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IC BookHouse读书沙龙重启后的首期活动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推理小说《ABC谋杀案》,主讲人为ICBH读书沙龙的创办人夏霁桐。
经过简单开场,主讲人对作者阿加莎进行了简单介绍,根据现场同学的反应,又对推理小说的流派做了补充说明。之后就进入了本次活动的主体部分:《ABC谋杀案》领读。最后,主讲人对波洛的人物形象及小说写作手法进行了分析,与同学们进行了了讨论。
主讲人分享摘录
波洛认为,凶手的行为背后必然有自己的逻辑,即使常人不能理解。我很喜欢这种想法。有时,将事物的原因草率归结于“疯子”“随机”,是对思考探究的逃避。
“可是经常被称作是直觉的事物,其实是一种以逻辑推理结论或经验为基础的印象。”也许任何感受的背后都有经验和分析作为支撑。
关于波洛这一侦探形象:
说到侦探,大部分人脑海中浮现出的都是福尔摩斯,是英勇、帅气、冷静、睿智的。而本书中的侦探波洛就与这一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波洛是幽默风趣、有人情味的。在小说开头,他会调侃自己不动脑灰质细胞会生锈;他会假扮记者、提供报酬,以此来通过闲聊套话获取线索。这样的侦探形象是更平易近人的,读者会觉得他可爱。作者通过塑造这样的形象,走出了与根深蒂固的“福尔摩斯”形象完全不同的另一条路。
但波洛也有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一面,甚至有些强迫症。书中凶案发生,波洛与黑斯廷斯要乘火车赶往案发地点时,波洛批评了黑斯廷斯为他着急忙慌收拾行李的举动,并说:“我们不可能在火车开动前就走,而且毁了一个人的衣服对阻止一桩谋杀案毫无帮助”。由此可看出他的冷静理性、有条理。
在破案时,波洛关注凶手的动机和心理。他刨根问底,坚持“一切事物背后皆有逻辑”,因此才能不被真凶迷惑。他不停地对凶手进行心理画像,因此发现了矛盾点,导向了真相。这种严谨和坚持,适用于任何事物,值得我们学习。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跳出书中的角色,其实这种严谨是作者的追求。正是有了这种追求,阿加莎才能写出如此严谨、成熟、完整、扎实的小说。我很喜欢“扎实”,它不那么夺人眼球,但却是一部作品的根本。现在很多作品欠缺的就是这种扎实,盲目追求诡计的刁钻,但没有逻辑的环环相扣,只能算地基不稳的楼阁。
本次活动参与率意外的高。李沛然和张惠捷两位老师也到场支持。
同学们都对领读环节表示喜爱。大家表示“推理很有意思”“喜欢互动”“可以更沉浸一点,比如做成剧本杀”“以后可以多做类似的,大家都能参与进去一起玩”。
可见,读书沙龙活动可以多增加互动环节,增强同学们的参与度。但日后的活动主题肯定不止推理作品,也许会有较为严肃的讨论,如何平衡内容的专业度与趣味性、更好地达成让更多人开始阅读的目标,将是创办者要解决的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