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元龙:在安艺当好思政老师是幸福的选择

文摘   2024-11-14 21:38   安徽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不如我们就用这三个关键词来串联这堂思政课……”10月30日,“我和我的祖国”全省艺术思政大课在安徽艺术学院小剧场深情开讲。

作为80后思政课教师代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高元龙担任艺术思政大课第二篇章主讲人。

一个月前,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高元龙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这也是年轻的安艺首次在国字号优秀教师表彰中崭露头角。

2022年9月作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入职以来,高元龙潜心扎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岗位上。谈到在安艺的这几年,高元龙不止一次提到:“安艺很美很有活力,舞台也很宽阔,在安艺当好思政课老师是幸福的选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躬耕思政教学的高元龙,听听他的暖故事。



01

     “怎样当老师”

——无生的讲台,融汇讲



第二届教育部思政课教师教学展示比赛获奖名单上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全国民办高校特等奖“第一人”,高元龙。荣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展示比赛特等奖的高元龙,彼时还是我校外聘思政课教师。

谈及备赛经历,高元龙对每一个时间节点记忆犹新。

赛前30分钟现场出题,高元龙拿到的比赛内容是教学专题《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15分钟无PPT教学展示。他笑着调侃,这一部分是自己的薄弱环节,看到题目的瞬间“真的有点想逃跑的感觉”。但很快,他平静了下来。

拿着草稿纸,高元龙有条不紊地列讲课提纲。备赛现场什么资料都不提供,但一遍遍备课磨课后,高元龙脑子里有自己的一套“备课资料库”——赛前,他逐章逐节备课,第一轮系统备课整理出13万字讲稿;第二轮备课,以小专题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本教材的知识点打散又重组,力求融会贯通。他说,“思政课是讲道理的,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道理中的道理。”

如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2021年10月30日9:00,高元龙站上无比熟悉又全然不同于往常的讲台——总决赛以现场同步采录的方式展示,两个机位对着他,镜头后是全国各地的专家评审。高元龙依次剖析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是什么、特点怎么样,边讲授边板书,并拓展到课本之外的“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该怎么办”。他将这一问题与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连接、与自己读过很多遍的《人间正道是沧桑》相串联,探讨“两个必然”是否过时、“两个决不会”价值何在……

高元龙坦言,知道自己是全省本科高校唯一入围决赛的教师代表时,惊讶更忐忑。但他一直坚信,笨鸟要先飞,勤能补拙。实际上,比赛开始前的暑假乃至再往前的寒假,高元龙都在备课,思考如何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融入到新教材的讲授,思考如何将百年党史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融合……知识积累对他而言,是常态化的准备工作,而比赛则让他对加强自身学习这件事更加坚定。

“讲好思政课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但更离不开长年累月的专业沉淀。”备赛如此,备课更是如此,而这正是高元龙对“怎样当老师”的行动诠释。

这场比赛也搭起高元龙和安艺的缘分桥。





02

   “怎样当思政课老师”

——安艺的讲台,高声讲



2017年起,高元龙作为我校外聘教师连续承担11个学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国赛一年后,他正式加入安艺。

高元龙的课堂,第一印象是“先声夺人”——往往在楼道里就能听到他慷慨激昂的声音。私下里的高元龙谦和低调,但讲台上他坚持“调子要往上抬”。“讲出声势,才有气势,思政课就应该理直气壮。”

走进高元龙的思政课堂,先听见的,往往是同学们领读、齐读《共产党宣言》的声音。

怎样让艺术类学生更好感受真理的魅力?别急,到课上找一找答案。

以经典文献篇目诵读作课堂预热,是高元龙坚持了十年的课前“保留项目”。而选择《共产党宣言》,是基于七年来对艺术类高校学生学情的掌握,“‘大道日用而不知’,马恩对学生们可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于是,朗读完毕,高元龙会带着学生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入手解读这本一万多字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小册子。“从马克思主义两位创始人的成长经历讲起,既有一定的故事性、情节性,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富足,为什么会投身这样的伟大事业。”秉持着“亲其师、信其道”的观念,高元龙把传记和宣言对照着讲解,帮助学生更好了解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学说、思想。

高元龙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讲菜市场的日常,力图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揉进日常生活里,把道理讲在学生心坎上。他常和学生们强调,“搞艺术的一定要懂哲学”。要厚植唯物论、辩证法的科学土壤,才能开出“艺术来自生活”“艺术服务人民”的熠熠思想之花。

