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陕西各级工会组织动员各企事业单位共申报全国职工“五小”创新成果项目1036项,申报数量居全国第十。
省政府与省总工会第二十九次联席会议上,省总工会被列入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单位。今年,省总工会向科技厅申报了5项一线技术工人的创新成果。
产业工人作为新时代浪潮中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陕西省总工会积极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广泛动员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参与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创建创新工作室、举办职工科技节、鼓励职工“五小”创新等举措,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截至目前,全省建有各级各类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000余个,已选树9个全国示范性创新工作室、160个省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13个省级创新工作室联盟,汇聚了2.5万余名创新人才。
省总工会为每个省级示范性创新工作室支持资金5万元至10万元,每个创新工作室联盟补助经费5万元,累计支持资金785万元。
在陕西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不仅为产业工人施展才华、实现梦想提供了舞台,更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以发现和解决工作现场的急难险重问题为重点,广泛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张新停、刘湘宾、彭建军等一大批高技能领军人才成为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其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创新人才“聚集地”、技术创新的“主力团”。
“领头雁”带动“齐高飞”,依托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体系建设,陕西各地职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结成联盟之后,当遇到怎样改造土壤可以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的问题时,种植专家可以向擅长运用工程技术手段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与修复领域重大科学问题的李娟创新工作室请教。”省农林水利气象工会主席周晓芳说,“对于如何把握灌溉时机,可以向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王战义创新工作室询问。”省农林水利气象工会打造的“秦农创·生态链”“秦水创·生态链”创新工作室联盟实现了“生态链条”的互通互融。
这是陕西工会打造创新工作室联盟的缩影。陕西工会以区域(行业)特色为重点,以创新工作室联盟为牵引,优化区域(行业)内创新资源配置,推动创新要素向特色产业集聚,夯实职工创新建功立业阵地,为新质生产力加速发展提供新支撑新动能。
“以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来提升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活力,围绕产业链、人才链,打造与重点产业相融合的创新工作室联盟,以促进以前没有交集的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行业领头人深度沟通与全方位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省职工创新技术协作中心主任贺娟说。
自2011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的陕西省职工科技节,共遴选通报项目4289项(职工创新成果3004项、职工先进操作(工作)法898项、职工创意作品172项、职工合理化建议100项、绝招绝技绝活42项、创新创业项目73项),职工683人(杰出能工巧匠148人、科技创新创业人物235人、工人发明家40人、带徒名师260人)。
近年来,陕西省总工会紧盯科技创新这一高质量发展的“制胜法宝”,充分发挥工会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强化工作联动联合,高标准、高质量举办职工科技节,“每届一主题,届届有创新”,激发广大职工创新创造活力。
“开展职工创新交流活动,可以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创新创造热情和活力,营造人人可创新、人人会创新、人人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贺娟说。
今年,为期两周的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第一届职工创新节举行,众多来自一线的创新成果成为职工创新嘉年华的主角。5个专业论坛,18场主题馆日活动,开展技术创新研讨、创新文化沙龙、创客经验分享等活动,展示创新成果、搭建交流平台、营造创新氛围、凝聚创新力量。
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工会建机制、搭平台、抓项目、兑薪酬、强转化,通过“五步法”打造全员创客矿区。七年来,公司职工共申报各类创客项目成果7150项,有效转化率95%以上,产生总效益达7.19亿元。
在职工科技节示范带动下,各市(区)总工会、省级产业工会和企事业单位工会具有区域、行业和单位特点的职工科技创新活动遍地开花,先进操作法、绝招绝技绝活、合理化建议推广等科技节配套活动和基层联动项目精彩纷呈,推动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发展。入围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前100名的陕西职工创新成果逐年升高。2016年以来,已有18个职工创新项目获得了全国总工会350万元的补助资金。
日前,延安市总工会制作的《延安市产业工人先进操作法与“五小”评选活动优秀项目汇编》不仅是对革命老区产业工人卓越贡献的肯定,更是对创新精神的一次深情致敬。
这些成果,有的优化了生产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有的解决了技术难题,降低了成本;还有的促进了节能减排,保护了环境。
来自基层一线的每一项创新,看似“小”,但最易于普通职工参与、易于解决实际问题、易于将创新创造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近年来,陕西各级工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五小”(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引领广大职工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刚刚落幕的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第四届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展,从一线员工的发明改造到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的技术革新,101项成果以实物、图文以及视频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五小”创新发展成果,参观者们汇聚于此共同见证闪耀着智慧光芒的试飞创新成果。
长庆油田公司工会将劳模工匠工作室和人力资源部技能专家工作室同创建、同评审、同命名、同管理,将“五小”成果纳入科技发展部公司科技进步奖评审体系,工会牵头设备管理部主推优秀成果等并轨管理模式,打通“五小”创新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星火之光,闪耀光芒。
在陕西的各行各业中,职工“五小”创新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风尚。这不仅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热情,更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开展‘五小’活动是工会一项传统的群众性技术创新工作,是提升产业工人能力素质的重要举措。”贺娟说。
省总工会广泛征集一线职工“五小”活动典型案例,各级工会精心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参与,推动“五小”活动深入开展,持续创优载体,群创孵化、建强基地、劳模引领、竞赛选拔多措并举,不断增添基层创新创造、创效动能,推动企业产品升级、技术革新、工艺改进和节能降耗。
陕西产业工人因“创”而立,逐“新”而行,向“高”而攀。以职工创新力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陕西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正孕育着产业工人创新创造创效的无限可能。
来源: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