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锲:杨奇瑞水墨-装置作品展”座谈会发言摘要

文摘   2024-08-06 16:47   浙江  

7月26日下午,由宁波美术馆和杨奇瑞工作室共同主办的“墨·锲:杨奇瑞水墨-装置作品展”隆重开幕展览将持续至8月21日。展览座谈会在开幕式当日举行。美术史论家、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皮道坚,知名策展人、“空间站”创始人、中国美院外聘教授付晓东,艺术学博士、中华艺术宫策展人项苙苹,中国美院教授、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原院长管怀宾,中国美院教授、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班陵生,中国美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新美术》主编万木春,以及中国油画家学会会员、全山石艺术中心宣传部主任王文杰等参加了座谈会。策展人姜俊主持。




 ◆ 姜 俊

姜俊首先向各位嘉宾介绍了展览情况,墨·锲:杨奇瑞水墨-装置作品展展出了艺术家杨奇瑞的最新水墨绘画和装置作品,融合传统墨韵与现代雕塑。墨作为文化瑰宝,在杨奇瑞笔下焕发新生,突破传统,融入拓印、泼墨等技法,与雕塑空间感巧妙结合,创造出独特艺术形态。锲则象征雕塑的坚实,展现艺术家对物质世界的深刻理解。展览中,雕塑与水墨高度融合,作品立体且富含水墨意境,为观众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震撼,拓宽水墨艺术边界,引领当代艺术新方向。



 ◆ 项苙苹

项苙苹表达了她对于中国人心中的丘壑和今天抽象艺术间关系的看法许多中国艺术家在研习西画后,普遍回归或融合水墨画,体现了对本土文化的深刻认同与再创造。杨奇瑞作为雕塑家涉足水墨画创作,初期或因材料便利,后则自发深入研究,这一过程如同前辈艺术家对西方艺术的借鉴后回归中国文化根源。中国水墨不仅作为工具,更承载了展现中国文化精髓与哲学思考的使命。杨奇瑞的抽象水墨画,虽形式自由,却深刻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即探索宇宙万物本质的精神追求。其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视角,也体现了艺术家对宇宙观、人生观的深刻理解,就如杨老师的装置作品《金石开源》,如此巨大的印章是无法实际去拓印的,只能通过心,通过想象,来拓印出印章上的图象。所以说杨老师的作品是心印,可以印心,印中国文化的密码。



 ◆ 付晓东

付晓东着重提及了杨奇瑞在不同艺术领域的跨界实践。她认为,杨奇瑞自90年代起在欧洲以水墨为媒介进行实验,历经二十余年探索,成功将水墨与雕塑融合,如文字雕塑系列便是从水墨草图演变为雕塑,再融入水墨元素的佳作。此次展览,杨奇瑞回归水墨主题,展现其新作品,再次印证了他在水墨与不同媒介跨界实践上的深厚造诣。水墨作为跨世纪的艺术议题,其复杂性在于如何融合东西方文化、跨越传统与当代的鸿沟。如林风眠、黄宾虹、齐白石等众多艺术家,均在此领域做出尝试,探索个人风格与系统。杨奇瑞老师亦是其中实验水墨的一员,他的水墨实验不仅体现了对抽象艺术的追求,更展现了对中西、古今融合的不懈努力。



 ◆ 管怀宾

管怀宾在90年代曾有着与杨奇瑞相似的海外游学经历,也同样在其创作实践中体现了跨界的特点。他认为,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杨奇瑞在雕塑领域构建了独特的艺术体系,而他赴欧洲游学的经历,则促使他从空间艺术转向水墨创作,形成了超越传统国画与当代水墨的新视角。杨奇瑞的水墨作品不仅是技艺展现,更是个人思考与时代背景的深刻融合,带有浓厚的个人文本色彩。他的创作跨越多个领域,展现了从雕塑到水墨的跨界探索。展厅中的水墨作品,虽源于欧洲游学的体验,却已历经多年沉淀,融入了雕塑的物质性与空间感。因此,这批作品不仅是一种抒情,也不仅是随性而为,还展现出强烈的构造性,这与他多年来在雕塑创作中形成的对于材料的身体感知有关。




 ◆ 班陵生

班陵生是杨奇瑞在90年代初招收的第一届研究生,与其有着深厚的师生情谊,并在多年来与他的共事之中深知其艺术性格的立体多面。班陵生认为,水墨是杨奇瑞这一代人,乃至整个中国人基因里的东西。杨奇瑞三十载艺术生涯中,水墨如影随形,只是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空间以特有的方式呈现。而他作为雕塑家向水墨的跨界,展现了不懈的探索精神。水墨不仅是其创作的媒介,更结合了杨奇瑞雕塑教育实践的深刻表达,以通家的身份呈现他们那代人所珍视的艺术的意义所在,反映了时代文化的心灵印记。杨奇瑞以“心中猛虎,细嗅蔷薇”的形象,在艺术创作中展现远大志向与细腻情感的完美结合,其命题深刻而独特。



