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高新区的文物点众多,约占珠海市不可移动文物的三分之一,“四普”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郑丽娟接到任务后,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她迅速调整好状态,全身心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她首先原原本本、认真仔细地学习了国家、省委、市委有关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相关文件,摸清普查工作的所有要求,梳理全区的文物线索,做好等级分类等工作;接着制定珠海高新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并根据高新区的实情,不断调整提升方案,科学制定详细的全区普查工作计划,以便高效开展野外调查。
她还利用下班时间学习文物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报名参与线上培训、线下培训班和省、市组织的“四普”业务培训,深入了解普查政策及要求,熟悉掌握普查标准规范、系统及软件操作。同时,加入国内中南片区“四普”工作交流群,对普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在群里咨询专家意见,积极虚心地请教参加过“三普”的前辈,及时解决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保障高新区普查工作的进度。
郑丽娟每天提前制定调整普查计划,普查中协助普查队拉尺绳、量尺寸、做记录,摸索着用单反相机给文物拍照留底。由于拍照技术有限,许多照片达不到后期正式出版普查书籍的要求,她通过不断请教专业摄影人员,学习拍照技巧,慢慢地摸索、调整,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将普查对象拍得越来越“靓仔”。
熟练了普查拍照工作后,她并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马上转而学习手持北斗定位仪的操作,翻看该仪器的说明书和使用视频,积极参加“四普”实操业务培训,结合专业老师和其他普查队员的指导,很快就学会手持北斗定位仪的操作。每天户外普查结束后,她还要及时整理备份普查数据、影像资料,确保普查成果全部留档和全过程可溯源检查。
八月的珠海,烈日炎炎、酷暑难耐,但按照普查计划,普查队要前往前环社区的飞凤山实地普查飞凤山郑氏夫人墓。这是他们普查队第一次上山,“四普”新队员没有经验,郑丽娟特意安排参加过“三普”的同志和已退休的普查前辈一同前往。据知情人介绍,这个墓址应该很容易找到,“三普”时在山脚下抬头就可以远远看到。于是他们一行五人把车停到山脚下,徒步上山,手拿镰刀在前面开路,穿梭在山间小道。可是,上山后,他们发现由于10余年没有人上山扫墓,小道两边长满树木,蚊虫不计其数,蚂蚁和蜜蜂一窝一窝地出现,男同胞们轮流劈树开路,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该墓址,用无人机飞到上空寻找亦无果。郑丽娟不断鼓励队员们不要放弃,经过数小时的苦苦寻觅,队员们在翻山越岭之后,终于找到刻有“郑氏夫人墓”字迹的墓碑,大家兴奋地高喊:“找到啦!找到啦!”,可是此时已有1人中暑,1名队员被树枝刮伤,男同志们体力透支严重。看到墓碑前杂草丛生,作为唯一的女同志,郑丽娟拿起大镰刀,清理杂草、砍掉树木,克服了蚂蚁和蚊虫叮咬,细致地核查该文物的基础信息,用相机拍摄细节、北斗定位仪获取定位信息、无人机航拍整体,顺利完成普查任务。
还有一次,普查队前往实地普查某一个历史建筑。该建筑处于空置状态,被人在里面用杂物堵住,前后门有钥匙但开不了。他们发现旁边有一个小铁门,底下有三、四十公分的缝,好多普查队员都钻不进去。身材娇小的她,率先放下背包和设备钻了进去,再协助另一名普查队员进入。他们进入该建筑后,发现其内饲养了好多鸡鸭,臭气熏天,仍然忍着恶臭,顺利地完成该建筑的实地普查工作,并将建筑内情况上报相关部门处理。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历史。尽管野外普查工作十分艰险,但郑丽娟面对体力、耐力、专业“三重考验”,每天依然早出晚归,从未退缩。在她看来,普查工作责任重大而光荣,希望可以通过自己和队员们的努力,摸清全区文物资源“家底”,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让更多文物古迹得以保存,并焕发新的生机。
来源 / 珠海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