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亡了,满语也消亡了,但汉语中竟还保留着这些满语词汇,你肯定也常挂嘴边

文摘   2024-11-09 00:01   陕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大清朝的时代早已远去,满族人的母语也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你知道吗?


有些满语词汇却悄悄潜入了我们的日常用语,成为了汉语的一部分。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藏在汉语里的满族“遗产“,看看你是不是也经常说这些词。



1

满族人是怎么来的?说起来还挺有意思。


他们原本是东北的女真人,后来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统一了各部落,建立了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满族也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满族入主中原后,想把满语推广到全国,结果却惨遭滑铁卢。


为啥呢?原来满语词汇量太少了,很多治国理政的词儿根本说不出口,搞得朝廷挺尴尬的。无奈之下,满族皇族只好向汉人学习汉语。


时间一长,满族人说汉语反倒成了件体面事。康熙年间,北京的满族人张口闭口都是京腔京韵,满语差点儿就绝迹了。


康熙爷们儿看到这情况,急得不行,赶紧下令让满族官员学满语。可惜效果不咋地,连康熙自己都爱用汉语,写诗作文样样在行



2

满语虽然没能成为通用语言,但它对汉语的影响可不小。


尤其是在东北和华北地区,满语的痕迹特别明显。


你听北京人说话,有没有发现他们喜欢用轻声和儿化音?


这就是满语的“杰作“。满语本身没有声调,但有轻重音的变化,这个习惯就被带到了汉语里。


至于儿化音,那是因为满语的发音位置比汉语靠后,还带点小舌音。


有些满语词汇直接被搬进了汉语,成了方言词。比如,东北人说的“啵棱盖儿“,其实就是满语“pelegar“的音译,意思是膝盖。


还有“老嘎达“,来自满语“lokata“,指的是兄弟姐妹中最小的那个。



3

那么,现在我们日常使用的汉语中,还有哪些词是从满语来的呢?


让我们来看看:


1.“扫兴“:这个词来自满语“saosin“,原意是“倒霉“。现在我们用它来形容兴致被破坏。


2.“噶啦“:源自满语“gala“,意思是“时间“。现在常用来表示“一会儿“,比如“等噶啦“。


3.“咋呼“:来自满语“jafu“,原意是“喊叫“。现在我们用它来形容大惊小怪或者大喊大叫。


4.“倒腾“:源自满语“dodo“,意思是“反复移动“。现在我们用来形容折腾或者整理东西。


5.“哆嗦“:来自满语“doso“,原意是“发抖“。


现在我们用它来形容身体因寒冷或害怕而颤抖。


这些词你是不是经常说?


没想到吧,它们竟然都是满语的“遗产“!



4

满语虽然已经濒临灭绝,但它留给汉语的痕迹却一直存在。


这些词汇就像是历史的见证,记录着两个民族文化交融的过程。


语言的发展就像是一场文化的碰撞,彼此影响,互相借鉴。满语融入汉语的过程,其实就是满汉民族融合的缩影。虽然满清王朝已经成为历史,但这些词汇却成为了我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喜欢记得点个 分享 关注


鸾章玉宇
拾取文字趣意,与君共赏历史/诗词之美,体悟美好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