了。所以要想“减少消耗”很简单,只要斩断这个消耗的源头,阻止“多余的思维”产生,这样“多余的情绪”和“多余的行为”也就不复存在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减少“多余的思维”产生呢?这里介绍一个简单直接且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在处理一些不必要的事情时,学会“装糊涂”“自我开解”和“敷衍了事”。比如对于一些无意义的社交活动,有时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多时候把某些事情挑明了意义不大,还可能引发争执从而消耗自己,那就干脆“装糊涂”,当作自己不知道。又或者在自己吃亏上当,但解决起来麻烦困难且消耗很大,甚至得不偿失的情况下,就“自我开解”,认为吃亏是福。还有对于一些自己看不顺眼的人、事、物,就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学会“敷衍了事”。有时候过于较真,累的其实是自己,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做岂不是真的变成傻子了?“装糊涂”“自我开解”和“敷衍了事”听起来似乎是贬义词,但这种方法却能切实地改变你,真正意义上减少你的消耗。要知道,一个真正能成就大事业的人,根本不会在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消耗自己,他们懂得保存精力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一个事事都斤斤计较、吹毛求疵的人很难有大成就。所以人们常说大智若愚。那些看起来很愚钝的人,似乎经常吃亏,但他们很好地保存了自己的精力,看似与世无争,实则悠然自得。因此人们才会说“傻人有傻福”。
当你懂得如何“减少消耗”之后,我们再来谈谈如何“增加收入”。我们之前多次提到,人的日常饮食确实是一个“增加收入”的途径,但首先这种收入对于人的消耗来说可谓入不敷出,对于弥补“先天元气”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即使你吃的营养再丰富,若不懂得炼化,也只能变成肥肉脂肪,无法变成“先天元气”。同时,有时候吃东西吃错了,非但不能补充自己,还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消耗,比如长期吃一些垃圾食品,或者吃坏肚子等情况。
那么,要想真正地“增加收入”,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直接获取自然界中的“先天真气”。我们看无论是道家的丹道、上古练气法,还是我们的“易昕呼吸法”,其根本目的都是获取“先天真气”。因为我们一开始就讲过,人秉受父精母血和“先天真气”而生,而与生俱来的“先天元气”是人的生命原动力。这个“先天真气”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只要你懂得如何去获取。
在易昕真传“胎息辟谷”一期里曾经讲过,获取“先天真气”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实就是通过呼吸吐纳,激活人体的胎吸,从而透过皮肤毛孔直接获得“先天真气”以补益身体。当然,除了“易昕呼吸法”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类似“安那般那”一类的呼吸吐纳法。重点在于要有正确的方法,并且能够系统地学习,避免盲修瞎练。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可以初步激活胎吸,获得“先天真气”补益身体的。当然,如果遇到瓶颈想要更进一步突破,还是离不开有传承的前人指导,否则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无人交流解答,自己很难解决甚至容易出偏差,这也是道家极其注重师承的关键因素。
总而言之,大家一定要明白,道家修身的根本,无论是“还精补脑”还是“百日筑基”,不管用怎样的名词称呼,其关键就在于返还先天,把你失去的“先天元气”补回来。当你身体银行里的存款越来越多,病痛自然就会越来越少,身体好自然心态也会变得平和,这便是道家“以命养性”的真正奥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