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瑰宝,璀璨绽放:上海博物馆东馆启幕上海文化新纪元!

企业   2024-07-04 16:32   江苏  


6月26日,上海博物馆东馆重新对公众开放。

多馆连开,精彩纷呈。

这是一座文化殿堂的新生,

也是城市文脉的一次优雅绽放。



上博东馆按照“三部曲”开放计划6月底开放陶瓷馆、玺印篆刻馆、玉器馆、货币馆四个“中国古代艺术通史系列”常设展厅,加上已开放的青铜馆、雕塑馆,上海博物馆八部“中国古代艺术史教科书”中的六部已经揭开神秘面纱。


同时,聚焦城市文脉探源和对外文化交流主题,新推出两个专题展厅,分别是考古馆“考古上海”展和陶瓷专题馆“China·世界:陶瓷与中外交流”展。另外,全新打造了古代文明探索宫、数字馆“山水江南”展、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文创旗舰空间等四个互动体验空间,为观众提供文旅新体验。



金螳螂文化带来馆内 玺印篆刻馆玉器馆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江南造物”专题馆(7月底前开放)共4个厅的陈列展览。期待大家到馆体验!





玺印篆刻馆位于上海博物馆东馆2层,面积600多平方米。


1996年开放的上海博物馆中国历代印章馆是海内外第一个中国印章专题陈列馆,其展陈逻辑与陈列方式的科学性和学术性一直是印章陈列的典范。基于印学研究的持续推进,中国历代印章馆更名为“中国历代玺印篆刻馆”,并将在东馆全新亮相。



玺印篆刻馆共展出精品文物573件,较之前增加近百件,新品约占35%。



新陈列中,首次将中国印章的发生与发展置于世界古代文明印章主要起源体系的大背景下,设立“印章的主要起源体系”专题。以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及黄河流域的早期印章为序章,开启中国历代玺印篆刻通史陈列。




新陈列的主体划分为“中国玺印”和“中国篆刻”两个通史板块。


玺印和篆刻虽然在历史上具有联系并在形态上相互承接,但其性质并不相同。玺印以凭信为主要功能,篆刻本质上是一种以玺印为物质外壳的艺术创作样式。因而,玺印篆刻馆所呈现的是两个和而不同、相对独立的通史陈列。






玉器馆位于上海博物馆东馆2层,面积800多平方米。


展览以中国古代玉器通史为框架,在原人民广场馆常设展陈的基础上,展出自新石器时代至清代的近350件(组)馆藏玉器,并新增绿松石、玛瑙、翡翠等品类,完善观众对古代玉器用材的认知。




展览挑选近80件重点展品进行详细说明,40件重点展品配有拓展性的数字导览,辅以线图、拓片、使用复原图或动画,以及同期其他门类的相关艺术品等。



通过多角度讲述,以“轻”学术形式落地,极大地丰富了展览内容,力求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物知识需求,帮助观众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玉器的发展历程、功能演化和历史文化价值。



玉器馆整体设计温润典雅,展厅空间设计采用回字形中区布局,实现张弛有度的节奏。


细节设计提炼玉器的造型、纹饰、质感、色彩等元素符号,通过照明层次设置、“玉”字墙装置点缀、柜型变化等,全方位提升展示效果和品质。



展厅中心柜采用微型聚光灯侧面补光的方式,对展品纹饰进行提亮,是本次展陈照明的一大创新。另外,在展厅入口处,放置了一块重达158斤、未经人工雕琢的新疆和田玉籽料供观众触摸,感受大自然“天地精华”之美。






修复体验馆位于上海博物馆东馆4层,面积700多平方米。


通过开放式文物修复展示和主题陈列两种形式,向观众揭开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神秘面纱。在开放式文物修复展示空间内,上海博物馆的青铜、陶瓷、书画、家具、漆器、古籍等国家级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修复技艺团队将轮流展示其真实的工作状态。



主题陈列简明阐释文物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文物保护的必要性,通过明代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春秋晚期青铜蟠龙纹鉴、清代景德镇窑五彩仕女婴戏图罐、明代中晚期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碗、清代紫檀木漆架宫灯、商代中期青铜兽面纹斝等文物的保护修复应用案例,系统展示从价值认知、病害诊断、本体修复到预防性保护的完整流程。



修复体验馆揭秘完形、全色等修复技艺中的难点和精髓,以及应用于文物保护中的前沿“黑科技”。深入介绍参与文保工作的各种专业角色,展示文物保护不断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修复体验馆的主题陈列将不定期更新,未来观众也将有机会进入展示空间,与修复师零距离互动。



上海博物馆东馆新启

邀您共赴文化之旅~


7月底,“江南造物”专题馆将开放

敬请期待!






部分素材来源:上海博物馆

金螳螂文化
让设计更有文化,让空间更有故事。 金螳螂文化为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规划馆、主题馆等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设计、施工、布展一体化服务,打造了一批全国各省市重点文化项目,并先后获得了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奖、鲁班奖、IDA设计大奖等一系列行业殊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