“讲道理是一件吃力但未必讨好的事,高老师特别善于用生活化的语言启发我们思考如何找准大学生讲思政课的定位。”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一等奖团队成员代表、2022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汤玲对高元龙老师的课后指导印象深刻。“前期我们搜集了大量资料,但陷在其中思路混乱。高老师一句‘借我一双慧眼’,让团队得以跳脱出来看问题,在集思广益中找到有自身特色的讲述条理。”






03

  “怎样当安艺的思政课老师”

——艺术思政的讲台,“艺”起讲


艺术思政是学校多年来持续打造的育人品牌,历经三年积淀,今年升格为全省艺术思政大课。

“能在全省艺术思政大课上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辉煌征程,何其有幸,”接到主讲任务时,高元龙带着一种“要豁出去”的感觉,“和那么多优秀的老师和同学们合作,这是人生中的第一次。”

但艺术思政的舞台和日常课堂的讲台几乎全然不同。哪怕在极短的时间里就背熟了讲稿,走上艺术思政的大讲台,怎么站、怎么退台乃至怎么说话,好像一下都不会了。“明明上台前把导演的交代记得清清楚楚,上了台就忘得一干二净。”回想全省艺术思政大课第一次走台,高元龙觉得自己的表现肯定让“导演很失望”。

大课开讲在即,“什么都不懂”的“舞台小白”高元龙拿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一次次练习是必需的制胜法宝,除此之外,高元龙还有一招独家妙计——向同台的大学生主讲人、我校2022级本科生张安然请教。

本次“我和我的祖国”全省艺术思政大课首次尝试3位主讲人同台,既有思政战线的70后、80后教师代表,也有全省大学生讲思政课特等奖获得者代表。新中国75载光辉历程,这次,他们一起讲、“艺”起讲。

台上台下,利用起每一个碎片时间,高元龙和自己的00后“小老师”一起制作主讲人手卡,学习在舞台上找中心点,练习上下场和走位……当全省艺术思政大课在“老师们、同学们,下课”的声音中收尾,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和热烈反响,成为高元龙以身示范、教学相长的最好反馈。

从师生同创到师生同台,从师生互学到师生“艺”起讲,全省艺术思政大课的幕后,也延续着安徽艺术学院“艺术思政”的育人模式。

因为这次难忘的“跨界首秀”,高元龙真切感受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发展,共同扣好青年学子人生扣子大有可为。“我不懂艺术范式,但我从整堂大课的文艺节目中,深刻理解了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歌颂美好时代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思政课不仅可以用言传口授的方式讲出来,也可以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让老师和学生不仅一起‘讲’出来、也‘艺’起讲出来。艺术院校有艺‘讲’思政的专业优势,艺术院校大思政课建设前景广阔。”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思政课常常讲要“真学、真懂、真信”,高元龙在后面又加了一个“真爱”。“如果一个思政课教师,自己都不爱学生、不爱思政课所讲的内容,还想用道理服人,会多不自信、多不坚定、多难受啊。”

从日常授课的讲台到艺术思政的大舞台,从默默耕耘的教书匠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的牵头人,接待来自长三角多所艺术院校百余名专家学者……高元龙在安艺收获了太多的“初体验”。不断拓宽的讲台、不断丰富的经历,最终都化作了他站稳思政课讲台的积累。全省艺术思政大课后,高元龙诚挚地说:“原来,欣赏舞台的美应该从尊重默默无闻的幕后开始。演职人员一次次的排练,导演一次次的指导统筹,比舞台前短暂的表演更精彩。这样的经历使我联想社会大舞台的发展规律,这是讲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人民至上’等深刻道理最好的实践素材。这种实践经历或许就是育人者先育己。”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庄严使命。对于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高元龙来说,他心中的那份暖,恰是思政的温度。



文字:束舒娅 杨艺凡 杨涵彧 
排版:张国豪 张薇薇
封面:方田悦
图片:朱宇晴 AHUAers
责编:查钱泽涛
复审:蒋振为
审定:尹广富

安徽艺术学院
欢迎关注安徽艺术学院官微! 本订阅号致力于为学院全体师生提供最为丰富、最有价值的资讯和服务。秉承学院“德艺双馨、知行合一”的校训,发布学院及各系部的文学、艺术相关作品,同时肩负学院最新要闻发布、招生信息发布与咨询等重任。
 最新文章