 ◆ 万木春

万木春强调了杨奇瑞水墨画与雕塑之间的共通性。他认为,传统上,绘画与雕塑虽媒介不同,但因捕捉世界感受的表现目的相通,所以同归于“高雅艺术”。杨奇瑞的水墨对质地、肌理、笔迹、墨感的专注,延续了雕塑的神气。他运笔代刀,泼墨如塑,用更快的速度实现了雕塑之意,亦可谓平面上的雕塑。要领悟杨奇瑞作品的意蕴,需要生活经验和一定的艺术知识,语言难以尽述,如强要他写下创作感言,则必如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般,美的碎片沉浸在视觉记忆中,兹流益广,粼粼闪耀。语言实难表述视觉艺术之意,何如亲临现场,感受其魅力!



 ◆ 王文杰

王文杰表示,他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杨奇瑞的水墨创作,一年前在其工作室初识杨奇瑞的水墨,已感其独特韵味,今日亲临现场,作品更显磅礴气势,直击人心,尽显其深厚心性。作为中国人,他的作品根植民族根性;作为雕塑家,水墨中融入雕塑的静穆与单纯,展现崇高美感;作为当代艺术家,他跨界融合,以批判性反思现代性,通过水墨媒介传达东方宇宙观,贯通客体、主体与心体。尤为独特的是,他摒弃传统笔墨,纯粹运用水墨,尤其是水的灵动与力量,展现了水性之美,使作品达到艺术显现的至高境界。



 ◆ 皮道坚

皮道坚深入探讨了杨奇瑞作品中蕴含的东方精神与审美方式,以及这些作品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艺术文化自信的展现。他认为,奇瑞对水墨的钟爱,不仅体现在作品的宏大体量与深厚功底上,更在于他试图通过这一东方媒介,探索与西方当代艺术不同的精神性内涵。此次展览以“墨·锲”为主题,巧妙融合了水墨、雕塑与空间的概念,展现了杨奇瑞跨媒介的艺术实践。锲,不仅指雕刻与空间的连接,更蕴含了锲而不舍的精神追求。杨奇瑞利用水墨的随机性、空灵通透与模糊性,挑战传统意义的固定框架,追求新的艺术表达。杨奇瑞的艺术追求,正如孟子所言,“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他通过作品传达内心的良善与美好,这种心性的显现,不仅丰富了个人的艺术世界,也试图影响并启迪更多人的心灵。杨奇瑞的艺术实践,正是对中国人特有的世界观、哲学观的一种探索与表达。此次展览,不仅是杨奇瑞个人艺术探索的展示,更是中国当代艺术对当下世界认知与反应的缩影。在全球化与多元化的今天,杨奇瑞以水墨为媒,不仅传递了东方的美学理念,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艺术家的文化自信与创造力。总之,这是一场充满意义与深度的展览,它让我们在欣赏艺术之美的同时,也思考着艺术与人生、传统与现代的深刻关系。




 ◆ 杨奇瑞

最后,艺术家杨奇瑞对参加座谈会的嘉宾和策展人表示感谢。他提到,自己30年来的水墨研究历程,多为自我摸索,少参展交流。此次展览展示了他打破传统笔墨媒介,将雕塑的材料观与空间观融入水墨的新探索。他深信,宣纸、墨、水作为中国文化精髓的载体,其艺术潜力巨大,仍未被充分挖掘。宣纸、墨、水不仅是创作材料,更是艺术表达的本质所在。它们作为艺术家抒发情感、阐述艺术见解与世界观的桥梁,正等待着被更加多元而深刻地诠释。


(以发言先后为序)





墨  ·  锲

杨奇瑞水墨-装置作品展


展览时间

2024年7月21日-8月21日 


展览地点

 宁波美术馆3号厅 


主办单位

宁波美术馆

杨奇瑞工作室


策展人

姜   俊





-END-

编辑:徐良、鲁逸迪

初审:孙周

终审:江宇华

宁波美术馆
宁波美术馆是宁波市委市政府重点建设的公益性大型文化设施,以打造一流的并具有当代性、国际化特色的高品位现代化美术馆为目标,通过展览、收藏、研究、陈列和推广市内外知名艺术家的优秀作品,组织开展美术、书法、摄影等创作与辅导、公共教育和社会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