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飘飘|大连保税区青云湖学校第十二周升旗仪式

文摘   2024-11-18 17:58   辽宁  

升旗仪式



第十二




而且 真、和雅



升国旗


2024年11月18日星期一,大连保税区青云湖学校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十二周升旗仪式如期举行,本次升旗仪式的护旗班级是七年三班。


随着国歌响起,全体师生肃立,向国旗行注目礼,表达对祖国的崇高敬意。


本次的护旗班级是七年三班,七年三班是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向上、追求卓越的集体。这个班级由38名来自不同背景但怀揣共同梦想的学生组成,大家在学习的道路上相互扶持,共同进步。在班级管理中,他们秉承“自律、自强、团结、创新”的班级精神。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班级事务,共同为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而努力。他们会共筑梦想之舟,扬帆远航,书写出绚烂的青春华章。





聆听优秀同学的故事




陈鑫同学的学习之道



陈鑫同学是七年三班数学和英语成绩优异的好学生,他总说:“学习是没有捷径的,制定合理计划,保持专注,主动思考,及时复习,多向他人请教,才能达到学习的效果。”除此之外,陈鑫同学还积极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项目,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学习态度同样重要。积极主动地面对学习任务,保持好奇心与探索欲,能够激发个人潜能;遇到困难时坚持不懈、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同样不可或缺。陈鑫同学对待学习始终保持着极高的热情和专注度。无论是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还是课后的勤奋钻研,他都展现出了一个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

裘洛嘉同学的风采


裘洛嘉同学是一名热爱祖国,阳光开朗,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她入学以来,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她勤奋好学,热爱集体,经常帮助在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同学,同时她也担任着班里的语文课代表.是做事严谨,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得力且助手。








国旗下讲话



孙楚涵同学



讲话内容: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俗话说:“持之以恒,金石可镂。”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位杰出科学家的故事,她的名字如雷贯耳,她的成就影响深远,她就是我们中国的骄傲——屠呦呦。

屠呦呦出生于1930年12月30日,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银行职员,家学渊源,自幼便展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然而,她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早年因罹患肺结核,中学时期便不得不中断学业,但这并未阻挡她求学的步伐。康复后,她更加刻苦努力,于1951年考入北京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生药学专业,立志探索药物的奥秘。

毕业之后,屠呦呦被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从此开始了她与中医药的不解之缘。她的科研生涯初期并不平坦,经历了多次健康挑战和政治动荡。直到1969年,接到“523”项目任务,她临危受命,担任中药抗疟科研组组长,才让她真正有机会施展才华。

在那个科研条件艰苦、信息闭塞的年代,屠呦呦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中医药的热爱,带领团队克服了重重困难。她们查阅了大量古籍,走访了无数老中医,最终在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使用低温乙醚提取法,从青蒿中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这一突破性发现为全球疟疾防治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屠呦呦的成功不仅在于她的科研天赋,更在于她那份执着与坚定。即使在科研过程中面临无数次失败,她也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寻找答案。她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正如她自己所说:“我是组长,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更是让人肃然起敬。

屠呦呦不仅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更是一位温暖的医者。她始终将患者的安危放在首位,用自己的科研成果造福人类,赢得了世界的尊重。2015年,她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她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中国科学界的肯定和激励。

屠呦呦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只要心中有梦想,脚踏实地,勇于探索,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她的一生是追求真理、不懈奋斗的一生。让我们以她为榜样,心怀理想,勇往直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END




 

文字图片|杨家鑫

编辑|张福斌

审核|孙延芳 栾晓丹



笔注青云
笔注青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