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菲律宾没有公交车,你会惊讶吗?是的,还真是没有的,或者准确的说出了马卡蒂和BGC等极少数地方,其他全国大多数地方都没有公交车的。在菲律宾,出行基本都是靠吉普尼。
如果你来过菲律宾,相信一定对吉普尼不陌生。在马尼拉喧闹的街道上,在大客车、私家车和出租车的穿梭中,一辆醒目而又不合时宜的车辆漫不经心地穿行而过。它涂着鲜艳的色彩,装饰着华丽的配件。这就是菲律宾的吉普尼,二战后的创新,文化的象征,当之无愧的“公路之王”。
什么是吉普尼
当地人称这种外观有趣的车辆为吉普尼或吉普车,是菲律宾一种经济实惠的公共交通工具。吉普尼有指定的路线,这些路线通常涂在车身两侧或显示在挡风玻璃上,路边任意地方随时招手停车,随上随下没有固定车站站点。
吉普尼的长度足以容纳 15 至 25 名乘客,车身两侧均有窗户,通风良好,后门敞开,方便乘客上下车。吉普尼以其鲜艳多彩的喷漆和华丽的装饰而闻名,多年来,它们已成为该国及其文化的象征。
吉普尼的历史
吉普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二战结束后,当地人将战争期间使用的美国威利吉普车改装加长之后,做为公交出行工具,于是就有了吉普尼。20 世纪 50 年代初,吉普尼开始在马尼拉通行。很快,吉普尼就成为解决战后公共交通问题的方法。
菲律宾人加长了美国车以容纳更多乘客,并加装了车顶以保护乘客免受菲律宾酷热的侵袭。座椅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两边纵向延伸的长椅,以提供更多的座位空间,并在中间留出一个狭窄的空间作为过道。吉普尼司机开始用鲜艳的颜色和任何他们喜欢的图像来装饰他们的新车,从神圣的天主教图像到菲律宾乡村的图片,再到艺术文字和他们最喜欢的卡通人物。
吉普尼之父萨劳
在菲律宾,有一位叫萨劳的人,被称为吉普尼之父,他在1953年成立了萨劳汽车公司,是菲律宾最早期的吉普尼汽车生产商之一,并迅速成为吉普尼车中的佼佼者,以高品质产品而著称。该公司还为吉普尼成为菲律宾文化标志做出了贡献。
萨劳将吉普尼宣传为菲律宾文化的象征,并代表菲律宾在世界多个活动中亮相。1964 年,一辆萨劳吉普尼在纽约世界博览会的菲律宾馆展出,作为菲律宾人的民族形象。1971 年,一辆萨劳吉普尼作为伦敦 - 马尼拉快车的一部分从马尼拉前往伦敦并跑遍了欧洲。1981年,教皇约翰·保罗二世首次访问该国时,乘坐了萨劳专门打造的车主型吉普尼。如今,吉普尼不仅在该国的街道上炫耀,而且还以微型形式出现在纪念品商店的货架上。
不过时至今日,萨劳汽车公司早已没有了昔日的辉煌,2000年时公司宣布不再生产吉普尼,员工人数也仅剩50人维持日常运营。
今天的吉普尼
过去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谈论逐步淘汰吉普尼,为更高效的公共交通方式让路。尽管人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辩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们仍然存在。这个文化象征经历了菲律宾 70 多年的奋斗、进步和变革,证明了“公路之王”经受住了时间的严峻考验。
往期推荐
菲律宾旅游就关注我们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